简介:摘要目的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1种产自贵州安顺的华钩藤植物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样品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后,运用ClustalX、BioEdit和PAUP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序得到样品的rDNAITS区序列长度为719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已有的华钩藤Uncariasinensi(Oliv.)Havil.rDNAITS区序列之间相似性达99.8%,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并排聚类成1支。结论基于rDNAITS区序列的测序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对华钩藤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钩藤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分类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我院担负输供血的输血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我院的输血科每年可以采集单采血小板1700例,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随机选取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采前血小板计数的高低均匀分成三组,(150~200)×109/L为A组,(200~250)×109/L为B组,(250~300)×109/L为C组,每组各有20例。对三组献血者者的采前不同血小板计数中全血处理量、血小板收集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C组献血者的全血处理量(ml)分别为2619±235、2066±198、1774±204;A组、B组、C组献血者的血小板收集量(×1011/袋)分别为2.25±0.27、2.72±0.43、2.77±0.47,三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挑选时,应该尽可能挑选采前外周血血小板>200×109/L的献血者,以保证良好的血小板收集量,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巢式PCR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哪一种方法的监测灵敏度更高。方法在肠道病毒的VP1-VP3区内设计EV71以及肠道病毒柯萨奇A16(CAV16)的引物,进而通过RT-PCR以及巢式PCR的监测方法对这些病毒的基因进行监测。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两种病毒的检测分别是EV71为79例(38.9%),CAV16为48例(23.6%);巢式PCR监测方法是EV71为145例(71.5%),CAV16为59例(29.1%)。结论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血栓通、克林澳联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14d,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90.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见效快,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