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凤张幸平(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400016)
【摘要】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治疗方法呈现个体化趋势,以弥补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临床疗效的不足。分子靶向治疗目前已成为NSCLC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分子靶向药物对患者有选择性,临床应用中耐受性较好,与放疗、化疗联合能增加其敏感性,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56-02
RESEARCHPROGRESSOFMOLECULARTARGETEDTHERAPY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
【Abstract】Thecurrenttreatmentmethods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showedinpidualtrends,enoughtomakeupforthetraditionaloperation’sefficiency,suchasradiotherapy,chemotherapy,surgery.Moleculartargetedtherapyhasbecomeoneofimportantchoice,notonlyforitstolerability,butalsoforhigherresponserateandlongersurvivalobtained.Moleculartargetedtherapycombinedwithradiotherapyorchemotherapycanincreasethesensitivity,improvethetreatmentefficiency.
【Keywords】non-smallcelllungcancermoleculartargetedtherapy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肺癌在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首位,且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肺癌的治疗原则为多学科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较差,经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低于15%[1]。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中,NSCLC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标准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近年来NSCLC临床应用较多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治疗
肺癌患者中81%-93%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其中,约45%-70%的患者为EGFR过表达和具有EGFR突变特性[2]。EGFR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具有内在酪氨酸激酶活性。当配体与EGFR的细胞外区结合时,引起一系列分子级联反应,通过介导Ras∕Raf∕Mek、PI3K∕AKT等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转移及对化疗的抵抗。针对EGFR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靶向治疗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人工合成的EGFR单克隆抗体。
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
1.1.1EGFR-TKIs的作用机制及与放疗的联合作用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EGFR-TKIs为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EGFR-TKIs通过特异性地与EGFR结构域中高度保守的ATP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EGFR,来阻断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3]。研究发现[4],在NSCLC患者中,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男性、吸烟、鳞癌患者。
一项关于EGFR-TKIs联合放疗治疗Ⅳ期NSCLC的研究[5],入组21例患者,口服EGFR-TKIs(17例患者口服gefitinib250mg/d,4例患者口服erlotinib150mg/d)同步胸部放疗,患者的放疗计划根据肿瘤的大小进行个性化设计。研究结果: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和21.8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45%、30%。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但程度可耐受。提示EGFR-TKIs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袁岳宏等[6]用EGFR-TKIs联合同步放疗治疗EFGR突变型Ⅳ期NSCLC的临床研究,入组21例初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自放疗第一天起口服gefitinib250mg/d(或erlotinib150mg/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提示:21例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9%和9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和16.1个月,不良反应较轻,主要表现为皮疹、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研究显示对于初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采用EGFR-TKIs联合同步放疗,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较轻,且不会发生增加放射性损伤和间质性肺炎风险。
1.1.2EGFR基因突变与疗效
NSCLC的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胞内酪氨酸激酶编码区(18-21外显子),多存在于ATP结合裂隙附近,该位点正是gefitinib结合的靶区。常见的突变形式有两种:19号染色体外显子第746-750位密码子的缺失突变、21号染色体外显子点突变(L858R)。突变增加了肿瘤对EGFR-TKIs的敏感性[7]。
研究表明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状况、肿瘤病理类型有关。张静等[8]检测170例NSCLC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结果提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率高于鳞癌和大细胞癌患者(P<0.001),EGFR突变常见于女性、不吸烟、肿瘤≦3cm、肿瘤分化程度较好者(P<0.05)。
EGFR-TKIs对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疗效更佳。杨春雨等[9]用吉非替尼治疗57例EGFR突变的晚期女性肺腺癌,其中26例接受过标准化疗的患者用gefitinib二线治疗,31例未化疗的患者用gefitinib一线治疗,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一线治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48%、77.43%;二线治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77%、73.08%。毒副反应轻,主要为皮疹及腹泻。研究提示用gefitinib治疗EGFR突变的女性肺腺癌有较高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且耐受性较好。2011年NCCN指南推荐gefitinib用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
1.1.3EGFR-TKIs耐药机制
EGFR-TKIs原发性耐药机制:Tam等[10]研究提示EGFR基因突变发生在腺癌及非吸烟者居多,而K-ras基因突变在肺腺癌中比例少,与吸烟有很强关联性(P=0.003),说明K-ras和EGFR基因突变很少出现在同一类型肿瘤中。因此,对于K-ras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本身较少出现EGFR突变,对EGFR-TKIs敏感性低;且K-ras基因突变可激活非EGFR依赖通路,介导肿瘤增殖、转移,进而导致对EGFR-TKIs的原发性耐药。
EGFR-TKIs获得性耐药机制:患者在靶向治疗初期效果较好,但经过一段时间EGFR-TKIs的治疗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最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Kobayashi等[11]提出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与EGFR二次突变有关。突变使ATP结合位点构象改变,增强EGFR与ATP的亲和力,干扰TKI与EGFR结合的理化特性,从而使TKI失去抑制EGFR的能力,使NCSLC患者对EGFR-TKIs产生获得性耐药。
目前对EGFR-TKIs获得性耐药后的治疗尚无标准方案,可考虑多靶点药物治疗。
1.2EGFR单克隆抗体
代表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和曲妥珠单抗,在NCSLC患者中应用较多的是西妥昔单抗(IMC-C225)。IMC-C225能与EGFR的胞外配体结合域结合,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与EGFR结合,阻断下游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
1.2.1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
FLEX[12]研究纳入EGFR阳性NSCLC患者1125例,随机分为化疗联合IMC-C225组(n=557)和单纯化疗组(n=568),采用IMC-C225联合顺铂+长春瑞滨化疗(IMC-C225+NP方案)对比单纯NP方案化疗的疗效。结果提示:IMC-C225联合NP方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10.1个月(P=0.044),IMC-C225相关性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研究表明IMC-C225联合NP方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1.2.2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放疗
IMC-C225联合放疗主要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联合放疗来治疗肺部肿瘤正在研究中。RTOG0324[13]临床研究Ⅲ期NSCLCIMC-C225与放化疗同时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入组93例患者,中位随访期21.6个月。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率、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49.3%、22.7个月。作者认为IMC-C225有放疗增敏作用,局部晚期NSCLC患者能耐受IMC-C225与放化疗联合治疗,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RTOG以往的报道。
1.2.3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EGFR-TKIs
虽然EGFR单克隆抗体及EGFR-TKIs都是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但作用机制不同,各具特点。李子明[14]等通过设立gefitinib和IMC-C225各浓度单药组以及两药联合组进行干预,观察gefitinib和IMC-C225联合用药对人肺腺癌细胞株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两种药物均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合的效果优于单药。
2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
实体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因此,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抑制肿瘤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为靶点的药物、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药物等。
2.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内源性VEGF竞争性结合VEGFR,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减少新生血管形成。
日本JO19907Ⅱ期临床研究[15]评估180例Ⅲ/Ⅳ非鳞型NSCLC患者疗效。结果显示,bevacizumab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6%和90%,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0.7%、31%(P=0.00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有延长(6.9个月vs5.9个月,P=0.009)。作者认为bevacizumab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有效率,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00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bevacizumab联合紫杉醇/卡铂作为晚期非鳞型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2.2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药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humanendostatin,rh-ES,恩度)是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新型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于2006年被NCCNNSCLC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推荐为NSCLC一线治疗药物。
陈淑娟[16]、吴春娇等[17]通过观察rh-ES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得出结论:rh-ES与化疗联合治疗能改善和稳定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毒性反应轻,主要为恶心、呕吐、心肌毒性,心脏疾病患者应用时需注意观察。
中山大学彭芳等[18]观察rh-ES对肿瘤血管结构和乏氧改善作用的实验中发现,经rh-ES处理后肿瘤血管密度逐渐降低,并能使小鼠肺癌转移瘤模型的肿瘤血管正常化,其时间窗为治疗后3-7天,此时肿瘤氧供明显改善,可提高放疗敏感性,为临床联合应用rh-ES和放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rh-ES联合化疗、放疗具有增敏作用,安全性高,毒性反应轻。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放疗联合应用具有乐观前景,但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3结论
随着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中分子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问世,为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在分子靶向治疗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靶向药物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如何使其作用发挥最大?叠加使用多种靶向药物的疗效如何?分子靶向药物耐药的机制以及耐药后的治疗方案等。随着对人类基因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更多治疗靶点的研究开发,肿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FrancisH,SolomonB.Thecurrentstatusoftargetedtherapy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J].IntermdeJ,2010,40(9):611-8.
[2]DobashiY,KoyamaS,KanaiY,etal.Kinase-drivenpathwaysofegfrinlungcarcinomas:Perspectivesontargetingtherapy[J].FrontBiosci,2011,16(1):1714-1732.
[3]彭芳,陈明.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2,26(1):42-48.
[4]宋懿懿,顾爱琴,韩宝惠,等.VEGF及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7):492-496.
[5]wangJ,XiaTY,WangYJ,etal.ProspectiveStudyof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erTyrosinekinaseInhibitorsConcurrentWithLocallyAdvencedorMetataticNon-smallCellLung[J].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11,18(3):e59-e65.
[6]袁岳宏,林连兴.EGFR-TKIs联合同步放疗一线治疗EFGR突变型Ⅳ期NSCLC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12):1767-1769.
[7]李媛.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EGFR-TKI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2,15(2):106-111.
[8]张静,梁智永,高洁,等.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协会医学杂志,2010,1(1):53-59.
[9]杨春雨,刘炜,蔡莉.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女性肺腺癌的回顾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6):584-589.
[10]TamIY,ChungLP,SuenWS,etal.DistinctepidermalfactorreceptorandKRASmutationpattern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withdifferenttobaccoexposureandclinicopa-thologicfeature[J].ClinCancerRes,2006,12(5):1647-1653.
[11]KobayashiS,BoggonTJ,DayaramT,etal.EGFRmutationandresistanceofnon-small-celllungcancertogefitinib[J].NEnglJMed,2005,352(8):786-792.
[12]PirkerR,PereiraJR,SzcesnaA,etal.Cetuximabplus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FLEX):anopen-labelrandomizedphaseⅢtrial[J].Lancet,2009,373(9674):1525-1531.
[13]BlumenscheinGRJr,PaulusR,CurranWJ,etal.PhaseIIstudyofcetuximabincombinationwithchemoradiationinpatientswithstageIIIA/Bnon-small-celllungcancer:RTOG0324[J].JClinOncol,2011,29(17):2312-2318.
[14]李子明,陈智伟,牛晓敏,等.抗EGFR单抗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肿瘤,2010,30(6):490-494.
[15]NishioM,HoraiT,KunitohH,etal.Randomized,open-label,multicenterphaseⅡstudyofbevacizumabincombinationwithcarboplatinandpaclitaxelinchemotherapy-naïveJapanesepatientswithadvancedorrecurrentnonsquamousnon-smallcellcancer(NSCLC):JO19907[J].JClinOncol,2009,27:15s(suppl:abstr8036).
[16]陈淑娟.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12,16(20):2614-2615.
[17]吴春娇,马丽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4):2963-2965.
[18]彭芳,王谨,邹毅,等.重组内皮抑素对肿瘤血管结构和乏氧改善作用的实验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