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降低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内120份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进行调查和计算。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设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冠脉介入 电子护理记录 缺陷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变,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增长,导致急性综合征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综合征是当今世界引人瞩目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患者的猝死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和介入方式治疗急性综合征,若治疗期间加以护理的干预,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恢复进程2。本研究主要分析近年来急性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进展,力求为临床治疗、护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救措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术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200例患者造影术后得出。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了解冠状动脉血管树的解剖,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心肌灌注和存活状况的信息

  • 标签: 冠脉造影 诊断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综合征急诊PCI救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均直接行急诊PCI治疗,在治疗期间对12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99.17%,术后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出现低血压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治疗急性综合征效果明显,术后创伤小、痛苦少,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是PCI技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急性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存活率,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提高心脏功能。

  • 标签: 急诊PCI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化瘀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瘀颗粒中的丹参、白芍、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芍药苷在16.62~265.92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46X+339.22,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69%,RSD为0.98(n=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化瘀颗粒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化瘀通脉颗粒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综合征(ACS)不同病变范围和程度,依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造影的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超声成像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急性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病况,尽管近年来遵循相关的治疗指南、专家共识,治疗效果和预后已取得良好效果,但无论是经药物和/或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仍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卫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而且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在ACS患者实施“双心”治疗,也是当前冠心病诊治领域的热点。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双心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仅仅是脂质沉积病,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增生性疾病,炎症反应在病变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炎症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而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综合征发生重要病理机制,故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和因子可能是一重要的触发机制。本文就急性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几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A(SerumAmyloidA,SAA)、新喋呤、黏附因子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A新喋呤黏附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动脉智能追踪冻结平台(SSF)对高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例疑似冠心病高心率患者,使用GEOptima680128层CT行CTA检查,每例患者图像均由SSF序列及标准(45%时相)序列(简称STD)两种方法重建,有两位副主任医师以Likert4分作为评分标准,共同给每例患者常规时相重建及SSF重建冠状动脉,在分支及其节段水平图像进行评分,取得一致意见。结果SSF重建图像在右、前降支、回旋支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时相序列重建图像,左主干及冠分支节段上两种重建方法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SSF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CT成像 SSF 高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征和造影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2例年龄<40岁的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造影结果。结果40岁以下年轻AMI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肥胖有关,发病急、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以单支病变、A型病变为主。102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61例,双支病变19例,多支病变6例。结论大量吸烟、阳性家族史是年轻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痉挛可能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年轻人 心肌梗死 冠脉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抗栓塞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三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华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血栓栓塞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脑卒中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要尽早进行抗血栓栓塞治疗,二联抗血栓栓塞法与三联抗血栓栓塞法进行抗栓塞治疗时,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

  • 标签: 冠脉支架 抗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方法分析总结心内科284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人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经验。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术后如病人不配合治疗及医务人员护理观察不到位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冠状动脉造影病员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术中、术后严密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综合征(ACS)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近2年在心内科病房对ACS患者诊治和护理。结果提高了AC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通过护士与医生的配合诊治,以及严格的病情观察,与患者适度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生活护理,提高AC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情严重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情严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心肌标志物是急性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TnT)具有更为优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ACS的早期诊断及冠心病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评估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本文对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TnT)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发生低氧血症患者24例中,有16例(66.7%)患者患有肺部疾病或术明胸部X线检查异常,而未发生低血症38例患者中患有肺部疾病及胸部X线异常13例(34.2%),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氧血症的发生因素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术前患者呼吸疾病等有关,监护中应加强患者心率、心律、心功能、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方面的监护,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 标签: 低氧血症 冠脉搭桥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本组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411例,其中合并瓣膜疾病26例,高血压80例,糖尿病121例,慢阻肺75例,心律失常21例,脑血管意外14例。411例全部采胸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连续缝合桥血管共1623支,平均(3.9±0.8)支。结果400例患者于术后8~20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早期死亡(术后30天)13例,早期心梗1例,低心排综合征6例,脑血栓形成2例,2次开胸止血3例,房颤3例,消化道出血1例,刀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398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满意。但其影响因素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低心排血量 并发症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急性综合征患者108例,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根据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水平组和正常蛋白水平组,各自患者分别为65例和43例。对患者入院前后的血清蛋白值水平进行分析,观察,比较。结果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水平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低蛋白水平组里表现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的血清学指标的有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白蛋白(ALB) C反应蛋白质(CRP) 脑尿钠肽(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