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内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进行调查和计算。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设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均直接行急诊PCI治疗,在治疗期间对12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99.17%,术后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出现低血压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明显,术后创伤小、痛苦少,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是PCI技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存活率,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提高心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化瘀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瘀通脉颗粒中的丹参、白芍、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芍药苷在16.62~265.92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46X+339.22,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69%,RSD为0.98(n=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化瘀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依冠脉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冠脉造影的冠脉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冠脉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冠脉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仅仅是脂质沉积病,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增生性疾病,炎症反应在病变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炎症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而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重要病理机制,故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和因子可能是一重要的触发机制。本文就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几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A(SerumAmyloidA,SAA)、新喋呤、黏附因子用机制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动脉智能追踪冻结平台(SSF)对高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例疑似冠心病高心率患者,使用GEOptima680128层CT行冠脉CTA检查,每例患者图像均由SSF序列及标准(45%时相)序列(简称STD)两种方法重建,有两位副主任医师以Likert4分作为评分标准,共同给每例患者常规时相重建及SSF重建冠状动脉,在分支及其节段水平图像进行评分,取得一致意见。结果SSF重建冠脉图像在右冠、前降支、回旋支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时相序列重建图像,冠脉左主干及冠脉分支节段上两种重建方法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SSF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抗栓塞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三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华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血栓栓塞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脑卒中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要尽早进行抗血栓栓塞治疗,二联抗血栓栓塞法与三联抗血栓栓塞法进行抗栓塞治疗时,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情严重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情严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本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411例,其中合并瓣膜疾病26例,高血压80例,糖尿病121例,慢阻肺75例,心律失常21例,脑血管意外14例。411例全部采胸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连续缝合桥血管共1623支,平均(3.9±0.8)支。结果400例患者于术后8~20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早期死亡(术后30天)13例,早期心梗1例,低心排综合征6例,脑血栓形成2例,2次开胸止血3例,房颤3例,消化道出血1例,刀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398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满意。但其影响因素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根据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水平组和正常蛋白水平组,各自患者分别为65例和43例。对患者入院前后的血清蛋白值水平进行分析,观察,比较。结果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水平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低蛋白水平组里表现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的血清学指标的有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