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病房实施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安全性,提高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方法以马斯洛人的层次需要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老年人常见生理、心理问题为线索,及时对老年住院患者易发危险进行评估和干预,完善护理安全并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修订各种意外事件告知制度,提高安全预见性护理。结果立足于理念的创新,在医院运行的“常态中”,更多地输入“平安”的元素,从而将“常态”的运行朝着“平安”的方向培养。有效的预防了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护患纠风,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适应了老年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管理,避免了护理问题的遗漏或偏移,强化了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意识,加强了护患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营造了和谐的护患氛围,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降低了护理风险和医疗纠纷。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精神科病房异味重原因,寻找有效管理措施。老年精神科病房异味重与封闭式管理、精神病人症状表现特征性、老年病人自身特点、医护人员相对不足、护工综合素质不高、病房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病人的精心护理、改善住院环境等减轻老年精神科病房异味有一定效果,增进了病人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精神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6年1月区间精神疾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中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精神科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268例,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为精神疾病,均为男性。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两组,通过对干预后病人进行暴力风险评估,评估后进行结果判断,对评估后分数高的精神障碍潜在暴力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分别计算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暴力风险评估,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了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结论通过做好精神病人的暴力风险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科医务人员传染病感染的现状,去分析导致感染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诱发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判断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工作时戴口罩(β=1.392,OR=3.493),参加传染病救治(β=1.478,OR=2.839),传染病区工作时间(β=1.388,OR=1.763),是导致感染的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对诱发呼吸科医务人员传染病感染的调查,探讨呼吸科医务人员防止传染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风湿免疫科病房患者疼痛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2月84例风湿免疫科病房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情况;风湿免疫疾病认知、遵医率、病房基础护理质量;干预前后患者机体疼痛水平、睡眠质量。结果个性化组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组风湿免疫疾病认知、遵医率、病房基础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机体疼痛水平、睡眠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个性化组机体疼痛水平、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风湿免疫科病房患者疼痛的作用确切,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遵医率,强化基础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ICU获得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主要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加强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1~12月入住RICU的全部患者进行调查监测,追踪观察直至该患者转出RICU至普通病房48小时为止。每日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对出现感染或可疑感染症状、体征者按要求在相应部位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结论R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建立R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菌株的监测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