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医疗设备系统,可以在建立现代医学档案库系统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作为医院检查病人的辅助工具,医疗设备在医疗诊断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提高医院声誉。但当前医院存在较多类型的医疗设备,无法系统管理,使用期间出现较多问题。对此,各级医院应针对自身情况,引入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率,避免误诊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记录的>2.0s的长RR间期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检出长RR间期患者共38例结合其监测日志进行分析。结果38例长RR间期中,心房纤颤18例占47.4%,I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占21.1%,窦性停搏6例占15.8%,窦房阻滞4例占10.5%,房早未下传2例占5.3%。长RR间期多见于睡眠期,清醒期发作较少。最长RR间期为4.52秒。睡眠组黑朦、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7,P=0.031)。出现黑朦晕厥症状的RR间期均在3.5s以上,RR越长,相关症状越重。结论应用动态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长RR间期及其相关原因,并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对于有黑朦晕厥症状病人,可以有效的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