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颅内静脉窦栓塞(CVST)的CT征象及临床特征。方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4500米高的高原站门诊就诊的CVST患者中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23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首诊后即进行急诊CT检查,首先诊断为颅内静脉血栓,经MRV诊断,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证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在高海拔条件下,CVST病人起病很快,所有人都是男性,平均年龄为27.96±5.27,CVST病人最多的临床症状是头疼,(86.95%)。23名病人在高海拔工作超过3个月,开始发病的时间在24小时到3周之间,72.2%的病人在发病前1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③X线征象:在急诊CT检查中,上矢状窦、直窦、左右横窦分别为52.17%、43.47%和30.43%的静脉窦栓子。结论: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分散,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血栓相关检查,可以实现对CVST的早期筛选;同时,通过急诊CT,可以获得静脉窦血栓特征改变的证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藏毛窦Ⅰ期切除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06~2023.01到医院诊治的藏毛窦I期切除缝合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25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下25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与SF-36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藏毛窦患者开展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临床远期效果可靠,是当前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高度不足研究的热点。但上颌后牙区相关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对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因素及并发症的处理三方面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6月30 日重庆市松山医院收治1例95岁且窦性停搏最长7.56s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主要的护理要点,针对术前预防并发症(心脏骤停),积极做好心脏监测及用药护理,包括预防晕厥导致跌倒受伤;术前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预防囊袋出血、血肿,电极脱位,伤口感染;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术后术侧肢体的活动指导。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脏骤停、未发生晕厥受伤,术后囊袋未发生出血及血肿,未发生电极脱位及伤口感染,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好转出院。结论 针对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个体情况进行心脏监测及并发症的预防,准确地评估和观察病情,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3月是该研究选择病例的时段,将我院63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资料予以回顾性方式抽取,遵循“治疗方式差异”对其行分组处理;其中31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种植修复技术,其余32例归于观察组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结果:经与观察组临床疗效观测指标相比,对照组77.40%的临床疗效偏低显示(P<0.05)。术后经与对照组临床指标观测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较高、菌斑指数偏低(P<0.05)。结论:与常规种植修复技术相比,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更具优势,可提升治疗疗效、降低菌斑指数。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专科精细化护理在上颌窦外提升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3年7月-2024年6月收入的上颌窦外提升牙种植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4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口腔专科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专科精细化护理可以提升上颌窦外提升牙种植术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10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案中,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用药方案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窦旁脑膜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窦旁脑膜瘤60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的窦旁脑膜瘤患者显微外科术,对照组的窦旁脑膜瘤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结果给予显微镜外科手术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及肿瘤的全切除率分别为93.33%、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4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320.16±22.5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出血量(1005.25±25.37)mL,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取样65例,纳入时间2019年10月至2022年06月,盲选抽签分组,给予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n=33,试验组)和传统 L 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n=32,对照组),对比AOFAS、Maryland评分,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AOFAS(79.85±3.69)分,Maryland(89.33±5.24)分,比对照组(73.42±3.84)、(81.45±5.52)分高,试验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愈合、首次下床时间更早,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有利于足功能恢复,提升手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应用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对照组应用右额眉上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NIHSS评分、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mo(18.64±2.47)分、术后4mo(16.36±2.47)分、术后8mo(14.57±1.3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骨高度变化。方法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共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两者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7.95-12.97mm,平均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4-10个月,平均6.0±1.76个月;术后复诊拍摄CBCT时间3-6个月,平均4.31个月,复诊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5.83-15.24mm,平均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2.12-5.32mm,平均降低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的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骨高度降低,少部分位点植骨高度增加,总起来说植骨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