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合并免疫学异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免疫学指标及临床表现等数据,根据免疫学异常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进行对比。结果:100例过敏性紫癜合并免疫学异常患者中,轻度异常组有60例,重度异常组有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上无显著差异。轻度异常组患者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等症状较轻,较少出现内脏损害;重度异常组患者表现为皮肤紫癜明显、关节疼痛剧烈,且伴有肾脏、神经系统等内脏损害。免疫学指标方面,轻度异常组患者血清IgE水平略高,而重度异常组患者IgE水平显著升高,并出现其他多种免疫学异常,如抗核抗体阳性等。治疗方面,轻度异常组患者对口服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好;重度异常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免疫调节治疗,预后相对较差。结论:免疫学异常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免疫学异常程度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重度异常患者,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医学免疫学检测方法如何影响高风险妊娠的发生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临床对于高风险妊娠产妇采用医学免疫学检测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发生疾病概率,提高产科护理水平。方法:我们选择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60名孕妇,并对她们进行了随机分组,将她们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的80名孕妇接受了标准的产前检查,而研究组的80名孕妇则采用了医学免疫学的检测方法。比较两种检测手段对于高危妊娠患者感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利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我们对比了两种检查方法对高风险妊娠发生率的差异。并根据检测数据比较不同类型感染与胎儿畸形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微生物感染率达到1.25%,乙肝的发生率为1.25%,整体发生率为2.5%。相比之下,参照组的微生物感染率为3.75%,梅毒、乙肝和HIV的发生率分别为2.5%、3.75%、1.25%,整体发生率为11.25%。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的高危妊娠总发生率(2.5%)明显低于参照组(11.25%),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感染风险更高。结论 孕妇在怀孕前进行医学免疫学的检查,能够显著减少高风险妊娠的风险,确保母亲和婴儿的生命安全,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准确性。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择患者为甲肝、戊肝患者,共计50例,对上述患者均实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病理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诊断低于病理结果,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数据均高于化学发光法诊断。结论:甲肝、戊肝实施免疫学检验是诊断、监测疾病重要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方法均较为理想,但是ELISA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以准确地检测出HAV和HEV抗体和抗原。
简介:【摘要】过去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为一种灌输式教学,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能掌握一定知识,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师在教学中全程引导学生实验,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时间一长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本文基于此,先概述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再提出案例式教学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策略,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免疫学检验应用在感染性甲肝、戊肝疾病鉴别上,应用准确性,以为提供甲肝、戊肝疾病科学鉴别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于2019年9月10日/2020年10月30日(开始/结束)78例肝炎患者(甲肝40例、戊肝38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R组(采用肝炎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免疫学D组(采用免疫学检验法检测),观察两组检测准确性。结果 免疫学D组甲肝检测准确率[(97.50)%]、戊肝检测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免疫学特点,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28例(研究组)进行研究分析,并且选择28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检查对照,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皮疹,带有多器官功能损坏,在治疗后26例得到了较好的恢复,1例治疗后复发,1例致残。研究组患儿的实验室免疫学检查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幼年型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升治疗预后非常关键,在临床的诊断中需要观察患儿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防止在治疗中出现病情反复或是致残死亡等情况出现,从而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进行诊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RA患者93例,并设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比较对两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以及各项免疫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95,P<0.05)。研究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为83.9%,高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62,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之中联合检测免疫学指标,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诊断中通过采用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2组入组受试者均实施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测,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RF、CCP抗体、CRP、IgA、IgM、IgG水平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CCP抗体、CRP、IgA、IgM、IgG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通过进行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验能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诊断和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活性期患者28例为非活动组,活性期患者23例为活动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和健康者,分析并比三组免疫学检测结果。结果活动组患者IgA、IgM、IgG高于对照组,C4、C3低于对照组,非活动组患者IgA、IgG高于对照组,活动组ENA、ds-DNA、ANAS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工作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D8+CD57+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自身免疫性溶贫和30例正常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CD57细胞及CD8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57+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CD8+CD57-T细胞数量(P>0.05);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CD57+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可以作为AIHA新的实验诊断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