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代海通以来,舶来的博物馆被视为西方富强文明的象征、文明与野蛮的分野,以及文教的基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外患日亟,科学救国思潮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各种科学团体先后创建各类博物馆,作为一国文化之收藏和展示机构,背负文脉传承的重任。1935年,博物馆、图书馆及相关领域的有识之士发起组织了中国博物馆协会,以期引导教育民众,保育文化,扶翼国家。协会的出现一方面是中国博物馆建设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有利于博物馆从业人员更加密切地接触、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国内博物馆一盘散沙的不利状况,增加同业之间的凝聚力,共同探索和推动中国博物馆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协会的成立预示着中国博物馆学自我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博物馆学在中国开始真正地落脚生根,掀开中国博物馆学从经验到科学转变的序幕。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一套出土于安徽安庆元代范文虎夫妇合葬墓的素面玉带具。墓主范文虎是南宋与蒙元战争后期的重要高级将领,掌控着南宋的存亡;降元后步步累迁至平章政事、尚书右丞,成为“南人”之中入元官职最高者。范氏墓中出土多件玉制品也因形制特殊、质料上乘成为元代玉器研究的断代标准器。本文选取其中的玉素面带具,重新审视其出土情况以探究墓中相关随葬品的空间关系;并从当前考古出土文物、图像以及文献资料,对唐末五代乃至宋元时期中国汉地玉带具的流变做一梳理;以范氏玉带为例,复原与解读唐宋时期从单鈌单挞尾“方团”玉带到双鈌单挞尾“排方”玉带的演变、使用和名谓。同时对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类“束带”类带具也有所阐述。
简介:<正>关于楚的始国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存在着分歧。或认为楚始国于鬻熊之时,或认为楚始国于熊绎之时,或认为始于熊通,或认为始于熊赀,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在弄清楚的始国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楚族的形成。《汉书·艺文志》云:“鬻熊,周封为楚祖”,并说“楚鬻熊居丹阳。”鬻熊之时楚得到周王赞封而正式承认其族属,鬻熊自然为楚立族之先人。《史记·周本纪》云:“西伯文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刘向《别录》说:“鬻子名熊,封于楚。”这里的鬻子就是鬻熊。可知鬻熊此时已归服了周室,并在周室担任了官职。《楚宝》载:“鬻熊……年九十始见于文王,王曰:‘噫老矣。’鬻曰:‘使臣捕兽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可。’文王善之,遂以为师。”《史记·楚世家》也载鬻熊
简介:1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梅隆基金会中国博物馆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总结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参加了总结会。会议上,10名曾接受梅隆基金会资助到美国博物馆学习和考察的中国博物馆高层管理人员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
简介:为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创办100期,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学术建设,2011年1243-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百期纪念暨博物馆的学术建设与馆刊编辑座谈会”。来自20余家单位的代表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的发展历程与百期纪念、博物馆刊物与学术建设、文博类期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