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光绪)鬰林州志》各序言、衔名及凡例,尽述历代州志纂修及版刻源流,记录编纂者名氏、各书之篇目体例,又抒发作序者对修志的认识,论及历代州志和本志的正误得失。内文注重补前志之阙,增加门类,令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变前志之体,纲目清晰,统属有序。重视核实考据,纠前志之错,不啻为一部简洁而内容不失丰富的州志编纂史。

  • 标签: 光绪 鬱林州志 凡例 沿革 风俗 物产
  • 简介:清朝定鼎后,社会长期稳定.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亳州的社会经济在前中期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时人称之为“小南京”.亳州商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康熙二十年,中央在亳州设立分税口,该口成为凤阳关辖下较早设立的分税口之一;二是亳州的商税、牙税税额都居省内前列;三是亳州的街巷数量增长迅速,商品专业化程度高;四是亳州城内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 标签: 清前中期 亳州 商业城市
  • 简介:治清史与治以前各断代史不同之点,主要有三:第一,清代距今近,而以前各断代远;近则不怕文献不足而怕材料太多,远则适反是。第二,清代材料多,不特有大量档案文献资料遗留到今,而且第一手原始实物资料(包括地上的和地下的),亦日有新发见。第三,除元史外,从事清史研究的学者也需要具备阅读多种语言文字的能力,越多越好。因为国内少数民族语文,如满、蒙、藏、维、彝、傣、苗、瑶等,均有大量原始资料有待发掘、整理,足资参稽印证;国外如拉丁、法、德、英、日、俄、意、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亦均有不少原著

  • 标签: 清史研究 实物资料 《清实录》 档案文献 语言文字 东华录
  • 简介:乾隆《大会典》的编纂有组建编纂队伍、征集资料、确立管理制度、确定编纂体例、商讨内容取舍等环节,各个环节几乎都是在乾隆裁夺下进行的。编纂队伍的组建具有满汉兼顾、内行修史、灵活变通的特点,会随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各类编纂人员的数量。在资料征集方面则依靠皇权,随时可以调看皇帝实录、各衙门的档案文书等相关资料。为保证修书进度和编纂质量,乾隆群臣还制定了考勤考绩、进呈御览等规章制度。在编纂体例方面,乾隆会典实行典例分列的编纂方式,极便省览,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了一些条目的次序,还详加考证,保证了典制记载的准确性。在内容取舍上,乾隆会典做到了辞简事该,突出了重要典制。

  • 标签: 乾隆 《大清会典》 历史编纂 《清会典馆奏议》
  • 简介:本文依据一些"一史馆"及"省档案馆"新发现的档案,对陵寝员役制度作了剖析,并从员役数量的多寡、官员级别的差异及守陵人在不同时期的待遇等变化中,阐述了清陵寝员役制度的实质.

  • 标签: 陵寝 员役 清关外三陵 清东陵 清西陵 官员诠选等
  • 简介:<正>明朝的灭亡与其“官方隳裂,吏治窳敝”分不开。清朝前期统治者深知这个教训,都在不同程度上整顿过吏治。其中,事功最显、影响最大的,是世宗对吏治的整顿。乾嘉时史学家章学诚说:“我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惩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时势然

  • 标签: 吏治思想 清世宗 清朝前期 章学诚 史学家 统治者
  • 简介:夏志写的罗素与艾略特刊登不久,他来信说:“此文重读我也喜欢,总之文章写得这样长而读来气势甚盛,应该算是不容易的。文中有时采用‘中国人的看法’,其实此人非我,可说是我戴的面具也。Russell(罗素)精力如此充沛,当然值得envy(羡慕)。Eliot(艾略特)一生不乐,二次婚后,人变得happy些,但也变得庸俗。”

  • 标签: 夏志清 艾略特 中国人 罗素 气势
  • 简介:1937年9月,在全面抗战的隆隆炮火声中,钱塘江大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终于飞架于钱江南北。作为大桥的设计者和建桥的主持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名字从此和钱塘江大桥紧紧联系在一起了,然而另一个建桥的关键人物,人们或许就比较陌生了,他就是建桥的倡议者。促成者和组织者,时任浙江省政府建设厅长的曾甫。力倡建桥钱塘江横亘浙中,将浙省一分而为浙东浙西。波涛汹涌的钱江潮一方面因其壮丽景观名闻遐迩,另一方面也确实成为交通一大障碍,自古便称天堑。唐代诗人施肩吾在《钱塘渡口》诗中,就发出“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的感慨。在钱塘江上建桥,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然而,真

  • 标签: 钱塘江 茅以升 建桥方案 铁路桥梁 铁道部 浙江省
  • 简介:<正>今人著发《前期奉吉私有土地发展》一文,细心学习后,认为内容只写了奉、吉两地区民地私有土地的发展,未涉及奉、吉甚至黑龙江的旗地和蒙地的私有土地。据清代前期东北土地占有的实际情况,排除当时东北地区旗地、蒙地的私有土地,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故书此拙文阐述己见,不妥和错误之处,希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清代东北土地所有制形式区分为:官地、旗地,民地、蒙地等类。

  • 标签: 旗地 私有土地 八旗驻防 官庄 清前期 宁古塔
  • 简介:别墅,是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1949年3月25日,从西柏坡走进北平的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人民解放军后,乘车来到香山,住进双别墅。

  • 标签: 毛泽东 别墅 人民解放军 西柏坡 香山
  • 简介:<正>诗观就是对诗的看法,构成诗论的基础。一个诗人的诗观,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基础之上的,杜国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探讨杜国的诗观,也必须从支撑诗观的三个支撑点入手。

  • 标签: 诗歌创作 波特莱尔 超然主义 宇宙观 美的本质 象征诗
  • 简介:“四”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全国广大农村和部分城镇开展的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是,我眼中的“四”运动,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历历在目,让人难忘。昨天发生的事,对于我们的今天有很多可思考和借鉴之处,应当认真地回顾和研究。

  • 标签: “四清”运动 20世纪60年代中期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大农村 城镇
  • 简介:分派庶吉士学习书,是清代特有的政治制度之一。其起自顺治,迄于道光,发展过程本身反映了满语在清代政府行政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朝廷内部的满汉关系。书庶吉士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便利满汉之间的交流。初选时,对人员的年龄、体貌有一定的要求。其数量随着朝代更迭发生变化,由于汉语的普遍使用,每科人数由最初的数十员减少至四五员,皇帝对其考查也日益松懈。乾隆之后,书庶吉士的实际效用日益减少。书庶吉士与汉书庶吉士在馆选、教习、考试、散馆上均有不同,但出仕后升迁状况并无明显区别。学习满语的汉族庶吉士的满文水平不一,优者足可召对,亦能翻译书籍;劣者往往因此被黜,遂对此政策有所怨言。

  • 标签: 清代 清书庶吉士 满语学习 满汉关系
  • 简介:<正>"四"运动又称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前承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后接"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我国局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反修防修"为宗旨的政治运动。湖北省农村的"四"运动,在中共中央精神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推动了中央相关政策的制定。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标签: “四清”运动 社教运动 湖北农村 反修防修 经济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教育
  • 简介:《辞海》1986年版本说:“杨一……明镇江丹徒人(今属江苏镇江市)”。1988年昆明市参事室陈赓雅先生在《春城晚报》撰文揭披此说纯属一误。

  • 标签: 杨一清 籍贯 中国 历史研究 云南
  • 简介:1940年春,在我沂蒙抗日根据地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驻进了一小股日伪军,为首的叫水原。他们口口声声要与共产党合作,不打骂老百姓,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然而,这些小伎俩是瞒不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他们运用各种斗争手段,掌握了水原的真实意图和各种罪行,最终将“水原实验区”彻底摧毁。

  • 标签: 实验区 武工队 共产党 政治攻势 敌人 日本
  • 简介:嘴唇微张,左手捂住小腹,右手痛苦地钳制着脖子,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一口气喘不上来。在他身后,是几十个穿着白色蒙面装的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有的对着天空张开双臂,有的曲膝弯腰做咳嗽状,他们举着“CleanAirNow”的蓝色牌子,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抗议柴油机废气导致的空气污染。

  • 标签: 蓝色 组织成员 空气污染 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