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调”是中西乐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介中西乐理对“调”的表述则说法不一,致使调“在乐种学中的意义一直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本文提出:”调“就是乐种的自然音列及这个音列所在的音高位置。自然音列是乐种在律的基础上所作的乐音材料和音程材料的选择,并按照”若干度若干音“的音列形式固定来的乐音序列结构。

  • 标签: 自然音列 中国乐学 西方乐学 比较研究
  • 简介:我院美学教研室潘必新、李起敏、王次炤同志选录了部分音乐家、文艺家、美学家关于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为主题的言论共十多万字,编成一册,将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本刊从本期起,拟陆续选发一部分,供读者参阅。

  • 标签: 音乐家 出版社 美学 李斯特 教研室 音乐作品
  • 简介:  在音乐中,节奏可以称得上是"无冕之王",它在音乐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节奏自诞生以来就没有独立的名字,这种无名给音乐的诸多方面造成了无序和混乱.许多音乐同行都心急如焚、跃跃欲试,试图为节奏命名,以结束一场马拉松式的"无名之战".……

  • 标签: 命名法 比较研究 法比较
  • 简介:《苔依丝》是法国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儒勒·马斯奈(1842-1912年)的歌剧代表作。在世纪之交(19-20世纪),马斯奈是与圣·桑齐名的法国著名音乐家,以创作歌剧著称。马斯奈一生共创作歌剧三十余部。综观其歌剧创作生涯,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从歌剧素材看,马斯奈擅长将小说谱为歌剧,如其创作的歌剧《曼侬》是根据普列沃原著小说改编而成,歌剧《苔依丝》则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朗士于1890年创作的同名小说。

  • 标签: 人物关系 二度创作 小说文本
  • 简介:音乐表演在音乐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担负着中介任务,起着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是否忠实原作,就成为音乐表演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作者在茅原《未完成音乐美学》的启示下提出,对作品正确理解是音乐表演创造——演奏的基础,“文本”是决定演奏是否做到“忠实”地传达音乐作品的关键;并进而提出“文本”是演奏者理解、演奏音乐作品的标准。

  • 标签: 文本 音乐表演 理解
  • 简介:本文从美学的视角来对舞蹈身体语言进行解读,通过对民间舞"文本"所体现出的"结构"和现代舞"文本"所体现出的"解构"进行细读并加以分析后,对于民间舞和现代舞"文本"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民间舞得以发展的根基是"族群认同",倡扬的是"人类文明".而现代舞则是在传统的根基上,"从文明回到自然",注重的不是"类",而是"人",舞蹈更侧重于表现独立的个体生命形态.

  • 标签: 解构 重构 民间舞 现代舞 舞蹈文本
  • 简介:枣梆和上党梆子都是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梆子剧种,二者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枣梆源于上党梆子,系上党梆子流入山东菏泽后受当地方言及音乐影响发展演变而成。由于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枣梆和上党梆子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保留有相同的特质,但已差别较大。本文从音乐特征、唱腔板式、演出剧目、行当分工与乐队配置等几大方面对二者进行音乐本体的当代发展之分析比较,探寻其各自的发展特点,以期对剧种的发展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标签: 枣梆 上党梆子 渊源关系 比较
  • 简介:自古以来,闽台两地的关系源远流长,福建和台湾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在文化上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族器乐教学是福建和台湾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两地在办学历史、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台湾模式”的高校民族器乐教学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能够给福建地区带来许多重要的启示。

  • 标签: 福建 台湾地区 高校 民族器乐教学
  • 简介: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两种艺术形式既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若能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两种艺术形式都将会取得新的发展.作者还对"新民乐"、"新民歌"现象提供一个方面的理论思考.

  • 标签: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传统音乐 文化属性
  • 简介:<正>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公元前237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流行在黍地,两千年漫长的历史,涌现了无数弹筝名手。流传下来的优美乐曲,以其美妙动听的音色,华丽委碗的音韵,行云流水般的意境,深受民众的喜爱。筝广泛流传于民间,根据流行地域的不同,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形成了以不同音韵特点和独特演奏技巧为特色的地方流派。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地较为著名,他们以大量优秀的传统曲目和著名的代表人物,不独创新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中州筝派、齐鲁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武林筝派。传统筝派以地区作为划分的标准之一,而各流派的代表性曲目又是重要的区分标志,这些不同的代表性曲

  • 标签: 演奏特色 传统筝 代表性 演奏技巧 潮州筝 民间音乐
  • 简介:梆子腔是与昆腔、高腔和皮黄腔并列的我国戏曲四人声腔之一。它于明代末年形成于我国北方有着深厚戏剧传统的山陕地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是山陕地区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又是明末那个风云动荡的特定时代的产物。所以形成后即风靡一时,很快流布到邻近各省,在我国北方繁衍出了一个庞大的声腔系统——梆子腔系。

  • 标签: 声腔系统 艺术风格 物态化 旋法 审美意识 伴奏形式
  • 简介: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技术是重要的训练内容,完美的演奏离不开扎实而系统的技术训练。因此掌握某一项技巧的要领,我们需要一些短小、专门的练习来训练手指的独立、灵活,这样的作品就是手指练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基本练习”。手指练习就像是手指体操,是每一个钢琴演奏的学习者必不可少的技术训练课程。

  • 标签: 手指练习 钢琴演奏 教材 技术训练 训练内容 学习过程
  • 简介: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 标签: 音乐学分析 文本分析 历史-社会分析 话语分析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 简介:文本至上是作曲家在对待音乐文学二者关系上的传统原则。调性的瓦解、主题的更新及节奏观念的改变使20世纪音乐不可避免地面临以何种方式对待文学文本的问题。当代音乐的代表作曲家皮埃尔·布列兹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对待文学与音乐关系的一套理念。一方面他维持了音乐与文本意义上的一致,如对文本标点、结构和手法的遵循;另一方面他不再遵循将音乐与文本并置的传统处理方式,而采用融合、抽象与变形的处理方式。从布列兹的作品《重重皱褶》(Pliselonpli)对19世纪法国著名象征派诗人、现代诗歌理论的奠基人斯特芳·马拉美的诗歌文本的解读方式上,可以一窥现代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是如何沿袭传统并进行革新的。

  • 标签: 音乐与文本 《重重皱褶》 皮埃尔·布列兹 人声风格
  • 简介:文章通过在中国当代音乐批评写作的特定视角下,以国人乐评写作意识、写作状态作为理解、关注对象的出发点,解读西方乐评三百年经典文论的文本现象,在观察其文论整体形式特征、领悟其文本写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试图论述其存在方式,以此倡导建立中国当代音乐批评写作的某种有效途径即有必要介入的感性经验描写方式。

  • 标签: 西方音乐批评 文本经验 音乐审美 本体 存在方式 感性经验描写
  • 简介:与是人类文明史上两座并置的高峰,本文就以它们为基点进行中国先秦与古代希腊、中国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比较,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比较的可能;二、比较的困难;三、比较的视点:源头、时期、价值、影响;四、比较的态度.

  • 标签: 《乐记》 《诗学》 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 先秦时代 希腊
  • 简介:本文从“演唱”的角度,对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几个版本进行分析、比较。涉及乐谱、演唱速度、曲中人物定位、咬字吐字、气口选择、语气情绪、结构处理、发声方法等方面。旨在为学习者演唱这首作篙时提供一些参考,以便更好地把握作曲家风格,演绎好这首作品。

  • 标签: 舒伯特 鳟鱼 演唱版本 风格 艺术处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