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符号学是西方历史悠久、但长期被人忽视的一种思维方式。与亚里士多德建立在人的观念上的形而上学不同,符号学20世纪初才兴起,20世纪末渗入艺术研究。李斯特创作了交响诗总谱文本之后,为一些作品撰写了副文本,我们应从艺术符号学广义文本的视野,解读他的作品。然而,中西方音乐学界的李斯特研究忽视了这个领域,长期以来用副文本误读了李斯特交响诗的意义。

  • 标签: 符号学 热奈特的副文本 西方李斯特研究传统 《山岳交响曲》 《前奏》 《玛捷帕》
  • 简介:中国戏曲走向西方世界有三个途径:一是中国戏曲到国外去演出;二是中西方戏剧界人士和学者用西文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戏曲;三是西方人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搬演中国传统戏剧并在他们自己的戏剧里运用中国戏曲的内容与手法。本文属于第二途径的范畴,评述英语文本中介绍、认识和研究中国戏曲的各个历史时期。英语是一个大语种,影响到世界上最广大的地区,其他西方语种中的经典都已被译成了英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英语文本介绍中国戏曲的情况就大致上了解了西文文本中认识中国戏曲的情况。

  • 标签: 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 英语世界 戏剧人物 舞台 戴维斯
  • 简介:湖南影戏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它的演出底本既有着戏曲剧本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着民间文学的诸多特点。就笔者在湖南的长期田野调查来看,艺人演出使用的文本,其形态较为复杂,既有师傅口传心授下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文字的本子,也有只记录剧目故事梗概,演出时要靠艺人根据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积累即兴创编的'桥本',还有完全没有文字,纯粹靠艺人口耳相传的'活态

  • 标签: 形态研究 影戏 戏科仪
  • 简介:<正>从王国维1913年发表《宋元戏曲史》算起,现代戏曲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王国维虽上承乾嘉之学,但无论是学理形态、还是学术范式与提问方式,他的研究都迥异于传统的曲学研究。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王国维的研究涌动着强烈的

  • 标签: 戏曲研究 古代戏曲 文本细读 戏曲学 《宋元戏曲史》 郑传
  • 简介:<正>我们从未忘记意识到近百年来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进而也不曾忘记意识到这竟是历史的事实。为此,自豪(五千年历史文化具有的强大兼容性);欣喜(为古老文化能注入如此新奇的血液);悲哀(举目四望,西方音乐的影响似海潮般湮没、吞侵着我们引以自豪的民族音乐传统的每个角落);沮丧(如此

  • 标签: 西方音乐 对话 近百年 民族音乐传统 中国音乐 历史文化
  • 简介:对于承载音乐创作和科研成果的各类音乐文本,在撰述和传播阶段皆需要或隐或显地体现编辑加工的实践活动。春秋以来的音乐文本编辑实践代有成就、代有特色,但基本呈现于编辑实践层面,尚缺乏对文本编辑理论的系统关注。在科研、教育及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21世纪,加强学界对于音乐文本的实践意识和理论探索,尽早建立科学、系统又具操作意义的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时代之需。

  • 标签: 音乐文本 音乐编辑 出版 学术规范 编辑理论
  • 简介:《琴律说》是宋代一篇讨论琴律的论说杂文,由南宋朱熹(1130--1200)撰写。此文收在作者的自著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共100卷,简称《晦庵集》)中,撰写年代不详,约在1187年后,根据作者与蔡元定通信中的提款,推测其至晚也在1193年前。

  • 标签: 文本解读 琴律 校勘 撰写 作者 文集
  • 简介:本文对中国现代音乐文本分析的"界定"、"意义"、"对象选择"、"方法选择"以及"田野调查"与"独立研究"等几个方面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中国现代音乐 文本分析 问题 看法
  • 简介:《〈清史稿·乐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对《乐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对雅乐、礼乐概念的认识等。

  • 标签: 《清史稿·乐志》 雅乐 礼乐 体例
  • 简介:作为一本240出的长篇宫廷历史大戏,《鼎峙春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袭用了很多前代旧戏,学界普遍认为被《鼎峙春秋》承袭的旧剧有11种,即传奇《连环记》、《草庐记》、《赤壁记》、《四郡记》、《锦绣图》、《西川图》,杂剧《连环记》、《义勇辞金》、《隔江斗智》、《单刀会》、《狂鼓史渔阳三弄》。而据笔者认真比对,其中杂剧《连环记》、《义勇辞金》、《隔江斗智》三剧,《鼎峙春秋》并无承袭。其实这11种戏曲只有传奇《连环记》、《草庐记》、《赤壁记》、《西川图》和杂剧《狂鼓史

  • 标签: 连环记 赤壁记 貂蝉 鼓史 赐环 气吐虹霓
  • 简介: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文本"概念广泛运用,归属、开放、联结使音乐审美呈现出与传统审美截然不同的特征,传统审美主体在控制力上明显减弱,审美主体与对象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程度逐步加深,同时由于审美过程具有多维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传统约定俗成的精英先验审美已转向直觉交际下的大众参与体验审美。本文认为,这种转变体现的是音乐审美在后现代特殊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共同影响下出现的必然现象,这种以音响体验为表象,心灵体验为内涵的审美方式已经成为后现代音乐审美的显著特征。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文本 音乐审美 直觉交际 多层次融合 原真性
  • 简介:“汉斯立克的历史形象由于无知的误解或恶意的重伤多半被歪曲地给后世流传下来”。这是里曼音乐词典给予汉斯立克的评价,实际确是如此,汉斯立克自1854年发表《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以来,他本人以及他的理论不断遭受非难。然而,回望20世纪严肃音乐的“变形”发展,似乎汉氏的理论不仅得到了印证,而且新世纪以来的严肃音乐创作还在不断创造着符合其音乐理论的作品。

  • 标签: 《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 “文本” 历史形象 音乐词典 音乐美学
  • 简介:中西乐理之比较研究杜亚雄中国乐理系指我的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中国乐理虽然尚未编出教材,也还没有在我国各音乐院校正式开设课程,但其基本原则,见于历代史籍记载,并在传统音乐的实践中得以传承至今。西欧乐理是指从文艺复兴后到上世纪末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在西...

  • 标签: 中国乐理 中国传统音乐 “声” 中国音乐 “拍” “字”
  • 简介:转调与交替调式,是我们在学习乐理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理解、掌握有关转调,调式方面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在音乐作品中,由一个调进行到另一个调叫做转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转调的前后两调之中,有一个稳定的起主要作用的调——主调;另一个则处于不稳定的次要地位上

  • 标签: 乐理教学 转调 交替调式 比较
  • 简介:“魔”与“天”是广西民间信仰中女性执仪者的民间信仰类型。前者为广西靖西县及其相邻区域壮族所共有,后者为聚居于广西防城区峒中、那垌两镇的壮族“偏人”所专有。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两种具有亲密“血缘”关系的民间信仰体系作多角度的对比研究,为中越边境地区普遍存在的“女巫”信仰之共性特征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 标签: “魔” “天” 仪式音声 比较
  • 简介:国家、民族、族群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不同的记忆,并通过符号文本、书面文本、口头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延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历史的再表述。蒙古族长调作为口头文本,一方面以歌词的延续来承载其族群特殊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进行着现代变迁。文章以土尔扈特部长调为载体,期望透过现代田野来重构历史事实,从田野路径、长调记忆、音乐声态三维度解析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长调音乐文化。

  • 标签: 历史记忆 口头文本 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 长调音乐
  • 简介:本文从《溪山琴况》的标题形式切入,通过考察各况标题的双音节连用,认为《溪山琴况》的文本构成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一方面,二十四个况题单字大多是由当时文学写作中常用的双音节词切分而成,并非来源于对各况内容的概括;另一方面,徐青山是以自己内心的整体琴学来对这些前置况题作出漫谈式的回应,每一况的内容并非是规整的、有计划的构思。因此,我们并不能概括出每一况的封闭性独立内涵,《溪山琴况》的文本整体上应当作为一个“渐变光谱”式的结构来理解。

  • 标签: 况题形式 双音节 文本呈现 渐变光谱
  • 简介:宫廷中的戏曲演出是宫廷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朝的戏曲演出有一定的延续性,二者无论是在演剧管理机构、演出人员构成以及演出的形式和剧目等方面都有相似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戏曲演出 宫廷 明清 文化活动 管理机构 人员构成
  • 简介:<正>十九世纪是和声教学开始兴旺的时期,由于欧洲各地音乐学院的不断创立和音乐教育的普遍需要,一本本凝聚着理论家心血的和声学教科书陆续出版,从而改变了过去主要以对位法作为作曲理论教材的状况。和声,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音乐理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声学教程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由于作者的理论观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具体处理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和声教学体系。在各派和声教学体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何从

  • 标签: 和声学教程 和声教学 教学体系 十九世纪 下属和弦 辟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