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新春伊始,我受友人之托,编辑《历代日记丛抄》一书。该书收入宋、元以迄民国,历代文人日记六百余种,蔚成大观,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特别是一些抄稿本的日记,更是首次面世。稿本《涤非日记》就是其中一种珍贵的历史资料。该书为抄本,不著撰人。从自序中看,“涤非”氏(笔者据序言拟称其为“涤非”氏,此注)为清末民国初人士。十九世纪末,西学东渐风起,师范教育兴于洋务运动之余绪,“涤非”氏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师范”学习的。

  • 标签: 抄稿本 日记 档案价值 史料 师范教育 十九世纪末
  • 简介:经的写实逼真功能:我们被告知它将死亡,是因为摄影的出现;在今天,我们被告知它不再是艺术的主流样式,是因为漫天遍海的都是装置、视频等,这等绘画将衰落矣。此论不假,特别是绘画的样式一旦被固化后,这种种的非难就被证明是恰当的、是一言中的的。但世间的道理有时候是非常简明的,它只与最真实的感知相关。这就是夏福宁所深信的,艺术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艺术的存在,而是在证明人的存在。那么绘画的振拔与否,不是理论证明,而是由实践述说。

  • 标签: 绘画 世界 视觉 逻辑 人的存在 证明
  • 简介:百家争鸣。我们提倡的是畅所欲言,互为交汇,正反共存的艺术态度;我们呈现的是敢于“直面现实”的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我们承载的是透过表象引发的理性思考和争鸣。

  • 标签: 沂蒙 柳琴戏 批评与自我批评 山东 女人 百家争鸣
  • 简介:秦腔现代剧《花儿声声》不仅开启了戏剧创新变革的模式,也让观众发掘了作为个体对艺术的独特审美要求。本文从审美角度出发,结合舞台表演、审美对象、音乐来评析《花儿声声》呈现出的特殊的美。

  • 标签: 秦腔现代剧 《花儿声声》 舞台表演 审美
  • 简介:在1999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林淳钧、陈历明编著的列为《潮汕文库》基础研究项目的《潮剧剧目汇考》一书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它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史料,是潮剧剧目的集大成。该书对潮剧历史的编写与研究,无疑地将起到奠基的作用,它是近年来地方戏曲艺术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 标签: 丰碑评 剧目汇 剧目研究
  • 简介:前人论苏轼的书学思想,往往着重其“尚意”的一面,但分析苏轼关于书法的许多论述就会发现,其中也包含了强烈的“尚法”思想,尤其是在苏轼对蔡襄书法的评价上更凸显了这个问题。苏轼推崇蔡襄书法为“本朝第一”,有论者以为这只是附和欧阳修的观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笔者认为,苏轼对蔡襄书法的推崇是出于诚恳的态度,其重点是对蔡书中包含的法度的充分肯定。“尚意”与“尚法”在苏轼的书学思想中是辩证统一的,应该全面把握。

  • 标签: 苏轼 书法 蔡襄 书学思想 辩证统一 欧阳修
  • 简介:近年来引进的印度电影大都取得了骄人的巨量票房和豆瓣的高评分,口碑更是持续发酵,引发国内观众的强烈观影热情与众多议论话题。影片的走红,除了故事的通俗有趣、人物的鲜活生动、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幽默轻松,更在于影片从平民视角揭示社会矛盾、触及社会痛点、针砭社会时弊、激发社会共鸣,将严肃沉重的主题作了通俗娱乐的演绎。以至影迷在欣赏、点赞之余,惊呼:"又一次被印度电影扎心了!""印度电影又跑赢了我们?"

  • 标签: 平民视角
  • 简介:继《我爱桃花》、《莲花》之后,邹静之精心创作的第三部话剧《操场》,近日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该剧不仅是成立不久的民间剧社龙马社推出的第一部话剧,而且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性与审美性的作品。由于实力派编剧的介入、知识分子的叙事立场及作品强烈的人文关怀,该剧首轮演出就受到了媒体的热烈追捧和赞誉,成为今春京城戏剧演出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 标签: 《操场》 邹静之 话剧 意义场 悬浮 演出市场
  • 简介:《太阳的女儿》是西藏推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自筹备伊始就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太》剧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用开放式叙述结构,以宏大叙事谱写西藏60年来历史巨变中的悲喜人生。在编排和演绎上,《太》剧具有以细腻的情感处理打动观众、以纯熟的表演技巧塑造角色、以丰富的细节语言穿引情节、以虚实结合的形式传递思想、以丰富多彩的藏文化元素展现地域特色等突出特点,对历史情境中的丰富人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

  • 标签: 舞剧 评论
  • 简介:金兆钧,满族。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6年10月调入《人民音乐》编辑部任编辑。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文化部进口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

  • 标签: 金兆钧 音乐评论家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音乐美学 创作研究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国内掀起了传统民族乐器的学习热潮,许多艺术类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古筝教学课程,为古筝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从目前的高校古筝教学实践来看,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如何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古人曾经给予了古筝'群声之主'的高度评价,由此可见其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地位之高。随着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学习热潮的兴起,古筝作为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标签: 古筝教学 提高高校 教学有效性
  • 简介:我们应如何看待他者的苦难?有趣的是,阿萨的经历正反映出,人们怎样区分"你、我、他",正是造成他们互惠或冲突的缘由。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到英国;从索马里到南非到美国;从美国到伊拉克—汇聚到香港艺术节的舞台上,来自各方的艺术家颂歌起舞,传述流离者的故事,亦展露了苦难中的盼望。

  • 标签: 香港艺术节 流浪记 好莱坞 战争片 电影感 美国独立宣言
  • 简介:我区青年雕塑家石向东表现足球守门员的作品《最后的防线》,荣获由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特等奖,实现了我区作品获全国大展最高奖的历史性突破,为广西争得了最高荣誉。石向东对雕塑艺术具有特别的聪慧和天赋,在学生阶段已十分突出。他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的作品《胜·败》,用人造革

  • 标签: 石向东 雕塑艺术 中国体育 中国美术家协会 现代雕塑 奥运会申办
  • 简介:历史现象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常常令人们的主观判断捉襟见肘、窘迫难堪,人们很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设置一条由此及彼的线型因果链,以致于很多时候需要藉助辩证法的律条加以衡定和解释。作为跨越共和国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和特殊事件,知青和知青返城既不是逝去的社会现象,更不是静止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知青的过去和知青的现实都不能单方面赋予知青精神以质的规定性,只有将知青和知青返城置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下作历时、共时的全景式考察和解析,才能臻于知青精神的内核、直抵知青精神的本质。30集电视连续剧《返城年代》在央视播出后,“知青返城”这个钤烙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名词重新回到时下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议的焦点话题。人们突然意识到,“知青返城”这个看似久远的历史学名词以及它所包蕴的特定文化内涵,依然存在于今天的中国,不但在物质层面影响着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向,而且在精神层面影响未来中国的价值取向。电视剧《返城年代》中的绝大多数知青曾被特定时代无情地丢弃,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付出巨大精神代价的一代。林超然、何静之、张继红、王志、罗一民们曾以少年的天真沐浴过五十年代的清纯,以青年的单纯领教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以中年的成熟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作为一种不能忽视不容否定的历史存在,他们书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生传奇,铸就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青春神话,只要我们环顾和打量那些刚从事业巅峰荣退下来的,曾经牛一般耕耘、马一般负力、虎一般行风、龙一般叱咤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具有知青背景。

  • 标签: 精神生活 电视剧 知青 “文化大革命” 历史现象 谢幕
  • 简介:作为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云门舞集《稻禾》于2017年10月18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隆重上演,这是《稻禾》的第99场公演。在众多云门的经典作品之中,《稻禾》凭借其接地气的表达完整展现了整地犁田、培育秧苗等稻米的生命进程,以泥土、花粉、谷实、风和水等自然元素为题而起舞的写意风格有着其独特的审美意象,使云门在21世纪世界舞坛上大放异彩,

  • 标签: 林怀民 云门舞集 现代舞 舞台空间
  • 简介:都市轻喜剧《抹布女也有春天》有两大亮点:一是塑造了“罗小葱”这个独特的抹布女形象,她有点傻,有点倔,有几分率真,有几分呆萌,但又很仗义、很大气;她有时候可笑,但更多的时候又可爱又可敬;她不仅能擦亮丈夫的前程,也能擦去别人灵魂的污点;她非常平凡,但足够善良,事事替他人考虑,最后几乎具有最大的能量;她即便赢得高富帅的真情,但仍旧坚守与平凡丈夫之间的真爱。二是在情境流变中寓庄于谐,让人笑中含泪,感动不已。《抹布女也有春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它确凿地表明轻喜剧也能感人至深,在轻松欢快、令人捧腹的剧情中照样可以让人受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感化。

  • 标签: 抹布女 罗小葱 寓庄于谐
  • 简介:李洪波是2010年中央美院实验艺术毕业的研究生。当时在毕业生展览之际,吕胜中老师遇到我说有个学生的纸雕塑非常酷,值得一看。在现场看过之后,确实这样。一是场面大,二是作品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变化睫,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实验艺术 雕塑 纸质 装置 再生 解构
  • 简介:与上海这座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身份相符合,2000年上海双年展在改建后的上海美术馆举行,标志着上海乃至中国以更加宽容的姿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在艺术的平台上真正与国际对话。100多件出自全球五大洲18个国家66位艺术家的作品,极尽耳目声色,让中国的艺术家和普通观众大饱了一番眼福。2000上海双年展在世纪即将交替的时刻举行,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它至少实现了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 标签: 上海双年展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家 艺术作品 对话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