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迄今为止,对《诗品》这部文论典籍的研究已经很深透了,有关《诗品》及其作者诸多方面的问题,大都得到周详的观照和周当的说明。不过问题研究、学术进展的任何阶段都不拒绝新问题——哪怕是基础性问题。《诗品》的原貌如何,即《诗品》原本就是单纯的评论著作还是另如他样,这就是一个可能成立也值得探究的基础性新问题。

  • 标签: 《诗品》研究 原貌 考证 性问题 文论
  • 简介:论文的主要目的在较为切近地把握庄学对于"艺"、"文"、"美"的根本观念,并剖析它们与庄学思想主体的内在联系。全文分两编,上编是对庄学及其与古典思想传统关系的论述,下编是对庄学文艺观念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导论对论文论述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思路作了通释,力图将庄

  • 标签: 文艺观 通释 古典思想 虚静 本原性 风格论
  • 简介:<正>一、三十年代研究状况我国文学界对海明威的研究开始于三十年代。最先发表海明威评论文章的是黄源,他在1933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了海明威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特点:他总是对生活“极力作客观的报告,他的故事不离现实。”①叶灵凤对此持相同看法,赵家壁则把海明威小说的题材同雷马克作了比较,指出雷马克等作家所着力描写的是战争,而海明威则不同,他是“把战争当作远景画,而着力描写战后受战事的影响。”他认为,表现战后少年人即“选惘的一

  • 标签: 海明威研究 三十年代 海明威小说 现实主义 对待战争 艺术风格
  • 简介:我的《曲谱研究》一书,被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选入1997年度《传统文化研究丛书》。至此,我断断续续从事了15年的古代戏曲曲谱研究专题,可

  • 标签: 曲谱 古代戏曲 曲学 格律谱 文化研究 理论价值
  • 简介:咏茶赋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与咏茶诗词曲等一样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从作品数量上来讲,历代咏茶赋的数量可谓寥寥,两宋咏茶赋的数量为各个朝代最多,但存世可考的也仅仅有五篇。从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上来讲,这五篇咏茶赋却从不同方面折射出两宋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展现出辞赋这种文学体裁在宋代的发展流变。

  • 标签: 宋代 咏茶 研究
  • 简介:蔡熙研究员的《"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多彩贵州"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论述细致深入,时空跨度大,但结构清晰,古今源流脉络分明,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部力度与深度兼具的学术专著,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流露出著者对贵州文化的深厚感情。

  • 标签: 《“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 新创获 地方文化
  • 简介:<正>在纪念德国伟大诗人兼思想家歌德逝世150周年之际,董问樵先生为我们献上《浮士德》新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早在新译《浮士德》出版之前,我曾先睹为快,陆续读过其中部分译文章节,这回开卷重温,捧读之下,获益非浅。歌德的《浮士德》悲剧诗问世,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左右(第一部1808年,第二部1832年)。150多年来,这部博大精深的世界名著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甚至同一文字也有多种译本,驰誉瀛寰。据笔者所悉,至今中文译本《浮士德》已有六种:有莫甦(1926年启明书店)、郭沫若(1928年上海创造社)、周学普(1934年福建永安东南书局)、顾寿昌(出版年代不详,上海北新书局)、董问樵(1982)和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指全译本而言)我曾先后读过郭、

  • 标签: 浮士德精神 歌德 福建永安 翻译 全译本 译者
  • 简介:五、本来面目与借镜西方研究国学,包含经学、史学、思想、文学,“五四”以来,方法与途径大抵有两大抉择,一是借镜西方学说,一是还我本来面目。自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来,这是一大反思。胡适之、朱自清、陈寅恪、钱钟书四家,都是学贯中西,道通古今之学者,前后发言,于上述课题,却有殊途同归之见解,如胡适之云:

  • 标签: 学术创新 本来面目 “五四” 中学为体 殊途同归 胡适之
  • 简介:关于贝克特在国内的接受与研究,学界常有片面或偏颇之言。这些学者或出于主观臆测,或一叶障目,并没有对贝克特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全面的学术考察。从《等待戈多》的"内部发行"到《贝克特选集》5卷本的正式出版,从80年代的"荒诞热"到新世纪以来的"众声喧哗",国内对贝克特的译介与研究不断发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本文则主要探讨三个历史时期(20世纪60年代、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国内贝克特研究的主要成就、特点与不足,并提出带有反思性的愿景。

  • 标签: 贝克特 《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反戏剧 反小说
  • 简介:M.凯斯.布克的《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回顾了英国左翼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简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述了英国重要左翼批评、历史和理论著作,对20世纪英国左翼小说和部分英国左翼后殖民小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讨论。该书内容全面,编写体例系统,视野开阔,堪称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的宝典。

  • 标签: M·凯斯·布克 《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
  • 简介:《比较文化研究中的数字人文与媒介间性研究》是一部由比较文学和文化专家斯蒂文·托托西主编的论文集。该书所收录的论文,在比较文化的语境中,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探讨媒介间性和数字人文的概念,分析了媒介间性和数字人文在不同类别文本中的运用,如小说、电影、绘画、漫画、图画小说、电子游戏等等。该书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为当代新语境下的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数字人文 媒介间性 比较文化 媒介转向
  • 简介:进入21世纪,美国对索尔·贝娄研究的热情似乎有些减弱,一是体现在出版的论文、专著或论文集的数量上;二是指对贝娄作品研究的广度上。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既鲜有对贝娄创作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或文集,也少见讨论分析贝娄近作的书评或文章。这一时期出版的著述中,史料性的著述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如本杰明.泰勒编辑的《贝娄书信集》等。本文将分别重点介绍克罗宁撰写的研究贝娄小说中女性人物和奎厄姆所撰写的贝娄与美国超验主义两部专著的主要内容,并扼要地介绍巴赫与克罗宁合编的论述贝娄短篇小说的论文集的主要内容和《贝娄书信集》中所披露的一些重要信息资料。

  • 标签: 索尔·贝娄 女性 超验主义 书信集
  • 简介:导言我们对鲁迅的误读从来就是鲁迅阐释无法切割的构成部分,因为我们总难免不犯类似阿Q的错误,那就是用未庄的标尺丈量未庄以外的世界,用我们自己的视界框定鲁迅世界,用自制的标尺丈量鲁迅,用先置的意图索解鲁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年轻学生释读鲁迅自有学富五车的长者不可比的优势,他们的年轻,他们的单纯,甚至他们的无知,就是他们的优势。因为他们的

  • 标签: 鲁迅研究 不可比 前见
  • 简介:杰克·凯鲁亚克的重点展现了两个主题: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对中产阶级价值传统的反叛和妥协.萨尔几次试图通过实践"垮掉的一代"的理念原则来摆脱原有的生活模式,但每次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不彻底的反叛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小说表现了凯鲁亚克所处时代的美国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并未确切地将"垮掉的一代"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当作传统价值的替代品.

  • 标签: 《在路上》 主题研究 杰克·凯鲁亚克 中产阶级价值 反叛精神 美国
  • 简介: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国民性大作家,在中国研究不多。然而,夏目漱石从小喜欢汉学,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本文选取夏目漱石名作之一《门》,从中国元素的探究来展现夏目漱石与中国深厚的渊源。

  • 标签: 汉学 中国元素 作品意蕴
  • 简介:<正>梁实秋翻译过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影响最大、贡献最卓绝的是他独自一人翻译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翻译工程开始于1930年,当时,任职于翻译委员会的胡适,拟定了一个五年译书规划,遍邀各方名士翻译两方哲学、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全集亦被列入,并拟定由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莹五人共同担任翻译。不料闻、徐、叶、陈四人始终没有动手,这一工作就全部落在梁实秋一人身上。他开始了漫长的耕耘。抗战开始前,他译完了四部悲剧,四部

  • 标签: 莎士比亚 梁实秋 莎士比亚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知识
  • 简介:<正>近十年来,苏联的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这一流派研究文学过程和文学作品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作“综合研究法”。该方法于七十年代一经形成,在十年中已相当清晰地确立了它的基本原则,并不断积蓄力量,就目前预测,估计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 标签: 综合研究法 艺术形式 文学研究 十八世纪 红楼梦 七十年
  • 简介:<正>一、误区形成的原因文学史证明,名人效应、名著影响,往往在人的心目中造成心理定势,唯名人名著是从。若名人名著观点有误,势必将错就错,以致谬种流传。对于英明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不公允的评价,就是如此,1984年,著名翻译家缪灵珠等人翻译的《1789—1832英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著。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很大。该书认为,英国湖畔哌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的诗歌是消极、落后、反动的浪漫主义,华兹结斯的《抒情谣集·序言》是反动浪漫主义宣言。这种观点,长期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使英国湖畔派诗人蒙受着不白之冤,使国内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深受其害,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

  • 标签: 湖畔派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诗歌 外语教学 大自然 湖畔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