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简介: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综合功效系数得分XS划分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然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两职合一能抑制财务风险;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会扩大财务风险;董事会会议次数、监事会会议次数、高管人员持股比例、高管人员薪酬对财务风险没有显著影响。
简介:在西方公司中,对全面预算有如此说法:预算不是会计师为会计目的准备的会计工具,而是为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手段,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西方公司对全面预算手段运用非常广泛,美国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施贵宝,GKN公司等都充分运用全面预算方式对公司进行计划和控制,使用预计会计报表来衡量和监控价值创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设,预算管理思想在我国许多公司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如宝钢集团、新兴铸管,亚星集团等。作为一个业绩稳定但生产经营场地相对分散的公司来说,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促进公司治理,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简介: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社会信任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对维护市场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司违规的视角,使用独特的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和检验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并进一步考察在治理公司违规中,社会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与公司违规行为呈显著的负向关系,社会信任在规范公司行为方面存在“治理效应”;社会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在治理公司违规行为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政府管制削弱了社会信任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社会信任可能通过影响公司对诚信道德价值观的重视等路径,抑制公司的违规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国家进行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加强企业内部诚信文化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