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1997年4季度开始,中国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的环比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消费市场持续疲软,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疲软的原因,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1997年开始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造成居民预期未来不确定的支出增加,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未来净收入将减少,所以现在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上升,消费不足,造成市场疲软,因此需要用各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开始消费信贷、降低利率等等方面措施来刺激居民的消费。中国的改革自1978年就开始了,市场化过程早已开始,居民对改革的预期也应该早已形成。从理性预期的逻辑上来讲,支出等于收入,如果居民预期到住房、养老、
简介:基于认知加工模式理论探究了产品呈现方式(动态vs静态)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产品为搜索品时,相对于动态呈现,静态呈现更能提升消费者的评价;当产品为体验品时,相对于静态呈现,动态呈现更能提升消费者的评价。认知加工模式(关系加工和单项加工)是产品呈现方式(动态vs静态)对消费者产品评价影响的中介机制:即,关系加工是动态呈现方式影响消费者对体验品产品评价的中介,单项加工是静态呈现方式影响消费者对搜索品产品评价的中介。本研究结论是对在线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的有益补充,也是对认知加工理论在技术进步和网络经济社会下的发展和延伸,在实践上将为企业在线产品信息如何有效呈现提供直接指导。
简介:为确保消费者持续参与量化自我,针对设备商产品技术更新、社群平台建设的努力和消费者短期参与量化自我的矛盾现实,本研究基于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探讨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提出了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形成机制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面对消极测量结果,掌握目标定向较绩效目标定向更能促升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掌握目标定向较绩效目标定向更易唤起消费者对参与量化自我的感知价值,更难唤起其感知代价。自我感知价值和感知代价分别积极和消极地影响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并在量化自我目标定向对消费者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受到测量结果公开程度的调节。
简介:通过向目标消费者传播预售商品的稀缺诉求来提升价值和促进销售,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重要的营销策略,并且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已有研究整合性的严重不足限制了理论或模型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并列多重中介的整合模型。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1)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抗拒感会分别从认知与情绪(或行为目的与行为自由)共同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预期后悔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预期后悔会进一步部分中介它们对购买意愿的影响;(2)消费者的认知需求会对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抗拒感的共同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即高认知需求对供应性稀缺诉求有更大的影响,而低认知需求对需求性稀缺诉求有更大的影响。该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和拓展产品稀缺性等理论的结构体系和适用边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企业有效传播产品稀缺诉求、提升营销传播效果和对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稀缺诉求动机、增强消费理性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