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于企业建设者来说,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因此,科学的薪酬激励策略是企业留住关键性人才的重要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所设计的薪酬激励策略仍存在缺陷,它们普遍只重视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时间,轻视了员工在企业中所表现的能力,致使部分工作能力较强,但是工龄较小的企业员工不能够得到令自己满意的报酬,对这些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打击。所以,针对企业人力资源薪酬激励策略开展研究,并制定相关的优化方案,对于企业留住人才,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心理学家认为基于绩效的财务激励损害企业创造力,本文证实绩效薪酬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其结构,结构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也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具体而言。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详细数据,研究业绩型股权激励及其行权限制特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发现,整体而言,业绩型股权激励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相对于非股权激励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分别高40%和46.2%。更重要的是,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受到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限制特征的影响。行权时间限制能够提升股权激励效应,股权激励久期增加一年能相应增加15%的研发投入和18.3%的专利申请数量;但行权业绩考核会抑制企业创新,经行业调整的ROE目标增加一个标准差会使企业研发投入下降5%,专利申请数量下降8.39%。这些发现说明,管理层对短期业绩的关注是绩效薪酬损害企业创新活力的主要原因。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踩线”达标公司达成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的关键手段,它们同时还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为后续业绩考核期间储备利润。本研究还提示,监管机构和公司董事会要重视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及其可能引致的激励扭曲问题,改进行权业绩条件所依据的业绩指标和业绩标准,同时更好地平衡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及其承担的薪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