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以死亡为终点,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B超、CT、MRCP的肿瘤检出率分别为64.7%(55/85)、83.3%(55/66)、48.4%(31/64)。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探查,其中76例行根治性手术,39例行姑息性手术。随访10~69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4%,31.2%、28.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CA19-9水平、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T分期与胆囊癌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A19-9升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首选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较差,CA19-9水平、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脑胶质瘤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45.02±2.57)岁,年龄范围为23~61岁。根据不同的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1例颅内压升高患者,全部得到完全缓解;36例脑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2例。24例癫痫患者中,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例;30例语言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2例。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感染,1例患者出现肌力降低及运动型失语,经治疗得到缓解。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本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情况,对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6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有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06%,其中呼吸道感染占感染人数比最高(52.00%),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54.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围术期抗菌药应用是否合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与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住院时间>7 d、接台手术、围术期抗菌药应用不合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5 d均是心脏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可控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补片放置层次(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修补术)治疗外科手术切口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切口疝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内修补术35例(腹腔组),肌后修补术37例(肌后组),观察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肠管损伤、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肌后组短,而腹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肌后组,但腹腔组住院总费用高于肌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肠管损伤、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等发生率低于肌后组,腹腔组见1例(2.86%)肠瘘并发症,肌后组未有肠瘘并发症出现,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腹腔组复发0例,肌后组在术后7个月时有2例(5.71%)复发,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不同补片放置层次方法治疗切口疝均有效,但腹腔内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致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消化道疾病,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非糜烂性反流病及轻度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内科治疗,但质子泵抑制剂不能改变此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或减少反流次数。药物疗效欠佳且合并结构性改变时,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在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常用的3种抗反流手术方式的优劣尚有争议,需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年龄、精神状态及食管运动功能选择最佳术式。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内、外科治疗均有一定风险,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经腹膜外途径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3分;能配合完成方案规定的访视和相关检查,自愿参加临床试验,本人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肿瘤指标符合以下手术指征之一,前列腺癌分期≤T2b期,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Gleason评分≤ 7分;肾肿瘤分期为T1期,单发,肿瘤最大径≤4 cm;肾上腺肿瘤直径≤7 cm,如为无功能性肾上腺腺瘤,肿瘤直径≥3 cm。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既往接受过同类型泌尿系统外科手术治疗,且研究者评估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入组前3个月内或计划在试验期间进行其他大型手术治疗者,或无法从任何此类手术并发症中恢复者;梅毒、乙肝、HIV感染及携带者;长期服用抗凝药或有血液系统疾病;试验期间无法有效避孕,或其他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试验的情况。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由包含高清显示器的远程控制台、手术设备台车、容纳蛇形机械臂的手术执行系统和可弯蛇形机械臂4个部分组成。所有术式均采用经腹膜外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脐下做约3 cm纵行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腹膜外间隙,置入操作鞘,于右麦氏点与脐之间放置12 mm套管作为辅助孔。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取侧卧位,腋中线髂嵴上2 cm做约3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至腹膜后腔,于腋前线髂前上棘水平处放置12 mm套管作为辅助孔。连接各机械臂后操作,操作结束后,经辅助孔放置引流管1根,标本装袋取出,依次关闭切口。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PSA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例患者,其中前列腺癌6例,肾肿瘤8例,肾上腺肿瘤3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56.7±14.6)岁。BMI(23.3±3.4)kg/m2。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3种术式总体平均手术时间(206.9±50.1)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136.5±51.1)min;平均出血量(21.0±9.2)ml;平均切口大小(3.5±0.5)cm,均增加1个12 mm辅助通道,术中未再增加手术操作孔;平均住院时间(8.1±2.7)d。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44.6±35.1)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184.0±39.0)min,平均出血量(36.6±23.6)ml,术后病理检查2例切缘阳性,手术前后PSA分别为(9.1±3.1)ng/ml和(0.02±0.0015)ng/ml。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89.6±49.4)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115.0±39.7)min,平均出血量(12.7±8.3)ml,平均热缺血时间(23.1±10.8)min,患者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110.7±18.7)ml/min和(119.1±23.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肾上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77.6±26.9)min,平均主刀医生操作时间(99.0±20.4)min,平均出血量(11.6±6.2)ml。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Clavien-Dindo≥3级并发症。结论采用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可经腹膜外途径安全有效地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肾上腺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2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及观察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由巡回护士配合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由巡回护士按照自制的手术室工作程序表完成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巡回护士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观察不详、药物应用错误、文书书写错误、术中压疮、术后切口感染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巡回护士服务态度、手术准备、健康宣教、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操作等方面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小丑"辅助麻醉干预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 200例外科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麻醉干预,观察组给予"医疗小丑"辅助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评分、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以及1个月之后患儿来院复查时家属对本次手术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MAP、心率、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C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小丑"辅助麻醉干预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更好地稳定患儿的各项基础指标,减少焦虑情绪,患儿麻醉配合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老年外科手术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肝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14例(53.85%),泌尿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1例(48.84%),胃肠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3例(47.92%),肺与食道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13例(59.09%);术中低体温发生总例数为71例(51.0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日运动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液量均为影响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新生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neonat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NSSI)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感染菌源谱及敏感药物的应用。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行新生儿期外科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发生切口部位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分娩方式、有无早产、性别、出生体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等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按发生感染的伤口类型不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患儿发生率。所有NSSI病例常规行伤口脓液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搜集相关信息,对NSSI感染菌源谱和敏感药物进行分析。结果10年期间共收治新生儿外科手术患儿1 133例。其中,男654例,女479例;平均年龄4.12 d。其中有42例(3.7%)发生NSSI(感染组),伤口感染临床表现时间5.8 d(范围2~13 d),住院平均时间41.9d(范围18~180 d),早产低体重儿感染4例(0.35%)。NSSI与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无关,而与伤口类型明显有关(P=0.001)。NSSI病儿伤口脓液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居多,分别为16例(35%)、11例(24%)和10例(22%)。革兰氏阳性菌则以屎肠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多见,分别为9例(47%)、4例(21%)和3例(16%)。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药物以阿米卡星35例(83%)、妥布霉素25例(60%)和庆大霉素25例(60%)多见,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以利奈唑胺17例(89%)、万古霉素16例(84%)和替加环素12例(63%)多见。结论伤口类型是NSSI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胃肠造口手术部位。感染部位脓液培养结果均呈阳性,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法选取2018年1—5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自制调查表调查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依据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分为早期下床活动组与未早期下床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疾病种类、携带监护仪、绷带拆除、疼痛、负性情绪、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20例(54.55%)患者术后未执行早期下床活动,100例(45.45%)患者执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携带监护仪、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不理想,急诊手术、未拆绷带、留置尿管、存在肌力问题、有引流管、发生头晕与呕吐为影响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予以合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准确、用药方法正确、情绪平稳、饮食结构合理、对病情进行自我观察例数均多于对照组(χ2=8.274、9.470、10.981、8.306、7.862,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评分为(73.85±12.75)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2.85±13.65)分、生理职能评分为(65.75±10.50)分、躯体疼痛评分为(72.55±11.45)分、活力评分为(80.65±14.8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1.20±13.75)分、情感职能评分为(90.20±12.55)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6.65±13.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95±10.50)分、(66.55±10.35)分、(58.55±8.65)分、(65.50±10.75)分、(71.85±11.45)分、(74.70±11.35)分、(77.40±11.35)分、(66.75±1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9、2.113、3.040、2.579、2.702、2.094、4.346、3.186,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χ2=4.332,P<0.05)。结论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放松训练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4周的正念放松训练。观察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水平的变化,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康复指标。结果2组均在入院时血清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最低,此后逐渐升高,术后2 h为最高;入院时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术后2 h研究组血清皮质醇为(120.15 ± 22.63)、(122.34 ± 15.75)μg/L,胰岛素为(10.41 ± 3.07)、(12.69 ± 4.5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129.85 ± 15.43)、(131.34 ± 22.79)μg/L和胰岛素(11.69 ± 2.99)、(14.84 ± 4.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06~2.638,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为(1.26 ± 0.13)分、强迫症状(1.43 ± 0.08)分、抑郁(1.18 ± 0.12)分、焦虑(1.14 ± 0.10)分、恐怖因子(1.34 ± 0.08)分及总分(120.91 ± 11.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 ± 0.53)、(1.65 ± 0.58)、(1.71 ± 0.12)、(1.76 ± 0.13)、(1.41 ± 0.12)、(130.47 ± 1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28~28.277,均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1.55 ± 0.18)d、住院时间(6.51 ± 2.20)d,较对照组(1.73 ± 0.25)、(7.65 ± 2.19)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37、4.592,P<0.05)。结论正念放松训练可以缓解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水平,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CN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PCNS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行手术治疗的397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共403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PCNSI的发生率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CN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计算研究期间手术次数≥8次的12名主刀医生的手术医生调正PCNSI专率以评估主刀医生对PCNSI发生的影响。结果397例患者403次手术后PCNSI的发生率为9.2%(37例次),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7%(11/37),其中54.6%(6/11)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PCSNI组(366例次)相比,PCSNI组(37例次)患者的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NNIS)评分更高、术前住院时间>6 d者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以及研究期间手术次数<8次的台上护士参与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389,95%CI:1.202~1.606,P=0.000)以及研究期间手术次数<8次的台上护士参与(OR=2.860,95%CI:1.276~6.412,P=0.011)是影响PCS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NNIS评分调整后,12名主刀医生的手术医生调正PCNSI专率分别为20.0%、23.0%、17.3%、18.2%、13.4%、12.5%、6.3%、8.0%、5.2%、4.0%、0.0%、0.0%,其间差异性较大。结论对手术医生调正PCNSI专率高的主刀医生进行专项感控培训指导、减少手术时间、培养神经外科手术专科护士将是降低PCNSI发生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