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法的基本概念问题上都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美国法理学的发展是多元的,当前除了德沃金(R.Dworkin)的新自然法学、哈特(H.L.A.Hart)的新分析法学和波斯那(R.Posner)的经济分析法学之间的争论之外,特别引起

  • 标签: 理论更新 法律研究 经济分析法学 美国法理学 新分析法学 自然法学
  • 简介:国家法学以欧陆"国家一般理论"为核心,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德国、法国在法律层面上使国家正当化并建构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理论。20世纪著名宪法学者雷蒙·卡尔·德·马尔贝格正是法国一脉的坐标性人物。马尔贝格国家法学思想以大革命实定法为依据,确认国民主权原则,论证其相对于君主主权及人民主权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还提炼了"国家拟制法人说"及"单一国家机关理论"等核心观点。马尔贝格国家法学思想对同时期德国国家法学巨擎拉班德、耶利内克的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在欧陆产生重大影响,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宪设计提供指引,但也引发了众多批评与争议。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马尔贝格国家法学理对法学意义上国家正当性之证成、国家与国家机关之关系及国家责任制度之完善等议题均有较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国家法学 国民主权 法国宪法 马尔贝格
  • 简介:1978年以来,西方法律思想重新进人中国,传播日广,对中国法学理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学之学科体系、理论范畴、观念体系乃至学术流派等方面的形成和建构。当然,也应明确西方法律思想之贡献的性质,清晰定位其能与不能,处理好中国法学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与恰当利用西方法律思想的关系。

  • 标签: 西方法学 法学理论体系 贡献 自主性
  • 简介:邓正来教授一直关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学术的重建问题,刊载于本刊2005年第1—4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近18万字的长文对中国法学1978年至2004年这一时代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为此,吉林大学理法学读书小组(朱振、资琳、周红阳、李强、邹益民、邹立君、刘小平、蔡宏伟、陈纺和张琪)邀请邓正来先生就这篇长文的写作缘起、理论资源、哲学立场以及文章开放出来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一次纯学术的访谈。这次访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邓正来先生对这篇长文的内容进行重复性的解释——尽管适当的解释和澄清也是必要的,而是旨在通过对论文写作之诸多知识支援和理论问题的追问而达到从整体上对该论文的思路以及开放出来的理论问题进行把握,进而促使读者对该论文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 标签: 中国法学 理论法学 吉林大学 读书 批判 论文写作
  • 简介:作为新文学的亲历者,周扬不仅以文学评论的形式参与新文学的建构,而且在延安时期长期在延安鲁艺主讲全校大课"中国文艺运动",并且编有讲义《新文学运动讲义提纲》。此外,周扬在20世纪60年代初直接领导大学文科教材建设,对全国统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讲话,对现代文学教材的书写提出了不少具体意见。周扬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话语模式、新文学的三个分期以及"以邪正为标准"的作家评价模式,都对后来的现代文学教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周扬 新文学史 书写范式“文艺为政治服务”
  • 简介:西方当代文学阅读理论的多向度展开首先表现在对阅读本质的不同理解上,并产生了多种看法:阅读即解码、阅读即对话、阅读即意义空白的填补、阅读即品味的区隔、阅读即“互文”;当代西方文学阅读理论中关于阅读心理的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并形成了多种文学阅读心理理论:认同论、完形论、同化论、内摄论、极乐论;对读者类型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文论中才真正进入到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形成了多种有关读者类型的看法,主要有:虚构读者、真实读者、隐含读者、理想读者、冒牌读者、模范读者、超级读者、内行读者、抗拒的读者。这些理论的划分目前还未必十分成熟,但无疑都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推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实践和批评理论的建设。

  • 标签: 西方文学 阅读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 简介:清中期以降,绵延纷飞的战火,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序幕,也吹响了这个已沉睡多时的东方大国觉醒的号角。与此同时,包括法学在内的西学大规模东渐,并在与古老中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渐显现优势,中国法制近现代就此发端。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民法学 私权 冲突与融合 中华文明 中国法制
  • 简介:"80后写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而青春文学、玄幻文学和盗墓文学可以看做"80后写作"的三个主要代表。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出现、命名与走红原因等的描述与分析,试图给出"80后写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与评价。

  • 标签: “80后写作” 青春文学 玄幻文学 盗墓文学
  • 简介:近年来由于眼疾使得视力急遽下降,因此很少到昌平来与同学们交流。此次法学院开展法史论坛,和大家见面很是高兴,借此机会谈谈我在读方面的一点体会。

  • 标签: 法史 治史 读史 法学院
  • 简介:<正>古代中国,礼刑并重,民刑不分,诸法合体,出礼入法,刑匡一统。中国古代法制,实际上是贯穿着以礼刑为中心的历史。独立的刑法与其他科学的历史一样,是研究该科学产生、发展、演化规律的历史,一般都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即:1.结构。是就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上层建筑的演化,还是联系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基础来写。2.如何运用、取舍和解读史料。由于年

  • 标签: 刑法史 《尚书》 新篇章 刑罚的目的 上层建筑 五帝时代
  • 简介: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刑法条文涉及49条之多,修改幅度较大。除了增设新的罪名和调整一些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法定刑配置之外,还首次对刑法总则进行修改,对刑罚结构和刑罚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完善。刑法条文是约束司法人员的裁判规范,是推进刑事诉讼进程的实体标准。本文从刑法学理的角度,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内容、特点和适用进行阐释,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法学理论 阐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修改完善
  • 简介: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关系,涉及法律与文学的核心逻辑,对之深入辨析具有重要意义。"诉讼战场"这一概念是理解两者关系的重要路径,而文学叙事的概念是理解两者关系的重要桥梁。无论是诉讼战场还是文学叙事,其关键在于对"社会细节因素"的调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修辞策略,由其获得动能,由其获得存在的必然性,亦由其清晰地展现"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互动机制。看到"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必然联系,有利于理解法律与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实践,对法律法学本身同样大有裨益。

  • 标签: 文学中的法律 作为文学的法律 诉讼战场 文学叙事 社会细节因素 修辞
  • 简介:本书作者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MFriedman)是法律社会学和法律史研究界的世界级著名学者、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科学院院士。曾经担任美国法律史学会会长、美国法律与社会学会会长。此书是其代表作《美国法律》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作者用他一贯的优美流畅、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读者进入美国近现代法律的殿堂。如果有人试图了解近现代美国法律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全球化法律的影响,此书堪称最佳作品。

  • 标签: 美国法律史 二十世纪 法律社会学 法律史研究 斯坦福大学 人文与科学
  • 简介:改良与改革是同义词,洋务自强是经济体制改良,维新变法与晚清新政是政治体制改良;改良是民族发展之常态,革命是非常态;改良遇到大阻碍才含爆发非常态的苹命,但革命后能迅速转入常态.的民族才是有福的民族,“永远革命”则是民族之大不幸。

  • 标签: 晚清法律 改良 革命
  • 简介:引言赫尔穆特·科英(HelmutCoing,1912—2000)是20世纪德国乃至欧洲负有盛名的法学家。在他成长和活跃的年代,法学家更多地将法作为整体来看待。而今天法学内部的分工则日益精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优先于对整体的“综合”。

  • 标签: 欧洲 穆特 赫尔 法史 法学家 20世纪
  • 简介:针对学术界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未必适时的舆论,作者从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社会作用与社会责任看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之必要性,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看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之可能性,从网络环境与信息交流的特性看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之迫切性,探究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限制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 标签: 信息网络传播权 立法限制 权利限制 权限 国际社会 实际价值
  • 简介:落实证据裁判,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在技术层面的重要议题,其中包括对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的建构。从比较法和制度角度观之,排除规则体系主要是英国司法制度变革的产物。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一些诉讼程序变动为以排除规则筛选庭审证据这种管控方式,提供了发展动因。首先,陪审团的转型造就了二元管控结构和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事实认定者,这为排除规则的发展确立了制度空间。其次,证据成为危险性信息源,产生了排除规则立法的实践需求。最后,激励对抗式举证和支撑言词论辩式庭审的需要,成为排除规则得以长远发展的程序驱动。对这些发展动因的制度解释,能够为反思当代我国排除规则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参照。

  • 标签: 证据法 排除规则 陪审团 对抗制 司法改革
  • 简介:新中国毒品犯罪的学术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果丰硕。毒品犯罪研究具有明显的应世性、阶段性、地域性特征。主要研究范式为毒品犯罪的注释性研究、犯罪学研究、诉讼法学研究、刑事一体化研究等。多种研究范式、多学科视角的运用推进了毒品犯罪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但这些研究范式也存在着僵化、简单化、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而且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社会政策研究的空白亟待填补。

  • 标签: 毒品犯罪 研究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