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信息风险,是信息由外部扩展并渗入人们生活领域,因人们非科学处理方式而引发"客观风险",通常被称之为一种"必然存在"。信息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消解逻辑起点是"信息人",即是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且形成基本信息素质抽象存在。从责任到伦理责任,是"信息人"道德层面的提升,它不仅对消解信息风险有着重要道德价值,而且还是"信息人"消解信息风险道德诉求。

  • 标签: 信息 信息风险 “信息人” 伦理责任
  • 简介:本文希望从认知伦理学视角出发探讨伦理学发展,以及人类对道德问题认知过程与人类一般认知逻辑之间一致性.人类认知逻辑是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论过程,伦理学史由德性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再到话语伦理学、元伦理学和新德性伦理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道德认知上从概念伦理学到判断伦理学再到推论伦理学最后回归到概念伦理学过程.

  • 标签: 认知逻辑 伦理学发展 概念伦理学 判断伦理学 推论伦理学
  • 简介:协调是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城市未来发展需提高各项工作协调性。这既对我们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理念。面对当下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城乡差距较大、城市间缺乏协作等问题,必须把协调发展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遵循核心理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

  • 标签: 文明城市 协调发展 城乡差距
  • 简介:我国当前往往将医疗差错归因于医务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够等主观方面并按照“谁出错、谁负责”原则对医务人员进行惩戒。这种归因和治理模式对医疗差错发生根源系统性和复杂性认知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度组织化、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归因上偏倚取决于用以观察、评估医疗差错知识框架。这种以个人负责为特征归因和治理模式源于当前以个体理性为基础临床伦理学,它将焦点集中在医务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上,忽视了组织结构等因素伦理性。应当适时更新医学伦理观念,通过引入组织伦理视角,将关注对象转向医疗服务组织、系统、制度和结构,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医疗差错治理路径。

  • 标签: 医疗差错 临床伦理 组织伦理
  • 简介:当前我国大陆公众腐败容忍度究竟如何,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公职人员为主)问卷调查发现:一,在校学生与在职人员腐败容忍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二,人们对政府腐败更不能容忍,其具体容忍值可划分为三个等级:较低容忍腐败(Y〈3)主要是危害公众安全和官员私生活混乱腐败;中度容忍腐败(3〈Y〈4)是≯亍立名目收取贿赂和以权谋私腐败;而较高容忍腐败(Y〉4)主要是集体性腐败和被动型腐败。三,低腐败容忍度并未带来高反腐积极性,人们对腐败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参与度较低,且反腐意愿不受教育程度影响。四,收入水平和利益相关度直接影响人们腐败容忍度,个人收入越高,腐败容忍度越高;而利益相关度与腐败容忍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腐败容忍度 政府腐败容忍等级 反腐意愿 利益相关度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时候表现了巨大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情感路径。

  • 标签: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亚洲 情感挑战 情感路径
  • 简介: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建构伦理学存在着缺乏道德动机、德福矛盾等问题,其理论也因此而缺乏现实性。立足于神经伦理学这一视角,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可以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科学地”解读。

  • 标签: 康德 神经伦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 简介:公私之辨是伦理学核心问题之一,伦理学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衍生。耙梳中外伦理思想上公私之论,能够发现在不同文化谱系中对公私问题理解与措置上统一和差异,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公私之辩
  • 简介: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塑造。

  • 标签: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欺诈性道德风险是经济运行活动中一个普遍现象。商业欺诈动机在于谋取更大利益或非分利益。在经济活动非人为、客观性风险之外,出现了另一种风险,这就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存在表明人性总有幽暗性一面。人们或以诚信手段,或以欺诈手段,来满足自己追求利益欲望。进一步完善法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是我们与经济欺诈进行斗争,减少道德风险有效武器之一;重建经济诚信,则是防范道德风险根本所在。

  • 标签: 诚信 欺诈 道德风险
  • 简介:作为政治学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必要性、政治权威合法性和政府行为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理想。更多还原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人工酵母染色体诞生表明正如科学家所预想那样,合成生物学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清洁能源、便宜药物和新型材料等等。但与此同时,一些环保组织者认为合成生物学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意想不到风险,要求暂停甚至终止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一争议,本文将从伦理学视角评估合成生物学风险和利益,讨论过程中还涉及相关技术挑战。

  • 标签: 伦理学 合成生物学 风险 利益 评价
  • 简介: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本以一种强劲姿态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总体性扩张,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支配性力量。资本为实现其价值增殖本质,通过空间扩张(即全球化进程)和领域渗透(即市场化推进)确立自身。因资本构成、运营主体及约束机制不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式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帮助企业超越资本逻辑宰制,针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化现状,依据经济、社会、文化三元生态模式进行建构。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资本逻辑 差异化格局
  • 简介: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和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反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权利。

  • 标签: 遗留胚胎 自然权利 人权和人格权 “准人格” 儒家家庭主义 处置权
  • 简介: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后现象学兴起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人一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伦理意蕴。机器(人)伦理学研究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理中回应,“物”转向后机器(人)伦理学是对经典伦理学拓展和对人本主义超越。聚焦“机器(人)”伦理视角对技术人工物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反思,对于准确把握“物伦理学”核心问题具有重意义。

  • 标签: 技术人工物 机器(人)伦理学 “物”转向 技术伦理学
  • 简介:择偶在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标准来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间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和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对两者间相互作用影响。

  • 标签: 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五基准 择偶理论 择偶标准
  • 简介:从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演讲中第一次提出“责任伦理”概念,到1979年德裔美籍著名哲学家约纳斯出版《责任原理》(1987年获德国图书业和平大奖),再到2001年底在法国里尔召开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上通过《人类责任宪章》,短短80年时间里,西方责任伦理研究从萌芽到成熟,从反应强烈显学,到影响全球《人类责任宪章》通过,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均属罕见。

  • 标签: 责任伦理 理学研究 导论 视域 《责任原理》 2001年
  • 简介:食品消费安全问题,表现为国家或政府为全体消费者提供一套比较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以及这套体系有效性欠缺与消费者实现自己消费安全这个基本权利之间一个矛盾。食品消费不安全不仅仅是市场公平交易经济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制度公正安排问题。普遍信任构成了实现食品消费安全所必需社会伦理条件。食品消费不安全矫正,需要合理有效社会基本制度安排,政府监管到位和规范,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纠正消费观念。

  • 标签: 食品 消费安全 伦理思考
  • 简介:本文主要思路是围绕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执道德哲学思想家之牛耳一位人物弗兰西斯.哈奇森为中心,揭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中整体主义生机论历史渊源。本文认为他继承了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尤其是随后斯多亚主义中整体主义内核,文章试图在斯多亚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主要人物关系中集中凸显哈奇森对斯多亚继承性,而这种继承性又体现在他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一书翻译和注释。然后,通过几个核心概念钩沉和梳理,文章清楚地揭示出斯多亚与启蒙运动,尤其是与哈奇森本人承接关系。实际上,这样整体主义生机论视角在我们中国思想史中也是不陌生

  • 标签: 整体主义生机论 斯多亚 沉思录 哈奇森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规范伦理学复归是伦理学理论一个发展,从存在主义角度看,规范伦理学必然会碰到这样一些理论困境:道德规范根源如何确认?道德规范的确证是否可能?道德规范约束力如何保证?道德规范如何适用于人之外世界?

  • 标签: 规范伦理 存在哲学 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