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货币是马克思在阐述关于人的思想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它与人的存在方式及其演变的关系是一个逐渐明晰的进程。在思想史的层面上,赫斯的《论货币的本质》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他把货币与人的关系理解为一种无机结合,从而对货币的批判也就难以逃离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阴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穆勒评注》和《货币》一节中,马克思逐渐认识到货币与人的有机结合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到了货币在人的存在方式及其演变中的作用。基于此,我们重新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进行解读,以进一步勾勒出马克思对货币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的整体把握。
简介:在小生产者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对于客体的对象意识和对于主体的自我意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并且通常是通过小生产者的感受、感觉、体验等非理性的东西表现出来,它还没有经过主体的思维整合、系统化,上升为主体的自觉意识。小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则是小生产者对其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认知心理结构和价值体系结构进行具体的动态思维操作、思维整合收敛而成的理性认识方式系统,是小生产者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活动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小生产者思维方式的发生、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小生产者借助于主体的思维操作和整合机制,使其文化心理结构中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不系统的东西系统化、原逻辑的东西逻辑化、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具体剖析小生产者思维方式的特点。
简介:以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车间革命,没有改变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依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生产劳动思想,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实现商品价值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均属生产性劳动,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创造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没有改写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无关的基本思想。总之,新生产方式变革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在收入差距拉大、劳资关系紧张、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不可或缺。
简介:2010年春以来,"民工荒"问题蔓延全国,与此同时,"洋黑工"浪潮也加速涌入。有学者将"民工荒"等问题归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本文认为,"民工荒"等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受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支配,涉及的是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及其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有关劳资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不应只考虑资方的利益,而应顾及这种主张和政策将对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造成的影响。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尤其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应对我国今后几年仍将面临的"民工荒"以及"洋黑工"问题,反思和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