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80例遗传性FⅪ缺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男33例(41.3%),女47例(58.8%),中位年龄32(2~66)岁。28例(35.0%)存在出血事件,其中自发性出血11例(13.8%),皮肤磕碰瘀斑或出血9例(11.3%),手术后出血9例(11.3%),女性患者月经过多11例(23.4%),阴道分娩出血1例(2.1%)。实验室检查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FⅪ活性(FⅪ∶C)减低。9例(11.3%)患者接受F11基因检测,共检测到11种突变。27例(33.8%)患者接受新鲜冰冻血浆(FFP)治疗,15例(18.8%)手术前预防性输注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出血。结论多数遗传性FⅪ缺乏患者无出血症状或症状轻微,FⅪ∶C与出血严重程度之间缺乏相关性,FⅪ∶C与F11基因纯合或杂合突变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预防性输注FFP可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 标签: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 遗传性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对1999年4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9例遗传性FⅤ缺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Ⅴ促凝活性(FⅤ∶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使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F5基因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并分析双亲携带情况;Swiss-model进行三维结构分析,ClustalX-2.1软件进行同源保守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的FⅤ∶C为0.1~10.6 U/dl,其中8例患者有出血病史,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多见(3例),其余1例未发生出血事件。所有患者中纯合子5例,复合杂合子4例,共检测到12个致病或疑似致病F5基因突变,其中c.6100C>A/p.Pro2034Thr、c.6575T>C/p.Phe2192Ser、c.1600_1601delinsTG/p.Gln534*、c.4713C>A/p.Tyr1571*和c.952+5G>C为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丰富了与遗传性FⅤ缺乏相关F5基因突变谱,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有效检测F5基因突变。

  • 标签: 凝血因子Ⅴ F5基因 突变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躁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临床护理模式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躁狂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至两组,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依次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0.00%(18/20)vs70.00%(14/20)]及护理满意度[95.00%(19/20)vs70.00%(14/20)]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躁狂症 治疗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疝外科手术并发的成因及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疝外科 200 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发生情况,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共发生并发 32 例,发生率为 16%。结论 明确胃肠疝外科手术并发的成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疝外科 手术并发症 成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早期低钙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715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影响术后血钙水平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低钙血297例(41.5%),其中228例(76.8%)诊断为无症状低钙血,69例(23.2%)出现临床症状。其中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第1天血清钙、术后第1天PTH、术后第3天PTH、癌灶数量、CLND数量及范围是术后早期发生低钙血的危险因素(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性别( P=0.003)、BMI(P=0.005)、CLND清扫范围(P=0.019)、术后第1天PTH(P= 0.033)、癌灶数量(P=0.011)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低体重、行单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第1天PTH明显下降、癌灶数量两个以上是早期发生低钙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低钙血症 甲状腺切除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早期低钙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715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影响术后血钙水平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低钙血297例(41.5%),其中228例(76.8%)诊断为无症状低钙血,69例(23.2%)出现临床症状。其中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第1天血清钙、术后第1天PTH、术后第3天PTH、癌灶数量、CLND数量及范围是术后早期发生低钙血的危险因素(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性别( P=0.003)、BMI(P=0.005)、CLND清扫范围(P=0.019)、术后第1天PTH(P= 0.033)、癌灶数量(P=0.011)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低体重、行单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第1天PTH明显下降、癌灶数量两个以上是早期发生低钙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低钙血症 甲状腺切除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乏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4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43例遗传性FⅦ缺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43例患者中,男16例,女27例,中位年龄16(1~70)岁,6例有家族史。29例(67.4%)有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13例(30.2%),口腔黏膜出血13例(30.2%),鼻出血9例(20.9%);27例女性患者中,11例有月经过多(占育龄期女性的47.6%)。实验室检查均见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FⅦ活性(FⅦ∶C)减低。10例患者接受F7基因检测,发现3个新的突变位点。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14例(32.6%),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12例(27.9%),输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3例(7.0%),20例(46.5%)无出血症状或轻微出血患者未接受替代治疗。9例(20.9%)患者未再发生先前出血症状,5例(11.6%)既往出血症状复发或持续存在,8例仍有月经量大,9例(20.9%)失访。结论多数遗传性FⅦ缺乏患者出血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在手术或创伤后有过度出血倾向。FⅦ∶C与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出血症状较重者应接受预防治疗。F7基因突变检测对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遗传性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腺肌患者为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实施宫瘤消胶囊治疗,共计25例,研究组治疗方式为桃核承气汤加减,共计25例,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月经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患者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桃核承气汤 宫瘤消胶囊 子宫腺肌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腺肌患者为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实施宫瘤消胶囊治疗,共计25例,研究组治疗方式为桃核承气汤加减,共计25例,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月经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患者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桃核承气汤 宫瘤消胶囊 子宫腺肌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预测患者术后发生H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应用机械取栓术治疗的26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术后7 d内视神经鞘直径(ONSD),根据患者术后7 d内头颅CT/MRI等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HT组(57例)、非出血转化(NHT)组(211例),按照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分型对HT组患者进行分型。比较HT组和NH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NSD值对AIS患者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分型HT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与NHT组比较,HT组患者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取栓大于3次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侧支循环评分为0分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较低,术后7 d内ONS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12,95%CI:1.001~1.023,P=0.037)、取栓大于3次(OR=2.467,95%CI:1.107~5.501,P=0.027)、基线侧支循环评分(OR=0.578,95%CI:0.338~0.989,P=0.045)以及术后7 d内ONSD(OR=1.405,95%CI:1.008~1.082,P=0.019)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预测AIS患者术后发生HT的最佳临界值为5.035 mm,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04~0.849)。脑实质出血(PH)-1型HT患者术后7 d内ONSD及ONSD≥5.035 mm者所占比例大于出血性脑梗死(HI)-2型,PH-2型HT患者术后7 d内ONSD及ONSD≥5.035 mm者所占比例大于PH-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7 d内ONSD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ONSD≥5.035 mm时易发生HT,其与HT的严重程度有关。床旁超声测量ONSD有助于早期评估前循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HT的发生。

  • 标签: 床旁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评价即刻桩腔预备采用AH-plus、Cortisomol及氧化锌丁香油湖剂3种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9月于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因正畸拔除的健康上颌单根管牙齿60颗,以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逐步深入法根管预备,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分别用AH-plus糊剂、Cortisomol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侧向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根充即刻桩腔预备,染料渗透法测量根尖微渗漏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组、Cortisomol组和AH-plus组微渗漏长度分别为(1.731±0.162)mm、(1.316±0.115)mm、(1.238±0.156)m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174,P〈0.01);氧化锌丁香油组的微渗漏值高于AH-plus组(q=14.924)和Cortisomol组(q=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plus组与Cortisom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364,P〉0.05)。结论即刻桩腔预备AH-plus和Cortisomol糊剂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AH-plus和Cortisomol糊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无差异,是较理想的根管封闭剂。

  • 标签: 即刻桩腔预备 根管封闭剂 根尖封闭 微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harlson合并指数(CCI)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 33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774例,女563例;年龄为62(22~80)岁。所有患者进行CCI评估。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及生存情况。(3)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4)基于CCI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4.0.4软件进行列线图建模,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计算一致性指数并绘制校准曲线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1 337例患者中,1 041例CCI≤3,296例CCI≥4。1 041例CCI≤3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无、已戒烟、吸烟),R0切除(否、是),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临床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术前癌胚抗原分别为61(53,68)岁,717、43、281例,12、1 029例,123、859、59例,666、375例,3.22(1.84,7.75)μg/L;296例CCI≥4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0(61,75)岁,217、19、60例,43、253例,48、237、11例,102、194例,5.55(2.43,17.64)μg/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50,χ²=7.34、104.51,Z=-2.31,χ²=82.14,Z=-5.78,P<0.05)。(2)随访及生存情况。1 3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1~84)个月。1 337例患者中,1 024例生存,313例死亡。1 041例CCI≤3和296例CCI≥4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5.5%、80.1%和73.6%、46.9%、34.0%,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81.93,P<0.05)。(3)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吸烟),肿瘤位置(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直肠),R0切除,肿瘤分化程度(中分化、高分化),临床TNM分期,术后放化疗,术前癌胚抗原,CCI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76,0.71,0.72、0.61,0.08,0.39、0.13,3.02,0.60,2.41,4.96,95%可信区间(CI)为1.39~2.23,0.53~0.93,0.52~0.99、0.47~0.78,0.06~0.11,0.30~0.50、0.05~0.31,2.39~3.81,0.48~0.76,1.92~3.01,3.97~6.2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临床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癌胚抗原>5 μg/L,CCI≥4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29,1.88,1.77,2.84,95%CI为1.00~1.65,1.45~2.44,1.40~2.23,2.20~3.67,P<0.05);肿瘤位置(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直肠),R0切除,肿瘤分化程度(中分化、高分化),术后放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71、0.72,0.27,0.50、0.25,0.56,95%CI为0.51~0.98、0.56~0.93,0.19~0.37,0.38~0.65、0.10~0.62,0.44~0.70,P<0.05)。(4)基于CCI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年龄、肿瘤位置、R0切除、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术后放化疗、术前癌胚抗原、CCI,构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列线图模型。年龄>60岁评分为1.0分,肿瘤位于近端结肠为18.0分、远端结肠为9.0分,未达到R0切除为53.0分,肿瘤低分化为62.0分、中分化为31.0分,临床TNM分期为Ⅲ~Ⅳ期为32.0分,术后未行放化疗为26.0分,术前癌胚抗原每升高100 μg/L为4.6分,CCI每增加1为12.6分。根据每项评分,加和得总分评估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绘制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后预测能力,AUC为0.75(95%CI为0.71~0.79,P<0.05)。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0(95%CI为0.77~0.82)。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有较好一致性。结论年龄>60岁,临床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癌胚抗原>5 μg/L,CCI≥4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位置(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直肠),R0切除,肿瘤分化程度(中分化、高分化),术后放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生存状况。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Charlson合并症指数 预后 疗效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对其转录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A选择整倍体囊胚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5个移植周期,分别按照囊胚发育时间[第5日(day 5,D5)组和第6日(day 6,D6)组]及囊胚评级(高质量组和一般质量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囊胚移植临床结局。通过比较来自GEO和ENA数据平台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的囊胚单细胞转录组数据(scRNA-seq),分析不同组间的转录组水平差异。结果①D5组和D6组男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和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MⅡ卵率[86.35%(2051/2375)比82.71%(1770/2140),P=0.001]、囊胚形成率[68.08%(725/1065)比 62.14%(540/869),P=0.006]、着床率[72.78%(115/158)比52.55%(72/137),P<0.001]、临床妊娠率[56.33%(89/158)比43.80%(60/137),P=0.032]和活产率[53.80%(85/158)比40.87%(56/137),P=0.027]相比较,D5组都显著高于D6组,两组间流产率、早产率、男性比例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高质量组和一般质量组男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BMI、FSH、LH、雌二醇和获卵数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MⅡ卵率[87.06%(1251/1437)比83.50%(2570/3078),P=0.002]、囊胚形成率[73.38%(499/680)比61.08%(766/1254),P<0.001]、着床率[77.90%(74/95)比56.50%(113/200),P<0.001]、临床妊娠率[61.05%(58/95)比45.50%(91/200),P=0.013]和活产率[56.84%(54/95)比43.50%(87/200),P=0.032]相比较,高质量组都显著高于一般质量组,两组间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男性比例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基于GEO和ENA数据平台的scRNA-seq数据,挖掘 D5和D6囊胚以及高质量和一般质量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和外滋养层(trophectoderm,TE)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经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D5组较D6组ICM/TE上调的DEGs显著富集在285/288个信号通路;高质量组较一般质量组ICM/TE上调的DEGs显著富集在207/3个信号通路。结论发育D5囊胚比发育D6囊胚,高质量囊胚比一般质量囊胚都具有较好的着床和继续临床妊娠能力。对不同发育时间和评级的囊胚进行转录组水平分析比较,显示转录组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囊胚转录组水平的分析,对囊胚着床及继续临床妊娠能力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转录组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 囊胚发育时间 囊胚评级 临床结局
  • 作者: 丁茜 罗强 李晓利 张磊 谢秋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内科,北京 100853,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4年患者口内局部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2周和3、6个月以及1、2、3、4年复查,采用咬合纸和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咬合,记录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和对照牙(种植单冠同颌对侧同名牙)的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种植单冠咬合时间与牙列咬合时间的比值)。同时,通过牙线和金属邻接触检查片检查种植单冠邻接触情况,并记录种植修复相关机械并发。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选取同时具备相邻随访时间点结果的患者数据,分析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对照牙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的相邻随访时间点差异;统计所有数据,比较相同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应用“对数-补对数”模型,以性别、年龄、修复时间为控制变量,分析修复体饰面瓷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2.8±12.9)岁(23.9~70.0岁);共纳入37件种植单冠,随访(38.3±15.2)个月。修复2周至3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率从(7.0±4.2)%显著增加至(9.9±6.8)%(P<0.05),对照牙力百分率则从(13.1±6.1)%显著减少至(11.4±5.5)%(P<0.05);修复1、2、3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修复3和6个月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分别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咬合时间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比较中,修复2周种植单冠力百分率[(7.5±4.2)%]显著小于对照牙[(13.8±6.0)%](P<0.01),修复4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16.7%(8.6%,32.4%)]显著大于对照牙[9.5%(4.9%,18.0%)](P<0.05);其余各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4年37件种植单冠68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累计发生率为32%(22/68),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为8%(3/37),饰面材料破损发生率为16%(6/37),且饰面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呈弱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后牙种植单冠修复4年内,局部牙列咬合接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种植单冠力的增加和咬合时间的提前。

  • 标签: 牙种植体,单牙 咬合力 纵向研究 咬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针灸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针灸理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很好,能够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结合针灸理疗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加以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1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方法进行疾病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改善情况,以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方面,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改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可以获得显著效果,最终成功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VAS评分 OD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精神分裂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将针对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进行临床实践,以期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有益参考依据。方法:涉及样本共计30例,均挑选于2023年一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在管理的社区的精神病人,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的观察组,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并借助统计学工具完成分析对比,观察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皆由于另一组,涉及数据组间P值全部达到﹤0.05数值,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有利于预后归转,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5月27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病史、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及抑制物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结果等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本例患者进行出凝血疾病相关基因筛查及家系遗传调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随访日期截至2020年5月25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本例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反复血尿2+年"于2017年5月27日至本院就诊。当地医院尿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3+)、白细胞(±)。膀胱镜检查、腹部平扫及增强CT均未见明显异常,未进行治疗。②本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Ⅴ活性(FⅤ∶C)、FⅫ活性(FⅫ∶C)、FⅤ抗原(FⅤ∶Ag)分别为42.3 s、15.2 s、40%、38%和40%。尿常规结果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泌尿系统超声结果示:左肾"胡桃夹征"阳性。③本例患者致病变异为FⅤ基因17号外显子c.5492T>C杂合突变。④患者母亲及外祖母PT分别为15.3和15.2 s,FⅤ∶C分别为47%和53%。⑤本例患者的出院诊断为轻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Ⅰ型)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住院期内多次接受血浆、冷沉淀输注等对症治疗。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间断出现血尿,暂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本例患者被诊断为轻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Ⅰ型)伴胡桃夹综合征,致病变异为FⅤ基因17号外显子c.5492T>C杂合突变。该患者仅出现反复血尿症状,可能是较低的FⅤ∶C水平加重胡桃夹综合征的出血症状所致。

  • 标签: 因子Ⅴ缺乏 突变 血尿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