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术期护理用于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针对80名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实施围术期护理的研究组(n=4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负重和愈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及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股骨近端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9.2岁(范围:5~16岁),其中1例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15例患儿为首次手术,11例患儿为翻修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带锁髓内钉或儿童髋钢板固定。观察26例患儿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中11例行翻修手术患儿的畸形复发原因。结果行初次手术的15例患儿中,13例行截骨或骨折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外翻截骨+病灶刮除+异体骨植骨+儿童髋钢板内固定。行翻修手术的11例患儿中,9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1例行儿童髋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年(范围:1.0~3.5年),患儿截骨或骨折端愈合良好,畸形矫正满意,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1例,局部骨吸收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1例翻修患儿在既往16次手术后复发,复发原因包括带锁髓内钉远端失效6例次,带锁髓内钉近端失效3例次,钢板固定失效5例次,病灶刮除人工骨植骨术后复发2例次。结论截骨矫形辅以坚强内固定支撑是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带锁髓内钉最为常用。由于生长发育、疾病进展等原因导致内固定失效是畸形复发导致翻修的主要原因,需术后密切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解剖学位置、原因及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股骨近端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动脉”“血管损伤”“血肿”“假性动脉瘤”“解剖学”,以及“proximal femur fracture”“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femoral artery”“vascular injury”“hematoma”“pseudoaneurysms”“anatomy”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有关股骨近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文献,排除无法获取全文、内容不符、低质量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3篇文献,对动脉损伤的位置、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股骨近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位置多数在股深动脉系统。多因医源性操作引起,尖锐手术器械误伤动脉尤其常见,少数由移位的骨折块刺破邻近血管导致。患肢进行性肿胀和难以纠正的贫血是动脉损伤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彩超、CTA和DSA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超声引导下压迫及凝血酶注射等保守治疗适用于小血肿和不存在压迫症状的假性动脉瘤,而伴有压迫症状、有较大破裂风险、保守治疗失败的假性动脉瘤应行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包括弹簧圈栓塞和支架植入,可以快捷安全地封堵血管破口,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动脉瘤的压力,费用高昂;切开手术治疗能够完全解除动脉瘤的压力,但是手术创伤较大。结论医师需要熟悉股深动脉系统与股骨的位置关系,对可能损伤动脉的操作器械和手术步骤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手术治疗的指征。继续优化现有手术方式中的器械、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改良介入器材的性能,是未来防治动脉损伤的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1。方法按照入院编号,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8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具体探究;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具体探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具体探究,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其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短(22.12±3.12)周、伤口感染例数少(1.06%)、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比较少(2.13%),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其效果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尽早恢复,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的方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力螺旋钉(DHS)和防旋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中收治的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DHS组和PFNA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于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对于PFN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以及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DHS组患者,且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DHS和PFNA都是比较好的内固定材料,且PFNA的对患者床伤更小,固定的更加牢固,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综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龄患者其手术后三周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结合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折治疗预后,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发一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的三维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与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的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与股骨颈所在的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的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钉,主钉钉尾与股骨头中心点在同一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维导航器的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钉导引针,测量动力钉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的出针点与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的三维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的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初探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手术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021.1期间治疗的13例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股骨近端瘤样病变包膜内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控制在60-180min,术中出血量在200-500ml之间,出院时间集中在术后8-15天,所有患儿均接受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并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关节僵硬、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现术后3-10月所有患儿骨质愈合,并有12例患儿完全恢复正常行走功能,1例患儿可正常行走,但存在轻微障碍,按照Tomasik et al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经检查后发现原有的大量纤维组织和排列不规律骨小梁均消失,骨质正常。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可避免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整体预后效果十分理想,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将围术期护理应用于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研究时间选定为2020年5月~2021年4月,时间为11个月,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上述11个月内于我院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182例高龄患者。遵循每个受试单位以概率均等原则,按照给予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给予围术期护理的观察组,另一组为给予普通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有9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给予围术期护理的观察组仅有9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总发生率仅有9.89%,而给予普通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却有55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总发生率高达60.44%,且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三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过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临床护理相比,将围术期护理应用于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有助于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半肩置换与Philos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出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13年5月-2016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病区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且随访时间均在两年以上的40例患者。分为半肩置换组和Philos钢板组,其中半肩置换组15人,Philos钢板组25人。术后随访时间24~29月,平均25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肩置换和Philos钢板都可用于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简介:摘要研究比较锁定钢板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5.00%,观察组优良效率为89.28%,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2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半肩关节置换术都取得较高的优良率,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有效提升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肩峰前外侧扩展入路并Philos钢板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2例,均应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按不同入路分为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22例和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疗效及功能恢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完成至少8个月的随访。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比较,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均能如期愈合,肩关节活动以及上臂外侧皮肤的感觉功能均没有受影响,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可行又安全的。另外,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优良率达95.4%,明显高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的85%(P<0.05)。因此可以将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