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患者使用瑞莫杜林治疗肺动脉高压,由静脉注射转换为皮下注射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减少患者中心静脉内泵入瑞莫杜林的剂量,同时逐步增加皮下注射剂量,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经过3-4天的药物剂量调整,患者病情稳定。结论瑞莫杜林由静脉注射转换为皮下注射的过程中,需精确调整药物剂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尽快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 标签: 瑞莫杜林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出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共 140 例,对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实验组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8 .5 %,更高于常规组。实验组皮下出血率为 9 .00%,则 低于常规组。结论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便于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值得采纳。

  • 标签: 皮下出血临床 低分子肝素 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将12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给予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L水平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2(20.00%)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23(38.33%)例,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给予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TC、TG、HDL-C、LDL-L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得到提高,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 甲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应用推广缓慢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医师认同S-ICD较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未植入S-ICD的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对未来应用S-ICD的预期和推广的建议。2020年8月至10月调查问卷分发于全国多家医疗中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医师填写后收集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18个行政区93家医院的190份问卷。参与调查医师对S-ICD各优点的认可比例均>30%,其中最认可的S-ICD的优点是其无导线相关并发症(154/190,81.1%),认为S-ICD最重要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156/190,82.1%),其余缺点的赞同比例均<30%。69.4%(13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为价格过于昂贵是适应证患者未植入S-ICD的最主要的原因,且共有90.5%(17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将此原因列入前3位。86.8%(165/190)的参与调查的医师预计未来1年内S-ICD的植入数量会增加,94.7%(180/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同降低价格以促进S-ICD的推广。结论国内CIED植入医师对S-ICD的优点接受度较高,认为价格昂贵是S-ICD应用受限的最主要原因。降低价格应该有利于S-ICD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问卷 调查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5~18岁过敏性哮喘患儿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效果的因素并寻找最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06年12月至2021年11月完成3年以上螨SCIT的688例5~18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资料,根据疗效分为停药组和未停药组,定义男性、皮肤点刺结果、年龄、每日药物评分(DMS)、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和入组季节为自变量,使用R语言建模(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上升模型)分析自变量对结局的影响,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3种模型预测能力,应用德隆检验进行3种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假设检验。结果68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男435例、女253例。就诊年龄5~<8岁349例,8~<11岁240例,11~18岁99例。皮肤点刺试验单一螨过敏429例(62.4%)、螨为主且合并其他过敏259例(37.7%)。3年后停药组351例(51.0%)、未停药组337例(49.0%)。DMS 初始时4(3,6)分,3个月3(2,5)分,4个月3(2,5)分,12个月2(1,3)分,3年0(0,1)分。VAS 初始时3.5(2.5,5.2)分,3个月3.2(2.2,4.8)分,4个月2.6(1.4,4.1)分,12个月1.0(0.6,1.8)分,3年0.5(0,1.2)分。3、4、12个月时DMS较初始时下降率分别为0(0,20%),16.7%(0,33.3%),50.0%(31.0%,75.0%);VAS则分别为7.1%(3.2%,13.8%),27.6%(16.7%,44.4%),70.2%(56.1%,82.3%)。68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起始治疗季节中春季99例、夏季230例、秋季171例、冬季188例。R语言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DMS 3个月>3分(OR=-3.5,95%CI:-4.3~-2.7,P<0.01)、男性(OR=-1.7,95%CI:-2.3~-1.0,P<0.01)、DMS 4个月下降率>16.7%(OR=-1.6,95%CI:-2.3~-0.8,P<0.01)、DMS 3个月下降率>0(OR=-0.7,95%CI:-1.3~-0.2,P<0.05)对停药可能性大;DMS 12个月下降率>50.0%(OR=0.7,95%CI:0.1~1.3,P<0.05)、VAS 12个月>1.0分(OR=0.9,95%CI:0.3~1.6,P<0.05)、初始VAS<4.0分(OR=1.0,95%CI:0.4~1.6,P<0.01)对停药可能性小。随机森林模型和极端梯度上升模型均显示DMS 3个月>3分(平均减少准确度=30.9、重要性=0.45)对停药影响力最大。随机森林模型AUC 0.900、精确度78.2%、灵敏度84.5%,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为0.891、80.0%、80.0%;极端梯度上升模型0.886、76.9%、84.5%。德隆检验分别比较3种模型AUC均可用于该数据集的预测(均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需要使用越多的药物控制原发病、开始螨SCIT后越缓慢减少原发病的治疗药物,越有利于3年后停用所有药物。随机森林模型为过敏性哮喘螨皮下免疫治疗效果的最佳预测模型。

  • 标签: 哮喘 皮下免疫治疗 疗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H)临床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548例胰岛素治疗≥半年的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胰岛素注射时长等资料。采用临床检查(视、触诊)和超声检查法筛查LH。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548例患者中,418例临床检查发现LH,478例超声检查发现LH,390例两种方法同时发现LH。高频超声检查对LH的检出率高于临床检查[分别为76.3%(418/548)和87.2%(478/548),χ2=59.998,P<0.01]。LH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高回声型、等回声型和低回声型及5种亚型,最常见为无血流、无包膜,伴边界不清晰的均匀一致的团状高回声型[65.9%(315/478)]。与仅超声发现的LH相比,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同时发现的LH其平均深径,长径、宽径、面积均增高,其中宽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7.66,13.21)和13.47(8.70,18.22)mm,Z=-2.135,P<0.05]。结论除临床检查以外,高频超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筛查的重要补充。

  • 标签: 糖尿病 超声检查 胰岛素注射 皮下脂肪增生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留置皮下或关节腔内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把本组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留置皮下引流组)16例,在缝合深筋膜后皮下留置引流管,接真空负压瓶引流;B组(留置关节腔内引流组)16例,在缝合前将引流管留置在关节腔内,接真空负压瓶,夹闭3h后开放引流。各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观察记录术后失血情况(引流量、血红蛋白值下降值、需要输血情况等)、局部伤口问题(伤口渗血、皮下瘀斑、肢体肿胀、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和术后关节功能(KSS)评分。结果A组平均24h内引流量为(142.5±140.3)ml,明显少于B组(421.2±231.7)ml(t=4.116,P〈0.05)。A组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量为(31.2±12.1)g/L,B组为(32.1±14.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05)。A组有1例患者(6.25%)术后接受异体血输注,明显少于B组(7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67,P〈0.05)。术后局部伤口问题出现的例数相同。术后关节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P〉0.05)。结论在缝合深筋膜后皮下留置引流管,接真空负压引流的方法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失血,降低异体血输注率,与常规将引流管留置在关节腔内,接真空负压引流方法比较,带来更大的临床收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引流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险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眼睑痉挛的患者进行眼睑皮下眼轮匝肌内7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每个点注射2.5U,伴有面肌痉挛9例追加颧面部肌肉2-3处注射。结果100例患者注射后1-6天痉挛逐渐缓解,大部分患者在3天内缓解。其中显著改善者57例(57%),改善者43例(43%)。90例患者疗效维持时间2-19周,平均16±3.7周,有10例患者注射次数≥9次,1例注射36次的患者从第5次注射后疗效维持时间逐渐缩短,末次为2周。注射后副作用暂时眼睑闭合不全29例(29%)。轻度上睑下垂10例(10%),眼睑轻度肿胀14例(14%),流泪10例(10%)。结论本疗法疗效可靠,简便易行,药效持续时问较长,并发症轻而且可逆转,无全身毒副作用,是治疗眼睑痉挛的首选疗法。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 治疗 眼睑痉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与注射时疼痛、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0例需强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2800次,观察两组疼痛、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50例均无肌肉萎缩,血糖控制稳定,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注射定位卡 皮下注射 规律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自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眼底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随机方法分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复方樟柳碱治疗干预,将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眼部血流动学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72%,显著高于对照组56%,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似,则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能改善眼部血流动学变化,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缺血性眼底病 复方樟柳碱 眼部血流动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6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进行皮下自控镇痛,观察组则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通过 VAS及 Ramsay评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VAS、 Ramsay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曲马多 氯胺酮 终末期癌痛 皮下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为(6.1±2.1)h,CSII(5.8±1.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尿酮转阴时间(9.1±2.3)d,较对照组(14.2±3.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用量CSII组(0.9±0.2)u·kg^-1·d^-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1)u·kg^-1·d^-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5±0.1)次/人,较对照组(1.3±0.2)次/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输注系统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睑黄瘤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上睑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瓣旋转修复睑黄瘤切除的创面。设计皮瓣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超长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 标签: 睑黄瘤 上睑 超长皮下蒂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镁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观察及有效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研究例数一共100例,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2016年5月10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分别实施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常规治疗,将两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其中显效患者40例、有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后,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皮下乳腺切除术 严重乳腺增生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不同按压时间对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类实验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信息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9篇,纳入文献均为中文,其中4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为类实验性研究。以皮下出血直径<5 mm定义为无出血,皮下出血≥5 mm定义为出血,以出血发生率作为最终结局指标。按照按压时间不同分为不按压组、按压3 min组、按压5 min组、按压10 min组,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按压组与按压3 min组(OR=0.44,95%CI:0.25~0.78,P=0.005)、按压3 min组与按压5 min组(OR=2.12,95%CI:1.18~3.83,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按压组与按压5 min组(OR=0.94,95%CI:0.32~2.81,P=0.920)、不按压组与按压10 min组(OR=1.11,95%CI:0.33~3.70,P=0.870)、按压5 min组与按压10 min组(OR=2.56,95%CI:0.72~9.11,P=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按压优于按压3 min,按压5 min优于按压3 min。考虑到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质量等级均为B级,研究结论仍需通过大样本、更严谨的实验设计加以验证。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