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DIEP)皮瓣挽救扩张器置入失败并再造乳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DIEP皮瓣移植再造乳房补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失败的患者资料。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和腹壁功能。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既往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术,需再造乳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3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取出,4例发生扩张器包膜挛缩移位,6例自感不适需要取出假体。13例患者共切取移植13块游离DIEP皮瓣,皮瓣长(25.5±0.6) cm、宽(12.6±0.4) cm、厚(5.9±0.7) cm,血管蒂长度为(11.3±0.4) cm。皮瓣平均重量为435 g(390~510 g)。平均手术时间为440 min (390~560 min)。6例患者选用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4例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2例选用胸背血管作为受区吻合血管,1例选用胸背血管和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所有DIEP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6.5个月(12~39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DIEP皮瓣用于扩张器置入失败后的乳房再造,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软组织扩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皮瓣在乳房再造手术中的的应用效果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应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皮瓣进行延期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应用CT血管造影评估腹壁下动脉穿支条件,术中应用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灌注范围,判断行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皮瓣的必要性。对患者基本信息、术前检查、手术方式、并发症、术后乳房形态及肿瘤是否复发等情况进行统计及总结。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1例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女性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3.0岁。其中16例行放疗,9例既往手术史导致明显下腹部瘢痕,2例体质量指数低于20 kg/m2。术中切取皮瓣20 cm×8 cm~20 cm×38 cm,手术时间(593±94) min。以双侧腹壁下血管穿为蒂24例,以腹壁下血管穿及对侧腹壁浅血管为蒂6例,以双侧腹壁浅血管为蒂1例。血管吻合方面,双血管蒂瓣内吻合6例,与2条受区血管分别吻合25例。31例皮瓣除1例皮瓣边缘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4例供区脂肪液化,经清创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双侧乳房对称性及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外观良好,无腹部膨隆、腹壁疝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乳腺肿瘤无复发。结论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皮瓣在提供丰富皮肤软组织的同时能够确保有效血供,可以获得良好的乳房形态。对于胸部组织缺损严重、腹部脂肪较少或下腹部中线瘢痕的延期乳房再造患者是兼具灵活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腹壁 穿支皮瓣 游离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药物及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预后良好患者的脑血流代偿特点,总结两种治疗患者的侧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有后循环缺血症状且治疗后预后良好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依据住院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联合血管内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通过对患者DSA中侧代偿途径的描述,分析两组患者启动侧代偿通路的多少及途径,总结两组患者侧代偿模式特点,进一步探讨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在选择治疗策略时评估侧代偿模式的重要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3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45~76(59±10)岁。32例患者的代偿途径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13例,40.6%)、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10例,31.2%)、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吻合(8例,25.0%)、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吻合(2例,6.2%)、未启动侧循环(11例, 34.4%)。其中药物治疗组多数存在侧代偿(14/15例),且以后交通动脉代偿为主(10/14例);联合治疗组多数不存在侧代偿(10/17例),且侧循环途径以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吻合为主(6/7例)。结论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时,药物强化治疗侧代偿较好的患者及联合血管内治疗侧循环不良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侧支循环 血流代偿
  • 作者: 任振虎 范腾飞 游元和 杨雯君 何悦 张陈平 胡镜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011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张志愿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儋州市 5717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长沙 41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TDAP)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行口腔及口咽癌根治术并行TDAP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30~74岁。记录并统计患者基本信息,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管径,穿支数量,皮瓣脂肪厚度等信息。皮瓣制备前在患者皮瓣供区应用专业测量仪器Elasti Meter和Skin Fibro Meter测量同一患者TDAP、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和前臂皮瓣4种皮瓣供区的皮肤弹性和硬度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100%。在皮肤弹性方面,TDAP的弹性[(41.2±12.9)N/m]比股前外侧[(77.6±23.3)N/m]、股前内侧[(62.6±17.7)N/m]和前臂皮瓣[(51.7±8.6)N/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值分别为88.89、59.99和37.82,P值均<0.05);在皮肤硬度方面,TDAP的硬度[(0.037±0.016)N]也比股前外侧[(0.088±0.019)N]、股前内侧[(0.059±0.020)N]和前臂皮瓣[(0.062±0.016)N]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3.27、25.71和29.11,P值均<0.001)。随访2~14个月,38例进行TDAP皮瓣治疗的患者受区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DAP皮瓣由于其质地柔软,供区瘢痕隐蔽,且供区功能损失小等优点适合用于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硬度 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削薄旋髂浅动脉穿皮瓣(SCIAPF)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微型削薄SCIAPF修复手部小创面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6.5岁。损伤部位:拇指3例,手背3例,示指2例,中指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5 cm×4.0 cm~4.5 cm×7.0 cm。10例均以削薄的游离SCIAPF修复,术后予保温、抗凝等对症处理。术后通过门诊、微信、视频对患者恢复情况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为皮瓣外观、感觉、功能、供区情况等。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急诊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6例门诊随访,4例微信随访。10例皮瓣均血运良好、外形美观,不影响手部活动;皮瓣供区均一期闭合,线形愈合;手部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例,良5例,可4例。所有皮瓣不需再次手术削薄,患者对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微型削薄SCIAPF是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削薄 腹股沟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病变进展性脑卒中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不同亚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穿动脉供血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CISS分型标准,36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26例为穿动脉疾病型(PAD)-BAD,18例为PAD-脂质玻璃样变(LD)。按照END定义将80例患者分为END组(43例)和非END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穿动脉供血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75±2.56)分,高于非END组的(3.17±2.49)分,P<0.05。END组冠心病患者11例(25.58%,11/43),多于非END组的3例(8.11%,3/37),P<0.05。两组患者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7, 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3.282,95%CI:1.708~7.326,P<0.05)、PAD-BAD(OR=4.159,95%CI:2.068~11.139,P<0.05)是穿动脉供血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D-BAD是穿病变进展性脑卒中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密切关注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一期修复12例,二期修复4例。手掌背侧7例,虎口部7例,手指背侧2例。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9.5 cm×6.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15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拆除缝线积极处理,经加强换药最终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供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相对简便,可修复手部远端创面,同时降低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减少供区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损伤 骨间后动脉 旋转点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DBLCF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研究进展。方法将"旋股外侧动脉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血运重建""全动脉化""解剖"以及"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otal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996年1月—2020年11月相关文献共30篇,其中中文2篇、英文28篇。结合临床经验,从DBLCFA的解剖学特点、组织学表现以及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疗效和手术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DBLCFA在解剖上具有足够的可获取长度以及与冠状动脉相匹配的血管直径等特点,在组织学上具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稳定性,且获取途径便捷、中期通畅率良好,因此成为心肌血运重建手术中动脉桥血管材料的一种可靠选择。结论DBLCF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拥有较好的中期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其远期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评估。

  • 标签: 心肌血管重建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心肌血运重建 全动脉化
  • 简介:摘要胫后动脉穿皮瓣早期广泛应用于小腿及足踝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该皮瓣薄且柔韧,特别适合修复头颈部皮肤及黏膜缺损。随着解剖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其优势逐渐被认可。本文对胫后动脉穿皮瓣的解剖、演进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皮瓣移植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5例手部掌侧瘢痕,对切除手部掌侧部分瘢痕及肌腱、关节松解后遗留的创面,分别采用以足底内侧动脉浅为蒂的足内侧穿皮瓣修复3例,以足内侧动脉浅及足内侧动脉深内侧的联体穿皮瓣修复2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4.5 cm×11.0 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时间定为术后第1天由专科治疗师开展康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例足内侧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2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部掌侧皮肤相似,不需要二期行皮瓣整形和肌腱及关节松解。皮瓣TPD为4~7 mm,皮瓣覆盖区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90%以上,肌力达到5级。供区植皮愈合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均属优。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皮瓣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既可修复手部创面改善畸形,又可减少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避免二次手术,使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手掌 瘢痕挛缩 修复 康复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可视化肝中静脉及其属的解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肝脏增强CT检查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20~83岁。使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肝脏CT检查薄层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和数据测量。每例健康体检者均重建肝脏、门静脉以及肝静脉,了解其解剖情况。观察指标:(1)肝脏体积。(2) 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的位置关系。(3)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左右半肝分界线的位置关系。(4)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情况。(5)肝中静脉属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肝脏体积: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肝脏体积为1 248.8 mL(785.5~3 745.6 mL)。(2)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的位置关系:100例健康体检者中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重叠75例,偏右25例。(3)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左右半肝分界线的位置关系:100例健康体检者中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的左右半肝分界面完全一致76例,肝中静脉起始段位置偏右而近下腔静脉段一致24例,无肝中静脉偏于门静脉流域划分的左右半肝分界面左侧者。(4)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解剖性肝切除离断肝实质长度为121.7 mm(91.3~177.2 mm)。胆囊窝距肝中静脉的距离为17.8 mm(6.5~35.8 mm)。(5)肝中静脉属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肝中静脉属重建共507,其中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属总数分别为61、147、190、109。每例健康体检者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属支数目分别为1(0~1)、1(0~3)、2(0~4)、1(0~2)。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属根部直径分别为3.6 mm(2.2~8.1 mm)、3.7 mm(2.0~6.6 mm)、3.6 mm(2.2~6.8 mm)、3.5 mm(2.3~7.9 mm),属根部距胆囊窝的距离分别为103.9 mm(76.9~130.0 mm)、59.1 mm(12.0~115.3 mm)、54.2 mm(22.8~95.9 mm)、103.9 mm(66.5~144.2 mm)。根据肝中静脉各段属根部位置、直径范围绘制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的肝中静脉属根部位置图。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通过肝中静脉属支解剖数据及肝中静脉属根部位置图展示肝中静脉支流的解剖结构。

  • 标签: 肝静脉 肝中静脉 肝中静脉属支 三维重建 解剖测量 解剖性半肝切除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毋庸置疑,在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设对工程结构安全有所影响,工作人员需遵循基本的原则,按照基本的操作步骤施工。其中在本文中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设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大模板 支设 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开展模板施工过程中须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巡查和检查,帮助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和问题,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设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大模板 施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穿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3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9.0 cm×13.0 cm,均行带蒂穿皮瓣转移术,其中带蒂骨间背动脉穿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9例,第一掌背动脉穿皮瓣修复拇指远端骨外露创面10例,第二掌背动脉穿皮瓣修复虎口区缺损9例、示指近节骨外露创面11例。皮瓣供区植皮封闭创面。结果术后3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因血运障碍皮瓣发生缺血坏死4例,清创后再次行胸腹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部分坏死6例、边缘坏死8例,行局部换药、植皮及高压氧治疗后均愈合。感觉恢复至S4 23例、S3 12例,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为8~12 mm。35例穿皮瓣存活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优31例,良4例。结论穿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色泽、质地与手部皮肤接近,皮瓣设计灵活,切取皮瓣不影响上肢主干血管,且局部感觉恢复快。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提高高原穿皮瓣成活率。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高原地区 创面修复 高压氧
  • 简介:摘要:伴随着建筑高度的逐渐增加,在施工过程中所需应用的建筑模板高度也在逐渐增加,而这势必会导致出现模板重心不稳定现象,增加施工难度和风险性。为保障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施工单位需全面优化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及设计图纸来制订计划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模板质量,而且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大模板支设 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伴随着建筑高度的逐渐增加,在施工过程中所需应用的建筑模板高度也在逐渐增加,而这势必会导致出现模板重心不稳定现象,增加施工难度和风险性。为保障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施工单位需全面优化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及设计图纸来制订计划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模板质量,而且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收治的四肢创面的病例。均采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皮瓣进行修复。术中皮瓣除常规吻合皮神经并按1∶2的动、静脉比例吻合穿血管外,再根据皮瓣浅静脉(v)和受区浅静脉(V)在皮缘的相对位置、管径大小及静脉的长度给予匹配,按照静脉标记编号依次吻合1~3条浅静脉。上肢创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下肢创面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所有患者皮瓣感觉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共纳入67例,男54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4岁。创面位于上肢16例,下肢51例。术中吻合3条浅静脉的皮瓣有8例,吻合2条的皮瓣38例,吻合1条的皮瓣21例;56例直接闭合供区,11例因切取面积较大行全厚皮片移植覆盖供区。术后1例出现动脉危象,急诊探查后1/2皮瓣坏死,二期行植皮手术修复;3例出现皮瓣下积血,经清创后二期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6~44个月,术后早期未见明显肿胀及水泡,皮瓣质地与受区皮肤基本一致,后期萎缩不明显,未见色素沉着,感觉恢复较快,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无功能异常。16例上肢创面患者经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可1例;51例下肢创面患者经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优38例,良11例,可2例;所有患者经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两点辨距觉为8~10 mm,平均9.1 mm,皮瓣感觉功能48例达S3+,19例为S3。结论腓动脉穿皮瓣手术中应用超引流技术,能有效预防皮瓣血液淤滞,降低皮瓣坏死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质量,利于受区功能恢复。

  • 标签: 穿支皮瓣 游离组织瓣 四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皮瓣(ALTPF)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19年4月,应用分叶ALTPF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8例,男23例,女5例,左侧前臂12例,右侧前臂16例。皮瓣切取面积26 cm×8 cm~35 cm×10 cm。穿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和缝接,2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成活情况、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分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次手术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2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满意,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皮瓣无溃疡形成。皮瓣内均保留股外侧皮神经并与受区的皮神经缝接,皮瓣感觉恢复S3级13块,S2级10块,S1级5块。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结论ALTPF血运丰富,供区隐蔽。采用分叶设计的方式可缩减供区的宽度,避免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前臂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分叶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前臂 修复
  • 简介: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属于危险比较高的施工环节,如支撑体系设计、施工以及拆除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甚至产生安全风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缺少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重视,没有切实做好设计、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所以,针对高大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及要点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对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大模板 支设
  • 简介:摘要脑组织对局部缺血、缺氧极为敏感,耐受性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尽早进行脑组织灌注、侧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价非常重要。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利用动脉血液的水分子作为自然内源性扩散示踪剂,获得通过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信息。随着一些ASL扩展技术的出现,使成像更快捷、更准确。本文从ASL相关扩展的技术、ASL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灌注显示、缺血半暗带评估、侧循环评价、治疗方法调整及预后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自旋标记物 动脉 灌注 侧支循环 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