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晋江西溪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晋江西溪流域暴雨次洪分布式模型,选择3场不同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的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区在1988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70年代3场次暴雨的洪水过程,分析其在1988—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景下的洪水响应。研究结果为:1988—2006年晋江西溪流域LUCC最明显的特征是林地、耕地减少而园地及建设用地增加;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洪量、洪峰流量增加,而对洪峰滞时及汇流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相同的LUCC对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洪峰流量、洪量的影响程度不同,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的影响受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等因素的影响。
简介:摘要利用高低空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28日~3月2日阿勒泰地区东部一次暖区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00hpa东欧的低涡系统是本次过程的的主导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涡在打转过程中不断分裂的短波造成的阿勒泰地区东部大降水。前期温度较高,低层受暖脊控制,热力条件较好。西南路径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阿勒泰地区输送,并在此区域辐合,高空急流较稳定,抽吸作用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本次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阿勒泰山脉的特殊地形,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和锋区加强,系统移动滞缓,有利于暴雪云团的发展和停滞汇集,使降雪量增幅。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甘肃省夏河县2016年8月22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属于夏河县夏季强对流天气一种非常典型天气形势,即为副高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的。地面辐合线推动水汽辐合与垂直输送,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给予有利发展机制。地面到700hPa一直位于高湿区中,夏河县受湿舌区影响,有持续水汽辐合输送。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促使低层出现强烈辐合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甘南州大多数区域500hPa与700hPaΔθse不低于10K。K指数高达40℃,CAPE值为786.3J/kg,SI小于0℃,这些均为夏河县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不稳定能量条件。
简介:文章应用Micaps资料对近10a来仅有的2次全市性强降雪天气过程(2007年3月3—4日全市性暴风雪天气过程和2004年2月21日全市性大雪天气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如下: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属于强冷空气类贝加尔湖冷涡底部型,由底层的西南涡东北上,配合地面河套气旋顶部高压底部影响赤峰市;但是影响系统强度、变化趋势不同。暴风雪过程暖空气势力强,气旋强烈发展,上升速度大,使得主要降雪发生在温度缓降、气压下降时段内;大雪过程冷空气势力强,气旋呈减弱趋势,上升速度小,降雪主要发生在温度骤降后、气压上升时段内。暴风雪过程的高、低空急流、水汽通量和散度、上升速度、风辐合强度、风辐散强度等都强于大雪过程。午后大风是由于降雪停止后气压剧升、温度显著下降、3h变压增强和动量下传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4日伊犁罕见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风天气是从西路入侵,受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影响,巴尔喀什湖以北气旋发展东移,高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为此次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势,为大风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再加上地面和近地面层的水平风速增加,使得大风强度不断加大;随着高空低槽东移发展加强,其携带的冷空气逐渐向南转移,且锋面附近气流垂直运动,两者相互配合,促进大风天气的出现;大风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对大气环境、交通运输、设施农业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简介: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自动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近年来7次典型的渤海湾地区碰撞型海风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显示对流系统正面碰撞海风锋时(偏东西向碰撞)得到显著发展,而追赶碰撞海风锋时(偏南北向)则没有明显加强。海风锋移动沿途近地面出现明显的降温和风切变可以帮助判断海风锋的移动位置。高层稳定的偏西风有利于引导对流系统与西进海风锋发生正面碰撞。而低层的风场辐合则有利于碰撞过程中对流运动的发生,同时副高西北侧的水汽输送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渤海湾地区地形的热力效应形成的低层偏中性层结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生,另外,在高空偏西风环境下地形可能对与海风锋碰撞的对流系统的触发或加强有促进作用。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2012年2月21-22日伊犁河谷大到暴雪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因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乌拉尔山山西侧脊前偏北气流和巴尔喀什湖北部横槽东移过程中不断逆转作用下,促使了冷空气源源南下,给新疆北部大范围降雪降温提供了条件,咸海至巴湖北部槽在东移逆转过程中与南支槽有同位相叠加趋势,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槽加强发展,加之较充沛水汽在伊犁河谷上空积聚,为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明显上升运动为此次天气过程降水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NCEP分析资料、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 2018年 8月 8日出现在天津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边缘系统的高温高湿以及高空槽东移冷空气扰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津市存在着显著的水汽通量辐合,水汽供应条件较好,为强对流天气的出现给予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这对于上升运动的维持比较有利, 从而为强降雨、雷电天气的发生给予了动力触发条件。与此同时,此次天气过程天津市大气层结不够稳定,释放了不稳定能量,推动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资料等,对2015年6月3日出现在阿坝州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大气环流背景条件为两槽两脊型,冰雹、雷暴天气是在中低纬地区纬向环流形势下,副高、切变线、低槽和中尺度辐合线等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西南水汽的持续供应以及较强水汽辐合的共同影响为为阿坝州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供应条件。强劲的上升运动将低层辐合的水汽抬升至200hPa处,对流云持续在高空区域发展,推动了不稳定能量的持续释放,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给予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此外,中低层大气的持续对流性不稳定给予了较好的热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