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器械发展,其机械部件可靠性和耐久性受关注。本研究聚焦机械部件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以提高器械性能和安全性。综合分析文献,探讨疲劳寿命预测重要性与挑战,梳理现有方法(应力分析、损伤积累理论及实验测试等),阐述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研究影响疲劳寿命关键因素(材料特性、载荷条件、工作环境等),提出构建更精准适用模型的思路方向,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考虑多因素协同作用以提高精度可靠性。经实例验证和性能评估,模型能有效预测疲劳寿命,为器械设计、制造和维护提供依据支持,提升质量和寿命,保障患者安全健康。未来将优化模型、拓展应用范围并结合新兴技术提高准确性时效性。
简介:开展了钢渣沥青混凝土长期高温浸水体积膨胀试验和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和间断级配设计的钢渣沥青混凝土长期累计车辙深度小于5 mm,主要以追密型车辙为主.利用60 ℃浸水7 d可定量检验钢渣沥青混凝土浸水体积膨胀抗高温车辙性能,试验表明高温浸水后车辙深度增加22%,重载轮压导致车辙深度增加约8%,而浸水-重载耦合作用增加车辙深度32%.建立的加速加载车辙预估模型能很好地预测钢渣沥青混凝土车辙演变规律,可用于指导钢渣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预测模型,为卫生部门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庆市恶性肿瘤登记处2006~2013年统计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对2014~2016年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GM(1,1)模型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模型精度为优(C=0.34,P=1.00),预测效果好,2014~2016年肿瘤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252.54/10万、264.80/10万和277.65/10万。结论GM(1,1)灰色模型拟合效果检验为优秀,可以用来预测我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该类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30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1例、女56例,年龄33~55岁。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未血流感染组(221例)和血流感染组(86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转归、住院天数,统计血流感染组患者血微生物培养中细菌检出情况。将纳入的307例患者按照大约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建模组(219例)和验证组(88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转归、住院天数、是否并发血流感染。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血流感染亚组(154例)和未血流感染亚组(165例),比较2个亚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对前述2组间数据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建模组的亚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其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建模组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对建模组患者血流感染风险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敏感度、特异度、最佳预测概率。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验证组患者分为血流感染亚组(21例)和未血流感染亚组(67例),以预测概率>模型最佳预测概率为血流感染判定标准,采用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中2个亚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计算预测血流感染发生率及特异度与敏感度,另绘制预测模型对验证组患者血流感染风险预测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与未血流感染组比较,血流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χ2=8.485,P<0.01),住院天数明显增加(Z=-3.003,P<0.01),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血流感染组患者血微生物培养中检出110株细菌,其中菌株数排前3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5.45%(39/110)、26.36%(29/110)、13.64%(15/1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比例、行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转归、住院天数、并发血流感染比例相近(P>0.05)。与建模组中的未血流感染亚组比较,血流感染亚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比例与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增大(Z=-4.429,t=-4.045,χ2=7.845、8.845,P<0.01),机械通气天数与住ICU天数明显增加(Z=-3.904、-4.134,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住ICU天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建模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31、1.018、2.871,95%置信区间=1.004~1.059、1.006~1.030、1.345~6.128,P<0.05或P<0.01)。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置信区间=0.708~0.838);当约登指数为0.425时,该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64.6%,特异度为77.9%,最佳预测概率为0.335。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7.27%(24/88),特异度为82.09%(55/67),敏感度为57.14%(12/2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置信区间=0.637~0.882)。结论烧伤总面积、住ICU天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流感染风险早期预测模型对于治疗方法和细菌流行病学相对稳定的烧伤中心而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