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宫颈炎的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宫颈炎患者治疗后的治疗后的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为21例、痊愈率为84%,有效为3例、有效为12%,无效为1例、无效率为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为17例、痊愈率为68%,有效为2例、有效为8%,无效6例、无效率为24%,总有效率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与单纯使用阿奇霉素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期间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记录观察两组的手足疱疹、口腔疹的消退时间与治疗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足疱疹、口腔疹的消退时间与总病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为29例(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73.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107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6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可以快速的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合并 HPV感染的疗效。方法:以我院 2014年 6月至 2016年 6月所收治的 9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微波治疗,研究组在采取微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合并 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纯的微波治疗而言,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追踪探索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县人民医院2020年3月-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当时治疗方式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患儿仅给予干扰素治疗,联合组患儿在单一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治疗,对比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儿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单一组的27.50%。结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结核诊治的患者120名,他们在院分别进行TB-DNA、IGRA和X-PERT检测,通过收集数据,比较这三种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于结核患者检测而言,TB-DNA, IGRA法和X-PERT法目前均仍是三种十分实用有效的结核检测诊断方法,具备诊断特异性极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其中IGRE检测方法在灵敏度优于TB-DNA,与x-pert相比无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croRNA,miR)-27b-3p与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靶向关系,分析其对结肠癌细胞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表达的影响。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患者共53例,以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以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27b-3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和B细胞淋巴瘤-6(bcl-6)的表达。选择人结肠癌细胞系116,构建阴性对照组、miR-27b-3p转染组、miR-27b-3p和IRF4共转染组,应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中IRF4和bcl-6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27b-3p与IRF4的结合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结肠癌中miR-27b-3p的表达(2.67±0.40)明显低于对照组(3.68±0.45,t=6.180,P<0.01),miR-27b-3p的表达在不同肿瘤最大径(≥5 cm为2.49±0.39,<5 cm为2.87±0.36)、浸润深度(浆膜及以外为2.44±0.34,未及浆膜为2.88±0.36)、脉管癌栓(有癌栓为2.28±0.42,无癌栓为2.77±0.31)、片状坏死(有坏死为2.36±0.42,无坏死为2.79±0.39)和淋巴结转移(有转移为2.37±0.41,无转移为2.81±0.22)分组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0、5.180、5.690、5.110、5.190,P值均<0.05)。miR-27b-3p与生存时间有关(χ2=5.0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7b-3p与IRF4(r=-0.600,P<0.05)、miR-27b-3p与bcl-6(r=-0.690,P<0.05)均呈负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27b-3p与IRF4具有靶向关系。miR-27b-3p转染组中IRF4和bcl-6的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t=3.240、4.3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转染组能逆转上述改变。结论miR-27b-3p靶向负调控IRF4调节结肠癌细胞bcl-6的表达,miR-27b-3p低表达是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事件,检测miR-27b-3p的表达可能与生存时间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难治性宫颈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疗效。方法:本次试验主要择取我院在2021.11至2022.10期间收治的60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难治性宫颈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施以微波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运用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难治性宫颈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部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其生存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脑炎(V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VE患儿5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24/25)较对照组76.00%(19/25)高(P<0.05);观察组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搐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2/25)与对照组4.00%(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VE患儿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