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哲学是关于'存在',有关'存在'追问构成本体论哲学,而本体不是别的,正是主体。因此,哲学史主要是发现并确立主体历史,这一过程在黑格尔哲学中得以完成。不过,无论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具有何种解放意义,康德却最早发现,这一原则面临着双重困境:自我关系困境与现代性困境。这种困境所具有的二律背反性质,使许多著名思想家走上了限制主体性'倒退'道路,只有马克思等少数哲学家在坚持主体性原则基础上力图从主体性原则内部克服现代性危机。在这方面,马克思方法远优于席勒,并为后来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主体 主体性 绝对 现代性 马克思
  • 简介:齐平、周振声主编,四川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来第一本系统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专著,全书分没八章。第一章概述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对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概括和总结;第二章从毛泽东哲学代表作《实践论》、《矛盾论》分析入手,论证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 《矛盾论》 《实践论》 “三大法宝” 现代化建设
  • 简介: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一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评价。在这其中,超出以往学术界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否定性批判关系',恩格斯似乎更加注重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肯定性继承关系'。其中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潜隐着革命性观念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隐匿着现实基础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隐匿理想国蓝图肯定性继承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肯定性继承关系
  • 简介:在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尤尔《工厂哲学》一书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对于尤尔《工厂哲学》一书关注,恩格斯较马克思先行一步,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尔进行了政治性、伦理性批判。但是,马克思后来居上,先后在其不同时期著作中反复多次对尤尔进行了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深入批判,使得这种批判从政治性、伦理性批判升华为理论性批判和方法论批判,从而促进了自身经济哲学思想发展。

  • 标签: 尤尔 《工厂哲学》 马克思 经济哲学 批判
  • 简介: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于为费尔巴哈辩护目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唯心主义定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施达克辩护方式提出批评,认为施达克没有看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唯心主义又找错了地方.施达克对费尔巴哈哲学形象产生错误判断原因在于,他沿袭了庸人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性质定性,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划分标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于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哲学形象错误批判,在今天对我们研究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昭示我们要对讨论主题做更深层前提分析,要对哲学家展开辩证分析.

  • 标签: 施达克 费尔巴哈 恩格斯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简介:11月29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由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等多所省内高校从事哲学史研究专家与研究生约100人出席会议。

  • 标签: 湖北省哲学史学会 学术研讨会 生命关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年会
  • 简介:福利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一种重要平等理论,人们围绕其展开了激烈纷争与对话,共同勾画了一幅丰富多彩平等理论图景。当代很多政治哲学家对福利平等基本上持批判态度,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完全抛弃了福利平等,并建构一种替代性平等理论,即资源平等理论。理查德·阿内逊和G.A.柯亨并没有完全抛弃福利平等,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分别建构了福利机遇平等理论和可获得利益平等理论。实际上,无论通过对福利平等替代还是修正而建构平等理论,都没有成功地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考量之中。

  • 标签: 福利平等 资源平等 福利 运气 责任
  • 简介:从美德教育理论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美德即知识”,可以发现这一表面上看似悖论命题正是对“美德可教”命题全面、一致哲学阐释:美德要可教,美德就是客观存在、自身为善,美德知识正是对美德自身价值性认识;美德要可教,美德就必须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东西,而只有知识才是真正可获得东西,它一旦拥有就不再失去,是高度知行合一。从美德教育实践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哲学命题,其蕴含真正教育悖论是:忽略了大众理智有限性,试图把哲学教育运用于大众。

  • 标签: 美德 知识 教育 悖论
  • 简介:"什么是哲学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用传统方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但是,海德格尔扭转了这个提问方式,即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已经被准备好了前提现成东西。他把"什么"或者"是"提问方式,变成了关于对这种提问方式是如何出场问题研究,将存在的话题转化为时间的话题,用时间问题引导空间问题,从此改变了哲学研究方向。

  • 标签: 哲学 存在 时间
  • 简介: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时间并不如哲学长,但在哲学初始之际,人们审美意识就已然存在并随着哲学进步而进步。儒家、道家与古希腊哲学流派虽然分属于东西方,在思想表现形式上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思想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儒家力求通过“仁”来达到和谐,道家追求是通过“道”感悟达到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则通过“数”来实现和谐,柏拉图则是以形式求得真善美的统一。可见,中西方美学虽然发展步伐不一,但在人类迈入文明之初,哲学中所包含美学思想是共通,可以为现代美学所用,以使美学得到更好发展。

  • 标签: 哲学 美学思想 中西对比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繁多,人物思想庞杂,如何在这些众多派别和人物思想中梳理一条清晰线索,逻辑地呈现出其中哲学传统及其历史嬗变,这是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所需探讨一个问题。本文从评析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定义和历史叙述入手,依据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原则,分别考察了欧洲大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成及其内部分歧和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论述了这两个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联系和区别,提出,应该以葛兰西、卢卡奇、柯尔施创造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兰克福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成、变革及其在当代风貌,从中发现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法兰克福学派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197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毛泽东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谈"哲学问题",对此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看法,主要是毛泽东提议要谈哲学问题。其实,仔细阅读相关档案材料就能发现,毛泽东是回应尼克松提议而主张谈哲学问题。之所以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会谈,又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基于如下因素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目的是要取得政治上互信;中美两国因为长期敌对,一次短时间会谈难以解决众多问题,而重在弥合分歧;会谈要有共同话题,而毛泽东和尼克松对于哲学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到,哲学问题是在围绕台湾问题争执中逐步推出

  • 标签: 毛泽东 尼克松 会谈 哲学问题
  • 简介:加拿大哲学家瑞比通过反省一些哲学咨询师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哲学咨询四阶段法.“自由漂浮”是哲学咨询第一阶段,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鼓励来访者随意自在地说出任何想说的话语,使用苏格拉底式“助产术”方式帮助来访者将问题浮现后,随即就进入到了“即刻问题解决”第二阶段.哲学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找到澄清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展出一套哲学理性思维能力,从而能解开困扰其自身问题症结.当来访者对即刻问题解决获得满意时,哲学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进入哲学咨询第三阶段,即“有意向性教与学”.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不仅要与来访者讨论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来访者将哲学推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进入哲学咨询第四阶段,即“超越”阶段.来访者通过与哲学咨询师多次对话后,发展出推理能力和对话技巧,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目前状况,使自己不再沉溺于过去痛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我价值体系.哲学咨询作为哲学践行一种社会应用形式,其方法及其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由漂浮 即刻问题的解决 意向性的教导行为 超越
  • 简介:“仁”是儒家最基本、最核心道德观念。在“仁者爱人”层面,儒家仁道基本精神在于要求行动者为他人而抑制自我、奉献自我。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为他”向度单纯强调之上,则儒家仁道就可能沦为一种对行动者自身缺乏积极价值关怀片面的自我否定。因而,在“为他”深处还要体认到“为己”,而这一语境之下“为己”是在“成己”意义上而言,其实质内容在于行动者道德生命在深刻意义上自我实现,这就是儒家“仁者自爱”观念基本内涵。在伦理学意义上,只有在仁者自爱基础之上,仁者爱人方始成之为一种真正出于行动者自律道德实践。由自律而行为,“爱人”也就具有了“为己”性质,而不再是单向度“为人”,从而扬弃了道德规范外在性与异己性,而这也正是孔子所倡导“仁者安仁”逻辑基础。

  • 标签: 儒家伦理 仁者爱人 仁者自爱 仁者安仁
  • 简介:“具体形上学”是杨国荣先生对自己三部著作及其思想概括,据撰写先后顺序依次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时作者改为《道论》);《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形上学 杨国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世界。我们不是"一"而是"多"。应该用"全球地域化"这样一个新词来替代根植于地域"全球"概念。哲学或"世界哲学目标是反思世界现实性。"横贯性"("transversality"或"trans(uni)versality")这一新概念试图克服或超出西方现代性——尤其是西方"启蒙精神",其知识形态是与西方借普遍性名义在哲学上数百年统治地位共生。横贯性反对任何形态种族中心主义,它涵盖了跨文化、跨种类、跨学科诸多现象,这些现象超出了人性与自然、身与心、东方与西方分立。横贯性世界是差异无尽之旅,其语言中散布着"inter-"、"con-"、"trans-"之类前缀,它从被现代主义者黑格尔奉为其辩证法之政治"目的"主权民族国家中获得重生。横贯性世界与诸多勾连和混杂现象无限融合在一起,走向一种世界大同。

  • 标签: 横贯性 全球化 现代性 普遍性 差异
  • 简介:我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传播、普及和发展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一、《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第一个成功范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这个救国救民科学理论不能局限于先进知识分子中间,只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普及,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物质力量。同时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劳动人民、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

  • 标签: 现实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物质力量 青年学生 救国救民 《实践论》
  • 简介: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全球各国在各个发展场域创新创造、互容互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愿景。

  • 标签: 人类命运 共同体 哲学启示 智慧 道教 总书记
  • 简介:<正>在当代哲学研究中,我们注意到一种有趣现象,即形容词"思辨"(spekulative)或名词"思辨"(Spekulation)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哲学文本中,甚至也作为著作书名而出现。如王元化先生著作就用过《思辨短简》、《思辨发微》和《思辨随笔》等书名。他在《〈思辨短简〉序》一文中曾经说起,起先他自己给这本书取名字是《文史辨》,后来编辑部一位老友出于对书籍销路考虑,建议他用"思辨"一词,他才用了《思辨短简》这一书名。王元化先生说:"虽然有一时期我曾倾倒于黑格尔,但本书取名并不含有

  • 标签: 黑格尔哲学 思辨哲学 马克思哲学 费尔巴哈 历史唯物主义 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