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管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管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 患者采用 淋巴引流技术 ,探讨其应用效果与影响。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102 例患者为对象,将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完成乳腺癌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再加以实施淋巴引流技术,观察组则为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对照组患者患轻度水肿有 25 例,中度有 8 例,重度有 2 例,共占 68.63% ,正常有 16 例。观察组轻度水肿 17 例,中度 5 例,重度 1 例,共占 45.1% ,正常 28 例,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睡眠质量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失眠与可疑失眠共 9 例,占 17.65% ,对照组共 17 例,占 33.33%,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更佳。 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淋巴引流技术 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肢淋巴水肿的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管瘤,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临江市医院诊治6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HP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3%,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不表达CD5及CD10。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对乳糜漏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乳糜漏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64岁,医源性乳糜胸4例,医源性乳糜腹3例,不明原因乳糜腹1例。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对比剂碘化油行淋巴造影术。观察其操作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均获得技术成功,中位碘化油用量17.5 ml,中位手术时间88 min,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诊断乳糜漏阳性,其中4例(4/4)乳糜胸患者造影均为阳性,见胸导管不同水平对比剂外溢;1例(1/4)乳糜腹造影阳性,为胰腺癌术后患者,腰3~4椎体水平见对比剂外溢。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治疗乳糜漏有效,其中乳糜胸患者3例,乳糜腹患者2例。结论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是诊断乳糜漏的安全、有效的淋巴造影方法,兼具治疗乳糜漏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膀胱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以下尿路刺激征伴血尿为主要症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切除,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MALT淋巴瘤,术后辅助予以R-CHOP方案化疗,随访9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出现明显肿瘤复发迹象。结论原发性膀胱MALT淋巴瘤早期发现是有效干预的关键,推荐行TURBT术获取病理组织学标本并明确诊断,多数患者经积极化疗可获得长时间无瘤生存或潜在的治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7例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就诊。行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实验室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抗核抗体、抗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其中4例有干燥综合征病史。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PET-CT检查并密切随访,截至2019年7月患者生存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临床罕见,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相关,此类患者预后好,若无治疗指征,可密切随访,避免过度治疗。
简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胃恶性肿瘤,本病的特点是病变发生于结外黏膜组织免疫系统,多属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8%,胃肿瘤的3%[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LPL/W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3例LPL/WM患者中位年龄60岁(35~79岁),男性12例,女性1例,多以乏力或双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患者均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M),3例伴有免疫球蛋白G(IgG)升高,其中1例为单克隆IgG;乳酸脱氢酶升高2例;5例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8例患者检测了MyD88基因突变情况,其中5例突变阳性。13例患者中,1例失访,3例死亡,9例生存,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19~81个月)。结论LPL/WM发病率较低,多数进展缓慢,但异质性较强。少数患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高危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茎癌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阴茎癌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淋巴漏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淋巴漏发生率、皮瓣坏死率、伤口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淋巴漏发生率10.0%、皮瓣坏死率10.0%、伤口感染率6.67%与对照组40.0%、26.67%、20.0%相比均显著较低,且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且P<0.05。结论阴茎癌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加强淋巴漏预防护理的效果非常显著,且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并缩短其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DCT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88±12.56)岁,年龄范围为37~75岁。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其中4例患者为体检发现。MDCT影像示5例患者为肺实变影,2例MD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1例MDCT表现为右肺上叶近肺门侧肿块。6例患者MDCT影像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3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病灶内局部支气管扩张;6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其中仅2例患者呈明显强化;4例患者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MDCT影像表现以肺内实变影多见,病变内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造影征发生率较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其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淋巴引流术联合悬吊训练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共68例。采取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划分患者,抽取红签患者被列为研究组(n=34),抽取蓝签患者被列为对照组(n=34),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悬吊训练康复训练,给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健侧下肢周径与患侧下肢周径差、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健侧下肢周径与患侧下肢周径对比差异非显著(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健侧下肢周径与患侧下肢周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优,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研究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基本无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淋巴引流术联合悬吊训练治疗下肢淋巴水肿能较好的改善下肢周径,提升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二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因妇科肿瘤手术引发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疗程为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程度、疼痛缓解与肢体功能恢复,采集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肢体周径平均减少3.2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cm,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减少4.5分,对比对照组的2.0分(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在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肢体水肿,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与床上大小便训练、口腔准备,术后观察密切病情与生命体征、口腔与气管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术后4~15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4~15个月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其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与生命体征,做好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