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 PICC 置管中堵管的处理方法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40 例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在我院收治的使用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针对两组堵管患者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 + 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试验组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 PICC 置管堵管患者可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低落情绪,缓解患者内心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何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以及护理方法。 方 法: 以我院在 2018 年 4 到 2019 年 5 月之间收治的肿瘤患者为选择范围,随机抽取 90 名患者,根据使用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5 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留置静脉输液港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1.11% ,而对照组仅为 75.56% ,且两组患者相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 P < 0.05 )。 结论: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以降低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定位法和常规超声定位法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且术中需要持续监测血压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双显影定位法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所有动脉穿刺均采用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进针技术。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超声定位时间、穿刺置管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血管痉挛、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穿刺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10%)、对照组有11例(27.5%)出现穿刺点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双显影定位法应用于小儿桡动脉穿刺中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定位法和常规超声定位法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且术中需要持续监测血压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双显影定位法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所有动脉穿刺均采用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进针技术。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超声定位时间、穿刺置管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血管痉挛、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穿刺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10%)、对照组有11例(27.5%)出现穿刺点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双显影定位法应用于小儿桡动脉穿刺中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研究组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鼓膜穿孔、鼓膜硬化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脊柱骨折病人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病人的穿刺成功率,后续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在所有28例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病人中,27例均穿刺成功,1例因操作失误而发生气胸。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脊柱骨折患者的救治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操作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主动脉夹层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42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专门的急诊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两个方面的指标差异情况。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能够获得更高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体表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上述操作均由我院低年资医师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1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对照组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B超定位在颈内动脉穿刺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超声引导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置术的优越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使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使用平面外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使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Ⅲ组穿刺点个数、试探次数、成功刺入颈内静脉时间、总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成功率高、试探次数低、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最佳策略。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对经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10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100例患者均接受深静脉穿刺置管,并以护理措施不同展开分组研究,研究组50例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错,参照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护理干预后,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研究组发生情况较少3(6.00%),参照组发生率较高17(34.00%);患者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总满意率更高49(98.00%),参照组满意率相对较低36(72.00%);利用统计学针对两组研究数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在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期间应用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进而获得患者满意,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外周血管穿刺困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常规肉眼观察操作,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对两组患者穿刺耗时、操作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导管使用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位置准确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耗时为(13.50±1.50)min、操作出血量为(0.60±0.10)ml,常规组患者穿刺耗时为(23.60±4.50)min、操作出血量为(3.80±0.50)ml,研究组患者穿刺耗时、操作出血量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为(40.20±2.40)min、穿刺次数为(1.26±0.25)次、导管使用时间为(9.98±2.65)月,常规组患者穿刺时间为(31.40±1.97)min、穿刺次数为(3.40±1.36)次、导管使用时间为(4.21±1.98)月,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导管使用时间均要好于常规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