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用药的科学性,药品管理中最重要内容是确保合理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滥用药物。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医院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具体的药品管理模式,希望充分发挥药品管理的作用,确保药品的科学使用。

  • 标签: 改革策略 新医改环境 问题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运用SWOT法对新形势下医学网络在线考核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4个维度展开探讨,并把各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提出SO、WO、ST和WT四类战略,以期能为医学考核方式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建议。

  • 标签: 医学教育 网络教育 在线考核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医院内部人才的调配与任用,医院内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依托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医院人事档案价值和作用,从而为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基于新形势视角,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展开几点具体研究。

  • 标签: 新形势 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讨论后制定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MDT讨论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T讨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MDT总计为1 95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4 535人次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553例患者肝转移灶和111例患者肺转移灶被认为可切除。另有261位最初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接受系统化疗联合分子靶向以及介入等综合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建议接受肝转移灶切除手术。实际上总计772位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肝转移灶切除,其中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有581例,而接受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的患者有248例。肝切除手术中仅有87例患者(11.3%)实施解剖性肝切除,绝大多数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手术中联合射频消融的有62例(8.0%)。术后病理提示R1切除的有18位(2.3%)。结论复杂结直肠癌病例推荐行MDT讨论。扩展手术适应证、应用二步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等局部毁损治疗可以扩大肝转移灶手术的适应人群。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如状况耐受,建议给予强烈的个体化转化治疗,争取转化后手术切除。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多学科诊疗团队 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管理策略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我院新生儿病房 2018 年 1 月 -2019年 1 月收治的 2000 例 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 2019 年 1 月 新生儿病房医院管理实施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比较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实施前后管理 效果。结果:实验组实施风险控制管理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1. 20 % )比 对照组低, 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结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 。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 风险控制 管理策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日选择性单胚胎移植(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eSET)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予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且年龄≤3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新鲜与解冻周期分别统计,按照移植胚胎数目,分为单胚胎移植组、双胚胎移植组;按照胚胎质量,分为单优质胚胎移植组、双优质胚胎移植组及单优质胚胎搭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一优一非组);另外,解冻周期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再细分为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新鲜周期中,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种植率(36.22%)低于单胚胎移植组(50.77%,P=0.002),而多胎妊娠率(29.86%)高于单胚胎移植组(0%,P<0.001);在解冻周期中,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多胎妊娠率(30.35%)高于单胚胎移植组(2.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新鲜与解冻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双优质胚胎组及一优一非组3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新鲜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2.21%)及一优一非组(6.98%,P<0.001),解冻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3.47%)及一优一非组(16.67%,P<0.001)。解冻周期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有1~2个优质胚胎,特别是多胎相关风险高的患者更适合行第3日移植。第3日eSET是一个能更好地降低多胎妊娠风险的移植策略,选择优质胚胎移植或冷冻,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如形成囊胚根据评分进行冷冻。解冻移植仍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妊娠率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囊胚培养 种植率 多胎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后循环脑梗死 78 例临床及预后分析策略 。 方法: 选择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治疗的 7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 CT或者 MRI检查证实,同时给予经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头颈 CTA或者 DSA等进行评价。 结果: 导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包括心脏病、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等。 本研究中,有 60例( 67.95%)患者在治疗 8周后的 Barthel>85分,有 13例患者的 Barthel<85分,有 5例患者死亡。结论: 及时进行头颅 CT或者 MRI检查,全面筛查导致疾病病发的危险因素,对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尽早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

  • 标签: 后循环 脑梗死 临床分析 预后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血常规检验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有效增强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方法 在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之间采集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者 176 例当做研究对象,统计检验结果存有误差的标本份数。 结果 176 份标本中共有 24 份存有误差( 13.64% ),进而明确不同的测定时间、不同的保存温度下所获得的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血液的储存温度、抗凝剂浓度、检测时间等因素都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采用针对性的举措能够避免误差的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常见误差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测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我院 195例血常规检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检验结果中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嗜酸性粒细胞检验结果中,两种检验方式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测中优势各异,在临床检测时,可采取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通过互相弥补,为检验质量提供更可靠保障。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涂片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146例患者,用血涂片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进行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阳性率及细胞数据指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中,血涂片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更高( P<0.05);关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酸性细胞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明显( P>0.05),而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数据,血涂片为 0.99%,分析仪为 0.53%,差异显著( 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简便,但在细胞分类上存在一定误差,我们可通过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与<34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出生、孕母行胎盘病理检查并转入NICU接受治疗、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87例。根据孕母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阳性组(167例)和HCA阴性组(120例),比较2组患儿的PVL发生率。将研究对象中已诊断为PVL的41例早产儿,根据孕母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及HCA分期标准,分为非HCA组、HCA早期组、HCA中晚期组3组,比较各组PVL严重程度、患儿临床资料、并发症及校正胎龄至6月龄时的随访情况。结果HCA阳性组PVL占19.16%(32/167),HCA阴性组PVL占7.50%(9/120),2组PV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已诊断为PVL的<34周早产儿中,非HCA组21.95%(9/41),HCA早期组31.71%(13/41),HCA中晚期组46.34%(19/41),3组间PVL严重程度、1 min Apgar评分、生后24 h白细胞计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天数、校正胎龄至6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且HCA炎症程度与PVL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374,P=0.016)。结论HCA与<34周早产儿PVL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HCA炎症程度增加,PVL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增加。母亲存在HCA的<34周早产儿随炎症严重程度进展,其生后24 h白细胞计数升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校正胎龄至6月龄时MDI、PDI分数降低。

  • 标签: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胎盘病理检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OPD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州市5个辖区(鼓楼区、仓山区、晋安区、台江区和马尾区)部分40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及肺功能检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COPD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完成调查1 055例,符合COPD诊断者112例,总体患病率为10.6%(112/1 05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0%(70/538),女性患病率为8.1%(42/517);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χ2=27.051,P<0.01)、性别(χ2=4.374,P<0.05)、体质量指数(BMI)(χ2=27.925,P<0.01)、吸烟(χ2=13.900,P<0.01)、儿时咳嗽史(χ2=80.580,P<0.01)、家族史(χ2=42.961,P<0.01)、室内油烟(χ2=13.603,P<0.01)、厨房通风(χ2=12.111,P<0.0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是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福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COPD的总体患病率为10.6%,影响COPD患病的主要因素有男性、年龄大、低BMI、吸烟、有儿时咳嗽史及呼吸病家族史、室内油烟重及厨房通风条件差。COPD的相关危险因素涉及个体、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COPD的防治工作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以降低COPD的患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福州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早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真菌性血流感染者的菌群、科室分布以及耐药性。结果入组192例真菌血流感染者的血培养样本中共分离192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1.77%(61/192),其次热带念珠菌检出率为18.75%(36/192);重症医学科检出率最高为33.85%(65/192)。所有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4.49%(9/192)、伊曲康唑5.73%(11/192)、氟康唑10.94%(21/192)和伏立康唑11.46%(22/192);除两性霉素B外,2016至2018年真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所分离192株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菌率达46.7%。结论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对目前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但耐药率逐年上升,加强监测血培养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标签: 血培养 真菌 菌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凉市2009年4月至2018年3月监测年度流行性感冒病原特征,为本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此期间流感样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犬肾细胞分离培养,从时间、性别、年龄分布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共采集标本5 158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8.71%(965/5 158),其中甲型H1N1亚型、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占比依次为23.79%、35.99%和40.22%。流感病毒年检出率依次为39.32%、10.56%、10.24%、18.38%、15.75%、9.03%、20.98%、12.86%和18.13%;0~6岁组检出率最低,7~17岁组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2月至次年3月;分离到流感病毒110株,分离阳性率15.49%。结论平凉市流感冬春季高发,不同年度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频繁,呈混合流行态势,建议加强冬春季流感防控措施,每年九月上旬为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 标签: 流感病毒 病原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采集2017年山西省网上直报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透析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指标,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110 g/L作为治疗靶目标,整理并分析数据。结果2017年山西省MHD患者平均Hb水平为(107.2±19.2) g/L,Hb总体达标率为45.7%。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使用率为97.6%,铁剂使用率为35.5%,其中68.0%的患者使用静脉铁剂。性别分层显示男性Hb达标率好于女性,年龄分层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Hb达标率呈增高趋势。与Hb未达标组相比,Hb达标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透析龄、使用进口透析器的人数比例、尿素下降率及尿素清除分数、静脉铁剂使用率、左旋肉碱使用率、碳酸氢根、血白蛋白、甘油三脂较高;原发病为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每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剂量、转铁蛋白饱和度≤30%患者比例、甲状旁腺素及C反应蛋白较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静脉补铁、高血白蛋白为Hb达标的保护因素,而高甲状旁腺素、高C反应蛋白为Hb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省MHD患者Hb总体达标率(Hb≥110 g/L)为45.7%。男性、静脉补铁、高白蛋白可能为Hb达标的保护因素,高甲状旁腺素、高C反应蛋白可能为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静脉铁剂、改善营养状态,纠正炎症反应可提高Hb达标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贫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全年因呼吸系统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痰液标本9 491份及配对外周静脉血标本9 491份。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筛选出RSV阳性痰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随机筛选出的RSV阳性患儿外周血标本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Roche E411发光分析仪测定降钙素原(PCT),Roche Cobas 8000 C701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ysmex XN-BN3血球仪检测白细胞(WBC)。结果2018年河北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中RSV阳性检出率为13.08%,不同年龄段患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79.297 6,P<0.000 1),RSV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20.282 7,P<0.000 1),男性患儿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4.552 7,P<0.000 1)。RS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9.49%(366/1 241),其中与RSV发生混合感染的主要为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占12.09%(150/1 241),其次是腺病毒(adenovirus, ADV),占3.22%(40/1 241)。RSV感染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流行趋势一致。RS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组间炎性指标、WBC(P<0.01)、CD4+细胞(P=0.015)、CD4+/CD8+细胞(P=0.016)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RSV是河北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患者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RSV易与HRV、ADV发生混合感染,且河北地区RSV的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RSV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可能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分子流行病学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复合体亚基1(SKA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和24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全血中SKA1的水平,分析SKA1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挖掘Oncomine(v4.5)、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PA)基因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门户网站(cBioportal)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关于SKA1的信息,基于cBioportal数据库中的肾透明细胞癌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χ2检验分析SKA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并采用KOBAS 3.0版在线工具对SKA1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Oncomine(v4.5)数据库中检索到2项关于SKA1 mRNA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共38个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人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进一步检测发现,与正常肾组织相比,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21(-3.56,-1.59) vs. -3.41(-4.55,-1.6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Z=2.282,P=0.022)。利用THPA在线网站分析表明,SKA1蛋白在肾癌组织中呈明显中等强度染色,而在正常肾组织中极少部分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SKA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这一检测结果与mRNA分析结果一致。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SKA1表达水平与AJCC分期(χ2=21.352,P<0.001)、T分期(χ2=19.967,P<0.001)、N分期(χ2=11.323,P=0.003)及M分期(χ2=27.248,P<0.001)显著相关。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外周血SKA1的水平为0.301±0.147,健康体检者为0.162 ± 0.052,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7.360,P<0.001),其水平与AJCC分期(t=2.445,P=0.017)和淋巴结转移(t=2.242,P=0.028)相关,该结果与cBioportal数据库中组织分析结果相符。生存分析显示,cBioportal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SK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关(χ2=22.440,P<0.001;χ2=23.830,P<0.001)。GEO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SK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无关(χ2=0.241,P=0.632)。cBioportal数据库中ROC分析结果显示,选取诊断界值为-0.944时,SKA1 mRNA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1,95%CI为0.972~1.000。对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当诊断界值为0.235时,外周血中SKA1水平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5.8%,AUC为0.837,95%CI为0.761~0.914。KOBA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KA1高表达样本主要富集在染色体着丝粒、微管聚合与解聚调节、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等基因集。结论SKA1高表达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计算生物学 SKA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2E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及遗传特点,分析可能与LGMD2E发病有关的基因。方法收集并分析先证者(中国籍哈萨克族男性)及其患病胞妹(长)的临床资料及遗传特点,获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DNA,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片段分析及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肌肉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证实突变位点后对其父母及两位胞妹相同位点进行测序,并分析其致病性。结果本研究先证者SGCB基因可见一纯合致病变异(c.622-1G>T),其患病胞妹(长)SGCB基因相同位点见同一纯合致病变异,另一胞妹(次)SGCB相同位点见一杂合致病变异,其父母为杂合携带,该变异尚未见文献报道,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其影响mRNA剪接。结论本研究家系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GCB基因变异所引起的LGMD2E型。本研究的发现扩展了SGCB基因突变谱,为LGMD2E诊断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E型 SGCB基因 剪接突变 纯合变异 杂合变异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运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开展调查分析,选取时间是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对全部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研究检测结果。结果: 184例受检者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37.50%,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呈现阳性占据 28.80%。将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 92.45%、 84.73%、 71.01%、 96.52%。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均可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据受检者的实际状况及临床需求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血常规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84 cases of the hospital's income and blood tes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9.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study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Of the 184 subjects, 37.50% were positive by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28.80% by blood smear.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smear cell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ere 92.45%, 84.73%, 71.01%, and 96.5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es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clinical needs of the subject.     Key words: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blood routine test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血常规指标检测的常用方式,可以了解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改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血常规检验方式比较多,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方法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各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 [1]。本文将本医院予以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纳入分析资料,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实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规检验的 184例受检者(选自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归入研究资料,男性和女性之间比例是 95比 89,年龄上限 80岁,年龄下限 21岁,其年龄均值为( 48.63±2.45)岁。受检者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    纳入标准:( 1)受检者自愿参加研究;( 2)受检者需要接受血常规检验;( 3)受检者或受检者家属在医院下发的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字。    排除标准:( 1)受检者的配合性比较差;( 2)受检者的依从性比较差;( 3)受检者存在认知障碍;( 4)受检者存在沟通障碍;( 5)受检者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异常。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采取枸橼酸钠实施抗凝处置,对血液标本按照 800转 /分钟的转速实 10分钟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血液标本需要于室温下 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测定,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方法:收集受检者 3毫升到 5毫升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添加抗凝试管内,将血液标本混合均匀,予以瑞氏法染色处理,之后按照 45度斜角推片制作厚薄适中的血涂片,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目、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等,对测定结果予以详细记录。在检测过程相关操作需要保证严格无菌,且将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予以比较,如果出现检测结果和受检者实际状况不符现象,需要对受检者再次收集血液样本实行血涂片细胞形态测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CT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30例(温州市中医院13例和温州市人民医院17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3例,女7例;年龄为(62±4)岁,年龄范围为27~78岁。患者行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由2位有>20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观察分析图像。观察指标:(1)CT检查情况。(2)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CT检查情况:3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胃底部14例,胃体部10例,胃窦部6例;肿瘤呈椭圆形18例,不规则形12例;肿瘤呈内生型15例,外生型13例,壁内型2例。G1级神经内分泌瘤最大径为(6.8±1.6)cm,其中<5.0 cm 4例,5.0~10.0 cm 4例;G2级神经内分泌瘤最大径为(8.3±2.7)cm,其中<5.0 cm 1例,5.0~10.0 cm 4例,>10.0 cm 2例;G3级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径为(17.8±2.2)cm,其中5.0~10.0 cm 6例,>10.0 cm 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14例,浸润性生长16例。肿瘤边界清晰14例,不清晰16例。CT平扫检查结果示肿瘤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20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等密度9例,CT值为(34.0±3.5)HU;低密度18例,CT值为(16.6±1.4)HU;高密度3例,CT值为(45.3±3.6)HU。30例患者中,瘤内见小点状或小类圆形坏死囊变灶21例;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犯10例;腹腔积液17例。CT增强检查结果示轻度强化12例,CT值为(56.5±6.3)HU;中度强化15例,CT值为(66.0±5.4)HU;明显强化3例,CT值为(76.6±5.8)HU。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23例。8例患者有迂曲血管。(2)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30例患者中,10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4例无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6例肿瘤直径<4 cm,无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治疗。3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GNEN,其中G1级神经内分泌瘤8例,G2级神经内分泌瘤7例,G3级神经内分泌癌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30例GNEN患者中,突触素阳性30例,嗜铬粒蛋白A阳性23例,细胞角蛋白阳性9例。(3)随访情况:3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0~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30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3.3%(13/30),其中G1级神经内分泌瘤、G2级神经内分泌瘤、G3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7和4/15。结论GNEN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病理学分级多见于G3级,以胃底及胃体部多见。CT检查结果示肿瘤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肿瘤易囊变,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 标签: 胃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