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摘要:本文综述了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血小板药物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虽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新型血小板药物不断涌现,本文主要针对抗血小板药物进一步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心脑血管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核抗体谱(ANAs)的检测结果。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260例成年女性ANAs,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成年女性ANAs阳性率为15.75%;随着年龄增长,ANAs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3个年龄分组ANA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s中SSA、RNP和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8%、3.07%和3.63%,其余核抗体阳性率均在3.0%以下。SSA、SSB、RNP抗体异常率>80%,Scl、Cent B抗体异常率>70%,其余核抗体阳性异常率<70%。结论 ANAs检测可筛查成年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评估免疫因素对成年女性生殖方面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门诊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的698张高血压药物处方。统计698张处方的患者情况、药物类别、单品使用情况、用药方案等。结果:本次抽取的698张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中,50-79岁患者占比最高,为高血压主要发病人群。698张高血压处方中,共涉及6个类型、20多品种的药物,CCB、ACEI、β-RB应用频次位居前三。单品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包括缬沙坦、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本次的698张高血压药物处方中用药方案主要为二联用药。结论:本院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较为合理,联合用药情况与标准基本符合。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门诊处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家庭逆力理论构建膀胱癌患者家庭逆力提升干预方案。方法 以WALSH提出的家庭逆力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膀胱癌患者家庭逆力提升干预方案。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 0.7~1.00,各条目重要性或合理性评价的均数为 3.93~5.00,变异系数为 0.00~0.10。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含5个干预模块、13 个干预主题、39项干预措施。 结论 膀胱癌患者家庭逆力提升干预方案以家庭逆力理论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家庭抗逆力 膀胱癌患者家庭 方案构建
  • 简介:摘要泌尿科医生在面对上尿路结石合并长期口服凝/血小板药物患者时,要考虑不停用抗血栓药会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也要权衡原发病与停止抗血栓后继发血栓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应该停用凝/血小板药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长期口服凝/血小板药物患者上尿路结石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尿路结石 碎石术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本研究探讨CD25单克隆抗体在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术(hiBMT)后耐激素的急性移植物宿主病(aGVHD)治疗中的作用。对15例单倍体相合BMT后出现耐激素的Ⅱ-Ⅳ度aGVHD的患者给予巴利昔单克隆抗体20mg,第1、4天静脉点滴,未达到疗效的病人间隔1周后重复本治疗。结果显示:完全有效8例(53.33%),其中4例无病生存,2例生存伴局限性cGVHD,2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部分有效(20%),其中1例无病生存,1例死于aGVHD及感染,1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无效(26.67%)死亡,死亡原因有GVHD、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总有效率73.33%,总生存率46.67%。该药应用安全,未发现输注相关的毒副作用。结论:CD25单克隆抗体对单倍体相合BMT后耐激素的Ⅱ-Ⅳ度aGVHD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总的生存率仍然较低,感染仍然是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环境保护,预防感染极为重要。

  • 标签: 抗CD25单克隆抗体 骨髓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巴利昔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指南推荐凝是VTE的基础治疗,传统凝药物的使用疗效和安全性确切,但是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凝药物(novel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问世为VTE凝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将从临床疗效、安全性、围手术期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新型:口服凝药是否可以取代华法林用于VTE凝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心血管疾病 抗凝药物 临床疗效 凝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 核抗体( ANA ) 和核抗体谱 (ANAs) 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样本 500 份,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检测 1 组( 核抗体检测 ),检测 2 组( 核抗体谱检测 ),检测 3 组( 核抗体和核抗体谱联合检测) ,比较三组的确诊率。结果:检测 3 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检测 1 组和检测 2 组,检测 2 组的确诊率又高于检测 1 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NA 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 ANAs 具有特异性高的特点,二者联合检测可以取长补短,在对 AID 患者的诊断中,可以明显提高 AID 患者的确诊率。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两种方式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探讨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某 院的血液样本进行核抗体和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样本数量为 940 份,通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比其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从检测上看,在 940 份血液样本中确诊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 49 份占比为 5.2% 。从核抗体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上看,为 75.5% ( 37/49 );而核抗体谱得到检出准确率则为 87.8% ( 43/49 );最后,则是两种策略的联合检测,其检出率为 95.9% ( 47/49 )。 结论: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具有准确性上的保障,能减少漏诊、误诊,更好地为患者的疾病治疗、重大疾病预防准备提供支持。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检测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周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交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结果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性交感。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液动力学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肽(CCP)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疑似类风湿患者180例,研究时间为2024年3月—2024年8月,对其进行ANA、CCP、RF三项测定,对比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联合检测和三项指标单一检测的价值。结果: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CCP抗体、ANA、RF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ANA、CCP抗体、RF单一检测(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开展ANA、CCP、RF联合检测,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增强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抗体(ATAbs)阳性和阴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点的差异,明确ATAbs阳性的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NMDA受体脑炎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ATAbs阳性和阴性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ATAbs阳性患者16例,女性11例(68.8%);ATAbs阴性患者37例,女性11例(29.7%);ATAbs阳性组与ATAbs阴性组间女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bs阳性组患者意识水平下降、精神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及癫痫的发生率高于ATAbs阴性组患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驱表现、首发症状(精神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癫痫)、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TAbs阴性组相比,ATAbs阳性组病程中最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高[4(4,5) vs. 3(2,5)],风湿免疫系列抗体异常率更高(50.0% vs. 13.6%),采用2种及2种以上免疫治疗措施比例更高(93.7% vs. 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Abs阳性的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与ATAbs阴性相似,但程度更为严重,且ATAbs阳性患者多合并有多种抗体异常,需要更积极的免疫治疗。

  • 标签: 脑炎 抗甲状腺抗体 桥本脑病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华法林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凝治疗临床观察及治疗不足原因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治疗组)34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脑出血出现1例(2.94%),因病人摔倒后出现,死亡。对照组脑梗死5例(14.70%),其中1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3例多发性基底节区腔隙梗死,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血尿1例,主要为留置尿管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停药1~2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预防持续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效果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异。我国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凝治疗严重不足。

  • 标签: 房颤 华法林 抗凝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不同抗血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搜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口服凝药与血小板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凝药的非随机对照实验,并分析其术后出血、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此次研究。与血小板治疗比较,凝药的出血发生率增高(26.3%比20.3%;OR=1.20,95%CI:1.04~1.39,P=0.01),然而,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药组内,维生素K拮抗剂的全因死亡率低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9.8%比12.9%;OR=0.73,95%CI:0.55~0.97,P=0.03),然而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较,凝药患者出血发生率高;在凝药组内,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比较,维生素K拮抗剂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A、dsDNA抗体、Sm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中应用。方法ANA、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Sm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92例病人中ANA68例,阳性率为73.9%、dsDNA抗体18例,阳性率为19.6%、Sm抗体20例,阳性率为21.7%。结论联合测试可避免因单项检测而出现的漏诊情况,明显提高SLE患者的诊断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ANA 抗ds-DNA抗体 抗Sm抗体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全科护理视角下凝与血小板治疗教育对PCI患者长期预后的积极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教育内容的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及面临的实施障碍和解决策略,研究强调了个性化教育计划、利用多种教育工具和方法、加强沟通技巧培训、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持续的教育和跟踪以及跨专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PCI患者的治疗遵从性,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健康结果。研究证实,全面的护理教育对于优化PCI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 标签: 全科护理 抗凝与抗血小板 治疗教育 PCI患者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继续监测三峡库区丰都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构成、数量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鼠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65只,密度为3.22%;共梳检鼠蚤215匹,染蚤率38.18%,蚤指数1.3,主要为缓慢细蚤(97.67%);黄胸鼠为优势鼠(57.58%),其居住区鼠密度3.29%,总染蚤率为53.68%,蚤指数1.82;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278匹,蚤指数0.09;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库区丰都县尚未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存在鼠疫源地的部分条件,有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 标签: 鼠疫 宿主动物 媒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源地消毒和家庭预防性消毒的日常消毒的方法,进一步加强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法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方法进行消毒。结果在进行个人卫生防护的同时,加强对周围物品和环境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发现病例时,及时的进行隔离处理,减少流感的发生和传播。结论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源地及家庭预防性消毒进行日常消毒,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的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

  • 标签: 甲型H1N1 流感疫源地 预防 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