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马勒《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品。马勒《第八交响曲》虽然不是一首纯粹的复调作品,但是对位化思维已经渗透其中,本文通过研究对位思维进一步探究音乐的内在运动。
简介: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Gubaidulina)是当今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俄罗斯作曲家,也是俄罗斯现代音乐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创作理念和音乐审美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并以高超的作曲技术及富于想象力的个性化音乐语言,创作出了许多当今国际乐坛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古拜杜丽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71年,第二、三弦乐四重奏同创与1987年,第四弦乐四重奏创作与2003年,其中将电子音乐与灯光设计融入其中)。所完成的四首弦乐四重奏作品,风格各异、各具魅力、结构严谨、技法娴熟,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表现出了她成熟的创作理念。本文通过对古柏杜丽娜弦乐四重奏音高组织的逻辑关系及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力求使这种先进的、多元化的创作思维与写作技术被更多的年轻学子所了解与掌握,更好的运用到创作实践当中。
简介:在本文中,笔者所提出的"超像直观的抽象性",是中华元典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原始思维过程中体现出的超像直观的抽象性与西方文化逻辑思维过程中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形成的"抽象性",是迥然有别的.它是在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下所形成的一种纯粹的超像直观的抽象.其逻辑重点侧重于"超像直观".如哲学中宇宙本体论和宇宙构成论中的"道","北宋五子"哲学中宇宙本体论和宇宙构成论中的"气",以及朱熹哲学中的"理"等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获得,其逻辑推理过程不仅是虚化的,甚至是基本省略的.它不仅抛去现象界的逻辑关系,而且连个体经验的类比和归纳亦尽量淡化.
简介:本文认为,当《吕氏春秋》对“适”的概念从“行适”、“心适”、“音适”这三个方面作具体的概念界定时,就已经将一种认识音乐存在的思维模式(甚至文化模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学理的角度看,其概念界定和区分本身,已经具备从“行为、形态、观念”三要素来认识音乐的理论特征,这正是“乐本体”思维模式在两千多年前的具体呈现。本文还认为,在《吕氏春秋》的天道自然观中,音乐的产生具有数理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两个基础,并指出,《大乐》、《适音》诸篇中使用的“和”、“适”这两个概念,都是为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法则而设定的概念,具有不同以往的音乐哲学思维高度。
简介: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体裁形式的拓展、尤其在奏鸣曲式调性结构方面作出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前人所不能及,还对于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体裁音乐中的自身发展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对舒伯特D845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曲式学角度给出“宏观调性结构”思维这一结论和视角,不仅肯定了舒伯特对于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演变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提供了一种关于奏鸣曲式变体及其结构力研究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