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后的疗效分析,为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优质治疗措施与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录的60例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列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使用经皮经肝经胆囊穿刺造瘘术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

  • 标签: 重症结石性胆囊炎 临床疗效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助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ICU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8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实验组(n=44)与参照组(n=44),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美托洛尔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衰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1.82%;实验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美托洛尔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老年 重症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浏览器工作站远程医疗技术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需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的84例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互联网浏览器工作站远程医疗技术的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TRF、PA、TP水平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期水平均明显增加,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78.5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护理中应用基于互联网浏览器工作站远程医疗技术进行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互联网浏览器 工作站远程医疗技术 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重塑、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招募入组11例重症哮喘患者接受BT治疗。治疗分3次进行,间隔3周,依次治疗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及双肺上叶。本研究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法,对治疗前后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组织学染色检测两组左肺下叶气道重塑情况,包括气道平滑肌(ASM)、胶原蛋白在气道壁中的质量占比和基底膜厚度;临床检测评估两组左肺下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血清总IgE、哮喘控制测试(ACT)、简易版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分析气道重塑与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BT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SM质量占比、胶原蛋白质量占比均显著降低[(9.8±2.5)%比(25.8±7.7)%、(12.9±4.0)%比(17.4±5.6)%](均P<0.05),基底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总Ig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T评分和miniAQLQ评分均显著提高[(23.1±1.8)比(13.8±6.2)分、(5.3±1.3)比(3.6±1.5)分](均P<0.05),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M质量占比与ACT评分、miniAQLQ评分、FEV1%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712、-0.557、-0.477,均P<0.05);胶原蛋白质量占比与ACT评分、miniAQLQ评分均呈负相关(r=-0.549、-0.639,均P<0.05)。结论BT可改善重症哮喘患者气道重塑,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气道重塑改善与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热成形术 气道重塑 哮喘控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辅助重症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MV)患者脱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MV的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23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n=63)和HFNC+EDP组(n=60)。HFNC组在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序贯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EDP组:在HFNC组基础上加用EDP治疗,1次/d,每次30 min。结果与HFNC组相比,HFNC+EDP组患者脱机后1、12、24及48 h的氧合指数较高[(209±15)mmHg比(218±18)mmHg,(215±14)mmHg比(222±17)mmHg,(223±13)mmHg比(235±15)mmHg,(236±7)mmHg比(257±12)mmHg;均P<0.05]、脱机时间较短[(13±3)d比(12±3)d,P<0.05]、膈肌移动度增加[(1.94±0.08)cm比(2.91±0.11)cm,P<0.05]、住NICU时间较短[(33±14)d比(28±9)d,P<0.05]、出NICU时格拉斯哥评分(GCS)(5.9±2.1比7.8±0.4,P<0.05)及出院GCS较高(9.9±2.1比11.0±2.0,P<0.05)。结论EDP联合HFNC能增加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膈肌移动度,缩短脱机时间和入住NICU的时间,从而早日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体外膈肌起搏器 经鼻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滴度与重症肌无力(MG)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的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G)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共入组33例MuSK-MG,按照入组时是否曾接受免疫治疗分组,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型对初治(未经过任何免疫性治疗)患者进一步分组。28例患者接受了随访,随访结束时按照MGFA工作组的干预后状态(PIS)进行分组。25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用激素组(17例)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IS)组(8例)。检验MGFA各组、PIS各组之间的抗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治疗前后和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抗体差异用Mann-Whitney U法。结果入组的MuSK-MG中男11例,女22例,发病年龄48(18,73)岁,初治16例,经治(已用过至少1次糖皮质激素或IS治疗)17例,在初治患者中不同MGFA分型的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初治者在随访结束时 MuSK-Ab滴度显著低于入组时(中位数0.87比1.20, P=0.01)。24例(85.7%)达到了良好预后(PIS-PR/MM),1例(3.6%)达到改善(PIS-I),3例(10.7%)病情加重(PIS-W),各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不同治疗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结论在初治患者当中,MuSK-Ab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符,免疫治疗可使抗体滴度下降。抗体的变化与激素用量相关,与预后分级不符。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体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性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哮喘 哮喘慢阻肺重叠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本文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基本框架,以“急性中毒病人的急诊救护”为例,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旨在通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BOPPPS教学模式 高职护理 课程教学
  • 简介:摘要1例69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并丧失、发热、头痛、吐词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抬颈及肢体无力,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新斯的明试验及重复低频电刺激衰减试验均阳性,电生理提示周围神经受损,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并重症肌无力。经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溴吡斯的明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患者吐词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及抬颈无力好转出院。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听神经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11例双抗体阳性MG(double-antibodies positive MG,DP-MG)和80例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DP-MG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与AChR-MG患者和MuSK-MG患者的差异。结果DP-MG组患者的女性比例为7/11,男性比例为4/11,发病年龄为(41±27)年,与AChR-MG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G组和MuSK-MG组眼外肌受累的比例(8/11和52.9%)低于AChR-MG组(83.8%)(均P<0.05)。DP-MG组和MuSK-MG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6/11和61.8%)高于AChR-MG组(20.0%)(P<0.05)。DP-MG组和MuSK-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11和74.2%)低于AChR-MG组(96.8%),DP-MG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5/10)低于AChR-MG组(85.1%)(均P<0.05)。MuSK-Ab滴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6,P<0.05),症状改善后抗体滴度下降。DP-MG组和MuSK-MG组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反应性(2/11和9.1%)低于AChR-MG组(66.3%),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和39.4%)高于AChR-MG组(15.0%)(均P<0.05)。4例DP-MG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各2例。后续随访发现5例(5/11)DP-MG患者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及以上更好状态。结论DP-MG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药理学特征和电生理检查与MuSK-MG类似,但DP-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介于AChR-MG和MuSK-MG之间。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生在肾脏的DLBCL较罕见。本篇报道1例以孕期顽固性溶血性贫血为首诊表现的DLBCL。此患者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展快,呈现恶化趋势,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位,但由于患者重度贫血伴重症肺部感染、贫血性心衰等情况,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为DLBCL。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继发性 肺部感染 贫血性心衰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75例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低于FEV1%预计值≥60%组[M(Q1,Q3),10.00(0,20.00)比0(0,3.75)mg/d、960(320,960)比320(320,640)μg/d、5(4,8)比4(4,5)次/年,13(9,15)比17(13,19)分](P值均<0.05);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0(0,5.00)比0(0,0)mg/d](P=0.009),其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1、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320(320,320)比320(320,640)μg/d、0(0,0)比0(0,1)次/年](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FEV1%预计值≥60%组[FEV1:(1.21±0.41)比(2.26±0.80)L、(1.84±0.73)比(2.30±0.78)L、(1.70±0.66)比(2.38±0.76)L;FEV1%预计值:46.2(38.5,53.7)%比80.8(66.5,93.6)%、60.1(48.2,71.6)%比87.4(68.5,96.5)%、58.5(48.6,74.8)%比86.6(73.0,97.3)%](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T可明显改善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激素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作者: 唐晓 蒲琳 张佳莹 晁灵善 王睿 郭冬 齐慧生 王文生 尹福在 李绪言 李影 袁雪 杜中涛 徐斌 刘景院 阎锡新 孙兵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 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北京 10006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石家庄 05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重症中心,北京 100029,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呼吸科,唐山 063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沧州 061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秦皇岛066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北京 100069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M(P25,P75)描述。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M(P25,P75)为31(28,75) 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 d],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生命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