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所收治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ctDNA MRD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资料、手术资料,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中,糖链抗原242、肿瘤体积、是否有胸膜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随后经多因素分析,肿瘤体积、是否有胸膜侵犯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小残留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示,糖链抗原242在ctDNA MRD的检测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体积和是否有胸膜侵犯,糖链抗原242在ctDNA MRD的阳性表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STAT3信号通路分析IL-23/IL-17A 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L-23+缺血再灌注组、IL-23抗体+缺血再灌注组、IL-23+AG490+缺血再灌注组,经心肌转染后,建立大鼠模型,对不同组别大鼠的炎症因子TNF-α、IL-6、氧化应激SOD活性。结果:建立模型后,相较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L-23+缺血再灌注组的SOD活性明显降低,IL-23抗体+缺血再灌注组组的SOD活性明显升高。相较于IL-23+缺血再灌注组而言,IL-23+AG490+缺血再灌注组SOD活性明显升高,经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炎症反应当中,相较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L-23+缺血再灌注组的TNF-α-IL-6水平明显增加,IL-23抗体+缺血再灌注组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经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IL-23+缺血再灌注而言,IL-23+AG490+缺血再灌注组的TNF-α、IL-6有所降低(P<0.05)。结论:IL-23/IL-17A会加重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这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IL-23对IL-17A的表达也具有调控作用,与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RBD抗体,以及研究IgG、IgM、IgA、总抗体与抗RBD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种1剂次或2剂次志愿者血清样本47例,以及166例完成2剂次接种后的随机血清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类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抗RBD抗体,在不同种类的抗体中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相关性最高,IgA最低。 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便捷、自动化是抗RBD抗体首选方法,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最高,在无法检测抗RBD抗体时可用IgG替代。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简介: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一组。依据患者的病情,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结果在发病<6h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前体蛋白较对照组更高,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较对照组更低,在发病24h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简介:目的建立兔血浆中DL111-IT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方法血浆样品和内标格列本脲经氯仿提取后,选用DiamonsilODS-C18柱(150mm×4.6mm,5μm),乙腈-0.025mol·L-1磷酸氢二铵缓冲溶液(磷酸调pH5.0)(60:4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荧光检测(λex=250nm,λem=332nm).结果DL111-IT在浓度1.00~20.0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6,n=5.高(20.00ng·mL-1)、中(10.00ng·mL-1)、低(1.00ng·mL-1)3个质控样本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3%±1.3%,84.9%±2.7%,85.8%±1.8%,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5%±0.4%,102.1%±1.8%,101.3%±2.4%;日内(n=5)和日间(n=5)RSD分别低于3.0%和7.0%.血浆样品检测限为0.3ng·mL-1(S/N=3),定量限为1ng·mL-1(S/N=10,RSD<7.0%).结论本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为DL111-IT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9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单胎孕妇,采取孕妇的血浆行无创DNA检测,并采集孕妇的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无创DNA检测的结果。结果经无创DNA产前筛查,78例孕妇为唐氏综合征低风险,ll例孕妇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在经无创DNA产前检测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ll例样本中,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有10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l例分析为正常。结论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性及高通量优势,对唐氏综合征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35例TAO患者为TAO组,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无突眼患者3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结果TAO组与对照组的TGAb分别为(0.26±0.02)IU/L和(0.27±0.01)IU/L,TPOAb分别为(0.10±0.01)IU/L和(0.10±0.01)IU/L,TRAb分别为(27.54±4.62)U/L和(11.48±3.55)U/L.TAO组与对照组TGAb、TPO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TRA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Ab、TPOAb对TAO的诊断意义较小;而TRAb对TAO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有较大的价值.
简介: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快速且灵敏的液质联用方法,用于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沙奎那韦的浓度,并将其应用于初步筛选实验,以评价黄酮类化合物对沙奎那韦脑内分布影响的作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沙奎那韦和内标利托那韦通过液-液萃取的方式进行提取,色谱分离过程使用C18反相色谱柱(150mm×2.1mm,5.0μm)。质谱检测过程使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对沙奎那韦和内标进行检测。血浆中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至10ng/mL,其最低浓度为定量下限。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为7.5%–12.1%,准确度介于90.5%与107.2%之间。脑组织中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至10ng/g,其最低浓度为定量下限。方法日间日内精密度为7.3%–11.9%,准确度介于90.8%与107.4%之间。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初步筛选实验,评价了19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沙奎那韦脑内分布影响的作用,结果显示biochaninA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沙奎那韦的脑内分布。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制剂中非法掺入的西药降糖成分的专属性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选用VenusilMPC18柱,以0.02mol/L醋酸铵(含0.1%冰醋酸)-乙腈(45:55)为流动相,对非法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紫外及质谱行为相比较,对非法此类药进行定量测定和定性鉴别。结果在生命糖安胶囊中检出格列美脲,且回收率为98.51%(n=6)。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检测此类保健品制剂中的西药降糖成分。
简介:目的:分析深圳市第八(宝安)人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及基因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间各科室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在所有99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76株,总检出率58.2%;其中2008年组181株、2009年组185株、2010年组210株,检出率分别为62.0%、54.1%、59.0%。,对其中5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TEM阳性40株、SHV阳性14株,检出率分别为71.4%和28.6%。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都较高,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应重视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TEM和SHV基因检出率高,可能与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检测 血脂和血糖水平 在缺血性眼病( IOP )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IOP 组 90 例为 IOP 组,选择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90 例为对照组 。测定所有观察对象的 空腹血糖( FBG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等指标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IOP 组患者 FBG 、 TC 、 TG 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 LDL-C 以及 HDL-C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血糖正常 IOP 组比较,血糖异常 IOP 组 TC 、 TG 以及 LDL-C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 HDL-C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与 IOP 有明显的相关性,血脂和血糖检测对 IOP 的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建议。方法:抽取A医院在16年至18年之间就诊的1000例临床医学检验患者,挑选出错误检验结果的病例,并且依照错误的原因以及导致错误的具体因素,查找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及进行质量控制和解决处理的具体方案。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不符合率为22.75%,总共出现不符合的病例有455例。在不符合病例数当中准备阶段、样本采集阶段、样本处理阶段和设备方法问题,造成的不符合病例数分别达到了63.6%、20.9%、7.7%和7.7%。结论:宏观分析导致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受影响的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部分。在临床实践方面需要综合化的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控制和处理,以便保障医学检验的具体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