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1年1—6月1289份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归、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卢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简介:【摘要】疼痛(Pain)不仅会在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不愉快,还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功能上的紊乱,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对镇痛类药物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在临床上人们普遍使的镇痛药物主要为用阿片类的镇痛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尽管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炎镇痛药物之一。目前,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对其机制的探讨仍需深入。本文通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多种镇痛机制的整理及总结,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镇痛药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药物调配差错进行分析,探究其工作开展原则措施。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0年1月,结束于2021年12月,对1706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药物调配原则。结果:(1)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处方审核对照中,2020年1月-12月处方正确率为96.83%、差错率为3.16%,2021年1月-12月住院处方审核正确率为99.64%、差错率为0.35%,(x2=7.874,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2)30例药物调配差错类型分析中,差错类型主要为药物品种差错、工作人员对药物禁忌知识不熟错误、药物使用方法错误、药物用量错误、药物数量错误为主。结论:对临床药物调配差错进行分析后探究其工作开展原则措施能够降低药物调配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儿童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和特殊反应。其次,分析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按要求用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文章强调了家长和医生在儿童用药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此外,家长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随意购买和使用药品、遵循医嘱使用药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儿童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和特殊反应。其次,分析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按要求用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文章强调了家长和医生在儿童用药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此外,家长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随意购买和使用药品、遵循医嘱使用药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应当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