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中的伊立替康(CPT-11)及其活性代谢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浓度,并对我院基因型指导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方法:以2μg·mL-110-羟基喜树碱作为内标,先用100μL10%高氯酸沉淀蛋白,再用50μL10%高氯酸酸化血浆。采用AgilentZORBAXEclipseC8色谱柱(4.6mm×150mm,5μm)对CPT-11和SN-38进行分离;以0.05mol·L^-1的磷酸二氢钠-腈-三乙胺(75∶25∶0.1,v∶v,磷酸调pH3.0)为流动相;荧光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80nm,发射波长550nm。结果:人血浆中CPT-11和SN-38线性范围均为3-1000ng·mL^-1,定量下限为3ng·mL^-1;准确度分别是98.5%和100.0%;回收率分别是83.8%和84.3%。结论:本方法可靠、简便、快速,可为伊立替康个体给药提供参考。

  • 标签: 伊立替康 SN-38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 简介:目的:评估低碳水化合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体重和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在3个月内对16例成年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予以低碳水化合饮食指导进行减重干预(碳水化合占总供能比20%~40%,蛋白质占30%~60%,脂肪占20%~30%)。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16例参与者体重、体成分、血压等,空腹抽血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肌酐、尿酸和血糖等。结果16例患者采用3个月内的低碳水化合减重干预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等,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骨骼肌含量也呈现一定程度地下降。患者减重干预后舒张压、空腹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而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其是尿素和肌酐的改善并不显著(P>0.05),说明减重过程中采用的特殊饮食模式未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结论低碳水化合饮食可以在短期内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的体重并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

  • 标签: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 减重
  • 简介:化合209是一个新合成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它在体外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化合209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并不明确。本文探究了化合209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相关机制。体外研究表明,化合209可以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化合209可以显著抑制裸鼠HT-29移植瘤的生长,但是对裸鼠体重和白细胞无影响。流式细胞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化合209可将HT-29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同时,化合209能上调体外培养HT-29细胞中p27,cyclinE,CDK2,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在体内瘤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情况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说明,化合20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 标签: 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 化合物209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HT-29细胞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的D-二聚体和血清肿瘤标记(主要检测CEA、CA199、CA724水平)并予以观察组患者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高水平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本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D-二聚体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桃红四汤联合应力刺激对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60例符合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并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叩击组(骨应力刺激仪)、中药组(桃红四汤)与联合组(桃红四汤联合骨应力刺激仪)。术后对患者患肢的疼痛、患者的肿胀程度、负重情况以及骨痂情况、骨折的愈合时间等实施评价,并分析6个月时骨折延迟愈合率及12个月时骨折不愈合率。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11-17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1周及3个月时中药组与联合组在肿痛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叩击组(P〈0.017)。术后3、6及12个月时,叩击组与联合组的骨痂生长及患肢负重情况均优于中药组(P〈0.017)。叩击组、中药组及联合组的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8.32±3.61)d、(98.26±6.24)d、(82.65±3.26)d;骨折延迟愈合率分别为7.5%、25.0%、2.0%;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12.5%、7.5%、2.5%。结论早期运用骨应力刺激仪联合桃红四汤治疗下肢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患者,可加快消除患肢肿胀并减轻术后患肢疼痛,促进下肢骨折的愈合,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率。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应力刺激 骨干粉碎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制备苦参素磷脂复合并对其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剂,苦参素及磷脂溶于溶媒中,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苦参素磷脂复合。并以2.2.15cellline为细胞模型,分别对苦参素磷脂复合的细胞毒性值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苦参素磷脂复合中苦参素的含量为24.86%。苦参素磷脂复合的细胞毒性值为250μg·mL^-1与苦参素相比,苦参素磷脂复合对2.2.15细胞的HBsAg,HBeAg,HBV-DNA值明显降低。结论苦参素磷脂复合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因此乙肝治疗中苦参素磷脂复合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潜力。

  • 标签: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 2.2.15 CELL LINE HBV-DNA
  • 简介:目的观察小枝玫瑰BranchletsRosarugosaThunb.提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造模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8组,分别为模型组,小枝玫瑰水提高、中、低剂量(3.70、1.85、0.93g/kg)组,小枝玫瑰醇提高、中、低剂量(2.75、1.37、0.70g/kg)组和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200mg/kg)组,另取正常小鼠为对照组,造模成功3d后开始给药,每天ig给药1次,共30d.造模后0、10、20、28d血糖试纸法测定空腹血糖;造模后30d,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各组小枝玫瑰提取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其糖耐量,且呈一定量效关系,其中以醇提高剂量效果最好,但不及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结论小枝玫瑰提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小枝玫瑰 四氧嘧啶 糖尿病小鼠 血糖 糖耐量
  • 简介: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肾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检测5种肾毒性生物标志胸苷、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6:1)、LPC(18:4)、LPC(20:5)和LPC(22:5)水平,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对其毒性进行判断;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各组大鼠于取血后处死,迅速取肾脏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结果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毒性.5种中药在给药ld后,生化检测没有发现肾脏损伤,肾毒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发现异常;在给药7天后,SVM的预测结果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均出现肾毒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将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更加灵敏、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肾脏毒性评价,对于临床药源性肾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代谢组学 支持向量机 肾毒性 雷公藤 马钱子 广防己
  • 简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被认为处于一种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因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或血栓并发症是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止凝血因子标志的高低分析其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止凝血功能的异常状态,以便对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预后做出及早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水平变化 患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栓前状态
  • 简介:抗癌药物-聚合偶合的应用是抗癌治疗的一个有效发展方向。抗癌药物-聚合偶合是将适合的聚合载体、生物可降解的连接体以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癌药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新型抗癌药物的发展方向。多聚(L-谷氨酸)-紫杉醇偶合(PG-PTX),将传统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聚谷氨酸接连起来,是抗癌药物-聚合偶合中极具代表性的药物。PG-PTX偶合能够提高紫杉醇的抗癌活性,增强紫杉醇治疗的安全性和效能,以及改善单独应用紫杉醇引起的不良药动学特性等。因此,PG-PTX偶合的应用对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多聚(L-谷氨酸)-紫杉醇偶合物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采用中药贴敷联合桃红四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内所有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即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时间跨度内收治的90例患者,均为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主题中治疗方法的使用及效果,本次试验以对比类型的研究为主。因此,为了分组的公平,排序后单数分到参照组并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双数分到研究组并使用药贴敷联合桃红四汤加减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本研究对相关结果进行详细的统计,同时对其加强分析,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进行统计,对以上数据逐渐分析,并逐个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对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人数42例,参照组有34例,以上统计后的数据进行组间逐一比较,(P<0.05)说明数据之间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缓解情况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的优势(P<0.05),说明数值之间的区别较为显著,还表示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使用桃红四汤加减治疗联合中药贴敷的方法进行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治疗,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今后治疗中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

  • 标签: 中药贴敷 桃红四物汤 骨折 早期肢体肿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联合检测肿瘤标志及生化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6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28例(良性组)、恶性32例(恶性组),均予以肿瘤标志及生化指标检测,对比观察各指标水平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对比肿瘤标志及生化指标水平(CEA、CA199、TP、GLU),良性组显著低于恶性组(P

  • 标签: 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 生化指标 良恶性诊断 胸腹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治疗时,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滴眼液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资料,登记有效并符合实验要求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滴眼液患者的6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状,由医务人员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据患者的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共30眼)与实验组(n=30,共30眼)。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选择自体血清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在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体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治疗时,滴眼液用药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选择白内障术后CED作为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干眼症状体征评分,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干眼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健康人30例并将其作为参照组,均接受止凝血分子标志检测[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止凝血分子标志检测结果均高于参照组,且伴有并发症的观察组患者TAT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的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检测可见,此类人群(尤其是伴有并发症者)凝血系统被激活且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加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

  • 标签: 2型糖尿病 止凝血标志物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的检测分析,即针对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针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的检测分析。结果:从数据可见,在TAT、D-D以及TXB2、vWF上,当Ag升高后,以上指标均升高,具有正相关性。且对于糖尿病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TAT水平高于无血管疾病者。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多有凝血系统激活的问题,且由于血小板活化增加、继发性纤溶亢进等,还会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应当重视相关指标的变化。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验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的检测分析,即针对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针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的检测分析。结果:从数据可见,在TAT、D-D以及TXB2、vWF上,当Ag升高后,以上指标均升高,具有正相关性。且对于糖尿病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TAT水平高于无血管疾病者。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多有凝血系统激活的问题,且由于血小板活化增加、继发性纤溶亢进等,还会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应当重视相关指标的变化。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验学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全面探究黄酮类化合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深入了解其对肝脏微粒体及不同CYP酶的影响以及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体外实验中,通过肝脏微粒体的制备和体外CYP酶代谢活性的抑制实验,详细评估了黄酮类化合对CYP1、CYP2、CYP3家族的影响。动物实验中,以大鼠和Beagle犬为模型,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和组织分布分析,全面揭示了黄酮类化合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情况。综合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为黄酮类化合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药效,药代动力学,体外试验,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及阳性率情况。方法:以2022年05月-2023年1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我院收治的肿瘤疾病患者49例并纳入患病组。选取同一时段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9例并纳入参照组。二组纳入者均同意进行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且检验方法即化学发光免疫法。评析指标:二组的肿瘤生物标志含量、各标志阳性率。结果:在检验后,患病组的肿瘤生物标志含量高于参照组(P<0.05);患病组的各标志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为肿瘤疾病患者诊断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肿瘤生物标志检验能够更好的了解标志含量,反映机体状况,对确诊肿瘤病变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