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小儿哮喘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强化健康教育后的结果及满意度。方法 开展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病例数选取我院随机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将给予强化健康教育的3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给予普通健康教育的30例患儿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种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的应用结果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常规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0%(24/30);且实验组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相比常规组较短,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促进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流程智能导检系统的应用对健康体检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500例选自2022年07月到2022年12月参加的体检,设置为对照组,使用常规人工导检服务;另外500例选自2023年01月到2023年6月参加的体检,设置为观察组,使用全流程智能导检系统,比较两种导检模式的体检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体检护理满意度、投诉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体检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投诉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观察组内中青年与老年体检客人的护理满意度,中青年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开展体检工作时,相比较常规人工导检服务的使用,利用全流程智能导检系统,可改善体检者服务体验,提高体检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投诉事件,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门诊输液患者240名,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120例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1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两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提升到97.5%,满意度达到98.33%,均高于对照组90%和90.83%(P<0.05)。结论:输液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其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从而提升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中各有20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遵医嘱行为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SF-36、疾病知识、遵医嘱行为的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干预方面,可推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患者认知情况、病情等采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联合应用于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上述患者均等分为两组,组别设置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和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无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显著降低,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提高,但组间相比,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疾病知晓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于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中对提高其疾病认知程度、改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影响,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问题及护理宣教的作用。方法:选择样本均来自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社区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选入人数共计120例,依据本次研究需求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运用奇偶数分组原理完成)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及健康饮食问题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宣教措施(观察组),对患者不同干预后血糖水平、健康饮食知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调查收集,并借助统计学系统辅助完成分析检验,观察结果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显优,健康饮食知识评分居高,并发症发生率显低,护理满意度数据呈现较高数值,对比两组间P值均可见﹤0.05标准,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饮食问题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宣教对策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饮食认知,进一步完善患者自我生活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可作为有效宣教手段推广,值得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