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在血液透析滤过中对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A组患者血清钙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磷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钙、血清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组治疗后血清钙治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钙指标,A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治疗前下降,C组较治疗前升高;血清磷指标三组均较治疗前降低,A组最为显著;甲状旁腺激素三组均较治疗前下降,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幅度与钙浓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钙透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转移性钙化及高钙负荷,调节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手术进行对症治疗。术后于不同时间段内采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记录疼痛持续时间。在患者中重度疼痛状态下和疼痛持续30min以上时,予以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VAS评分变化。结果本组患者0时~4时疼痛感最小,疼痛持续时间最短,20时~24时疼痛感最强,疼痛持续时间最久,12时~16时次之。针对性护理前,患者VAS评分6.35±2.02,针对性护理后,患者VAS评分3.70±0.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规律性,强烈痛感多集中于每天的12时~16时和20时~24时,把握好时机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1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窦状卵泡数以及卵巢截面积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效果理想,有利于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三种不同透析模式对低血压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模式不同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高纳组(25例)、可调钠组(25例),三组患者均接受240次透析,分析三种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低血压情况的影响。结果在240次透析中,常规组139例出现低血压;高纳组79例出现低血压;可调钠组19例出现低血压。可调钠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和高纳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三种不同透析模式均可对低血压产生影响,其中通过可调钠模式进行透析可使患者低血压情况的出现减少,应给予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采用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28例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于2015年07月07日至2017年05月15日收治,分为四组,即观察1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1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2组给予头孢唑肟钠治疗,各32例。结果观察1组32例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观察2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1组32例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与观察2组对比无差异,P大于0.05,与对照组1、2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小于0.05;观察2组与对照1、2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小于0.05;而对照组1、2对比无差异,P大于0.05。结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需根据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且在患者可承受花费的前提下获得理想疗效,如阿奇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具有治疗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开展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后,通过不同止血的方式,分析其对患者卵巢近期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开展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的患者30例,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单极电凝止血的方式,为观察组进行镜下缝合的止血方式。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前后的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前期的性激素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通过手术,1~3月期间,观察组的孕酮、雌二醇、睾酮这几方面的水平下降,而促黄体生成素和乱跑刺激素这几方面的水平上升,和手术前进行差异比较,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小于0.01。结论对患者开展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后,通过镜下缝合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近期的影响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管套管的优劣,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第1组24例系选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第2组24例系选用金属气管套管,两组均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周内第1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第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到2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第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内)适合使用带气囊一次性气管套管,2周后推荐使用金属气管套管。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学报编辑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了解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间的差异。结果贵州省部分高校学报编辑SCL-90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躯体化、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编辑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上高于女性编辑;31~40岁组编辑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评分上高于20~30岁组、41~50岁组和51~60岁组;已婚编辑在躯体化因子评分上高于未婚和离异,未婚编辑在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上高于已婚和离异编辑。结论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心理健康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学报编辑人员及管理部门应给予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涉及的老年直肠癌患者例数为92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情况,进行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气腹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1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A组剂量为5.0mg/d,B剂量为10.0mg/d,C剂量为12.5mg/d,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子宫体积、肿瘤体积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且C组的变化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诱导绝经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均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剂量为12.5mg/d时对患者的诱导绝经成功率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式对脑转移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精神障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分为A组、B组,均全脑照射,A组放疗分割方式为40GY/20次/4周,B组放疗分割方式为30GY/10次/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二组患者的精神障碍出现情况。结果经放射治疗后两组均有部分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精神障碍症状,A组患者出现智力下降者6例,B组出现意识障碍者1例,智力下降者23例,癫痫者2例,精神异常者26例,二组实验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临床上对脑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时,很有可能出现放射性脑病,并发精神障碍疾病,这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放疗分割方式为40GY/20次/4周的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症状明显较分割方式为30GY/10次/2周患者减少。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注意放射治疗常规分割还是对减少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有益的。提高了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胰岛素无针注射器在不同剂量注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并与BD针相比较,给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注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0名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志愿者分为5组,每组60人,分别在腹部肚脐周围5cm注射4u,8u,12u,16u,20u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组60人中,30人使用胰岛素无针注射器,30人使用有针注射器(联邦笔HFZSQ-1+BD优锐0.25mm(31G)*5mm超细超短型针),每人注射一次。根据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分别统计无针注射和有针注射疼痛感及局部皮肤反应。结果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注射方法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注射不同剂量疼痛有统计学差异(P<0.001),注射方法与注射剂量协同作用下疼痛有统计学差(P=0.009)。相同剂量下无针注射器注射4u疼痛感最小,注射20u疼痛感最强。结论为了减轻病人胰岛素注射时的疼痛感,推荐在胰岛素注射为4u时使用无针注射器,胰岛素注射剂量大于20u时使用有针注射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66例接受单次腰麻下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腹横肌平面阻滞效果,其中包括A、B两组,各33例,A组(0.5罗哌卡因3mg/kg)、B组(0.5%罗哌卡因1.5mg/kg);分析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与72h内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继而分析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A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辅助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给予0.5罗哌卡因(3mg/kg)效果显著,能有效发挥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下不同止血方式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收并给予胃镜下不同止血方式展开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4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即药物注射组、局部喷洒组、电凝止血组及金属钛夹止血组,每组31例,观察并比较运用不同治疗手段展开治疗的四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后,止血效果以金属钛夹止血组、药物注射组为最佳,之后为局部喷洒组、电凝止血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电凝止血组为最低,随后金属钛夹止血组、药物注射组、局部喷洒组按次序逐渐升高,以局部喷洒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最高(P<0.05)。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方式及药物注射止血治疗方式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为最佳,四种不同治疗方式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电凝止血组为最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不同给药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各16例,予以利培酮片进行常规治疗,Ⅰ组病人利培酮给药方法是1次/d,Ⅱ组病人利培酮给药方法是2次/d。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评估量表(PANSS)评分变化,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PANSS总评分略低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Ⅱ组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不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率为18.75%;Ⅱ组不良反应率为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给药方法不同对疗效、症状改善无明显影响,但一日一次给药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酒精性消化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治疗酒精性消化溃疡的患者1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和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酒精性消化溃疡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比较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应用不同剂量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和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意义,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实验组给予高剂量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黏膜充血等症状消退时间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对照组黏膜充血、发热、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等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比实验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应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更加显著,能显著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