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口学特征下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下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

刘平1,2陈凡莹1(通讯作者)

刘平1,2陈凡莹1(通讯作者)

(1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

(2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学报编辑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了解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间的差异。结果:贵州省部分高校学报编辑SCL-90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躯体化、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编辑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上高于女性编辑;31~40岁组编辑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评分上高于20~30岁组、41~50岁组和51~60岁组;已婚编辑在躯体化因子评分上高于未婚和离异,未婚编辑在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上高于已婚和离异编辑。结论: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心理健康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学报编辑人员及管理部门应给予重视。

【关键词】编辑;高等学校;学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54-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竞争加剧,上班一族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失眠、抑郁、焦虑等)。目研究者对教师、医生、企业员工等群体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的研究[1-4],但对高校学报编辑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高校学报编辑有其一定的职业特点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他们是高校学报从业人员的统称,既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以学校期刊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为主要工作,编辑工作具有严谨细致、繁琐枯燥及长年累月不得松懈的特点且工作大多默默无闻,高校学报编辑在学校有着边缘化的趋势,这种双重的特殊身份往往使一些学报编辑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内心有很多矛盾[5]。

编辑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期工作状态,进而影响稿件的编辑和学报的质量。调查了解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态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选取贵州省部分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进行调查评,旨在进一步了解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为学报编辑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贵州省部分高校编辑73名编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3份,收回73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63份,有效率90%,其中男性27名,女性36名。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自编)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

1.2.2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的经典量表,包含10个症状因子90个条目。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情况。采用1~5级评分(从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评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5]。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不同性别的编辑心理健康采用两独立样本的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婚姻状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F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贵州省部分高校的63名编辑,其中男27人、女36人,未婚10人、已婚49人、离异4人,年龄20~30岁组14人、31~40岁组26人、41~50岁组17人、51~60岁组6人。

2.2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评分比较

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人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评分比较,结果显示SCL-90总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因子评分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人际关系敏感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与未婚和离异组比较,P<0.05;(2)与已婚和离异组比较,P<0.05。

3.讨论

编辑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编辑工作具有严谨、繁琐、单调及周期循环不停歇,另外,编辑的劳动成果又具有隐匿性,往往只是给别人做嫁衣,不被社会所认可,所以编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一系列的不适。本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个别因子上与常模有差异,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编辑人员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强迫行为)、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要低于常模,这与史志兵等[6]发现编辑人员在躯体症状、焦虑、恐怖以及精神病性方面高于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调查结果与其相一致。本研究中编辑的躯体化症状较高,可能与编辑本身的职业特点有关,长期的伏案工作、反复校稿,导致颈椎、腰、背、肩以及眼、脑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出现一定程度的躯体症状。

从不同人口学变量特征上对贵州省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编辑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上高于女性编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援菊[7]和姚仁斌[8]的研究不一致,但与王莹[2]和AholaK[9]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由于男性编辑在工作岗位上相对于女性编辑,更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在家庭方面,又承担着作为男人应该具有养家糊口的担当,因此,在面临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上,男性往往承受着多重的压力,更容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对不同年龄段组编辑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1~40岁组编辑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评分上高于20~30岁组、41~50岁组和51~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莹[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由于该年龄阶段的编辑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期,需要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更多挑战和压力,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投入到竞争激烈的职称和职务的晋升竞争中,这个年龄段编辑们大多都已结婚并生育小孩,但是小孩年龄偏小,读书学习需要家长接送、辅导学习、家庭事务繁杂,所以需要他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都投入很多时间,这样就容易导致精力不足、产生心情紧张、情绪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不同婚姻状况组编辑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已婚编辑在躯体化因子评分上高于未婚和离异的编辑,这可能是由于已婚编辑要比未婚和离异的编辑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以至于精力不足、躯体疲惫,躯体化因子得分偏高。

综上,本研究表明,贵州省部分高校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得分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编辑人员和管理部门都应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编辑人员才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学报的稿件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秋虹,郭宝萍,武昌,等.北京市通州区某国有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7,33(5):733.

[2]王莹,刘新亚,张晓洁,等.肿瘤专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J].新疆医学大学学报,2015,38,(10):1329-1313.

[3]吕应春.科技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N].编辑学报,2005,17(4):300-301.

[4]张秀红,吴琼.辽宁省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243-246.

[5]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

[6]史志兵,王艳郁,孙宏伟.高校校报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903.

[7]李媛菊,张霞,赵秋闵,等.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N].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3(3):327-332.

[8]姚仁斌,俞荷俊,刘畅,等.安微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N].编辑学报,2017,27(4):400-40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7ZC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