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对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为麻风病足底溃疡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所200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总计40例。进行40例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术加行综合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创面肉芽覆盖面积、创面肉芽性质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以及性质积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清创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辅助治疗可以提高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利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霉素检验方法检测梅素螺旋体的结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梅素螺旋体检查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性。 结果 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的准确性,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LISA 检测的方法对于梅毒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准确率相对较高。这对于临床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在就诊后尽快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采血方法在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50例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即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手指末梢血,乙组采用肘前静脉血,丙组采用桡动脉血。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要求患者在前一天晚上不得进食任何食物,并于次日早上八点空腹状况下开始采样。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八项主要参数指标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通过采用甲、乙、丙三组不同采血方式的样品显示:乙组与丙组数据相近,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组的 WBC、 RBC、 Hct、 PLT、 Hb的检验数据显著低于乙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乙组肘前静脉血的采血方式,在临床稳定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更具显著价值。因此,该种采血方式更适合普及,非常适合推广到血常规检验之中。
简介:摘要:从18世纪苯甲酰胺两种晶型的发现,到创新药“优势药物晶型”的寻找,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铺垫,晶型研究已成为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其中从技术层面来说,药物晶型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的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从商业层面来说,晶型的充分研究可以为晶型药物带来更长的专利保护,以获得更久的市场垄断。故,熟识药物晶型技术与晶型药物评价等相关内容,对于药学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总计80例,使用传统方法护理其中40例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40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其划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为70.0%(28/40),血糖控制良好率为77.5%(31/40),对照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为35.0%(14/40),血糖控制良好率为50.0%(20/40);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及血糖控制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优质护理效果佳,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均较高,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非老年人患者(105例),观察组为患者为老年患者(10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经资料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表现以上腹隐痛为主,且出血、穿孔者居多,而对照组则以节律性腹痛为主,同时伴有腹胀,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溃疡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多发于非高位胃溃疡,对照组多发为十二指肠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病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且发病部位集中在胃部,进行临床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机体耐受能力,科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