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基层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基层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角色和实践。首先,基层全科医生负责患者的初步筛查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监测疾病的进展。其次,他们在患者教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风险和自我管理技巧。此外,他们与多专科医生合作,协调综合治疗,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医疗护理。最后,基层全科医生还在患者健康促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综上所述,基层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多重角色和实践对于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慢性病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中,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模式,让许多低龄人群也患上各类慢性病,早期的干预措施是减少和降低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探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管理对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意义,构建科学的医疗模式,加大健康教育的普及力量,进一步强化人们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达到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目的。本文主要对慢性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强化与实践意义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内科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心内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并实施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内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能力,同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方法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我院一段时间以来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对其开展临床医学观察。通过纳排标准筛选出其中的42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药物治疗)和控制组(关节镜手术)。结果:控制组患者在治疗后当天疼痛效果就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一般组患者改善效果一般,在治疗后24小时一般组患者疼痛平均分为37.65±7.28分,而控制组患者仅为23.47±6.18分(P<0.05)。并且我在我院对患者术后的回访中发现,回访10个月以后,一般组中有6名(28.6%)患者复发,而控制组仅有1名(4.8%)患者复发(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采用关节镜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比仅使用药物控制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并且患者整体感受良好[1]。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对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为麻风病足底溃疡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所200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总计40例。进行40例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术加行综合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创面肉芽覆盖面积、创面肉芽性质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以及性质积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清创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辅助治疗可以提高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利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中医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治疗的腰椎后关节紊乱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医推拿治疗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2周,3周以及4周的疼痛评分,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霉素检验方法检测梅素螺旋体的结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梅素螺旋体检查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性。 结果 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的准确性,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LISA 检测的方法对于梅毒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准确率相对较高。这对于临床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在就诊后尽快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采血方法在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50例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即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手指末梢血,乙组采用肘前静脉血,丙组采用桡动脉血。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要求患者在前一天晚上不得进食任何食物,并于次日早上八点空腹状况下开始采样。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八项主要参数指标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通过采用甲、乙、丙三组不同采血方式的样品显示:乙组与丙组数据相近,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组的 WBC、 RBC、 Hct、 PLT、 Hb的检验数据显著低于乙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乙组肘前静脉血的采血方式,在临床稳定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更具显著价值。因此,该种采血方式更适合普及,非常适合推广到血常规检验之中。
简介:摘要:从18世纪苯甲酰胺两种晶型的发现,到创新药“优势药物晶型”的寻找,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铺垫,晶型研究已成为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其中从技术层面来说,药物晶型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的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从商业层面来说,晶型的充分研究可以为晶型药物带来更长的专利保护,以获得更久的市场垄断。故,熟识药物晶型技术与晶型药物评价等相关内容,对于药学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