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脾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100例脾肾阳虚证T2DM患者于20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运脾法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夹瘀证的疗效。方法将6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夹瘀证患儿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以益气活血运脾为法,予自拟中药方口服,同时配合捏脊疗法。对照组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观察2组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和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发病次数较本组治疗前均减少(P〈0.05)。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发病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肺炎发病次数治疗前后差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痛拒按、面色少华、纳呆食少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减少(P〈0.05),倦怠乏力、便溏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腹痛拒按、面色少华、纳呆食少、倦怠乏力、便溏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痛拒按、面色少华、纳呆食少、便溏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倦怠乏力评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运脾法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风温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风温痰热壅肺证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比较两组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气道炎症指标、风温痰热壅肺证治疗总效率。结果:观察组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患者气道炎症指标、风温痰热壅肺证治疗总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对于风温痰热壅肺证的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失,控制机体炎症和提高疗效。
简介: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法干预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疗效以及对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祛瘀中药,对照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安慰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积分,血清HMGB1值。结果治疗组45例中,临床控制11例(24.4%),显效12例(26.7%),有效18例(40.0%),无效4例(8.9%),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中,临床控制4例(8.9%),显效12例(26.7%),有效20例(44.4%),无效9例(20.0%),总有效率80.0%。经秩和检验,Z=-2.232,P=0.026,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的组别和观察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的交互作用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咳嗽、喘息、腹胀、便秘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MGB1治疗后治疗组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法可以提高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的疗效,改善发热、咳嗽、喘息、腹胀和便秘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解毒祛瘀法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解郁止泻方配合耳穴按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自拟疏肝解郁止泻方辅以耳穴按压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持续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患者饮食状况、工作状况、日常行为、精神状态、情绪状况、睡眠质量等六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高于对照组的56.9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见异常,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拟疏肝解郁止泻方辅以耳穴按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由急诊收住院的98例CAP(痰热壅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予抗感染、退热、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于用药7,14d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胸痛、咳嗽、口干、痰黄稠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咳嗽、口干、痰黄稠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片炎症吸收天数为(12.25±8.37)d,对照组为(16.42±11.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期间患者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CAP(痰热壅肺证)疗效可靠。
简介: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治疗组324例给予消栓肠溶胶囊和复方地龙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07例给予消栓肠溶胶囊模拟剂和复方地龙胶囊,连续使用(28±1)d,并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8±1)d、发病(90±2)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证候及安全性指标进行采集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降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组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2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尿常规等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气虚血瘀症状,其疗效优于复方地龙胶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自拟金芪降糖经验汤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气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探究其对患者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2例气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内服,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自拟金芪降糖经验汤剂内服。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监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重点探究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1.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1.7%(P〈0.05),且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观察组患者的糖脂代谢经治疗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经治疗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相关指标如6-酮-前列腺素1α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而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栓素B2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4)观察组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自拟金芪降糖经验汤剂联合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其能改善气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抗炎能力突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