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调查样本,对所有患儿治疗方式进行整理,统计患儿治疗效果,针对治疗后病情改善不佳且平均住院时间超过7天的患儿进行调查,明确疾病治疗影响因素。结果:85例患者中痊愈者58例、病情改善19例,治疗无效者8例,无效率为9.41%,有效率为90.59%。轻症组患儿口腔溃疡、反复发热、嗜睡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血糖超过10mmol/L、呕吐、首次注射免疫球蛋白无效、肠道病毒71型感染比例以及患儿体温峰值、发热时间与重症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腹泻、心电图异常以及干扰素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整体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中要合理使用免疫球蛋白。
简介:目的:观察拔毒生肌散在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性足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在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内治基础上,外治统一使用碘伏、3%过氧化氢(双氧水)消毒液、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面常规消毒。对照组常规外科消毒后给予敷料包扎固定。观察组常规外科消毒后拔毒生肌散外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积分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拔毒生肌散在糖尿病性足病溃疡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周期。具有作用快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运用方便,便于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优点。在治疗糖尿病足病溃疡有着独特的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消渴病( 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消渴病( 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 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27例,对照组 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较好,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消渴病( 2型糖尿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应该广泛推荐运用。
简介:目的:考察夏枯草水提物(PV)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C57小鼠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NPDR)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连续5d腹腔注射STZ制备C57小鼠糖尿病模型,进而诱导建立糖尿病并发症NPDR实验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PV低剂量组(100mg/kg)、PV高剂量组(200mg/kg),另设有一组小鼠腹腔注射溶媒对照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小鼠末次腹腔注射STZ后1个月灌胃给药PV或生理盐水,连续1个月。采用视网膜组织伊文氏蓝渗漏实验检测NPDR小鼠中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的表达,并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转录激活。结果: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中伊文氏蓝渗漏值明显升高(P〈0.001),而PV高低剂量组均对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01);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PV高低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b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而PV高低剂量组Iba-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hospho-p65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01),胞核中p65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1);而PV高低剂量组中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结论:PV能改善STZ诱导C57小鼠NPDR,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NF-κB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减少了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缓解了STZ诱导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的炎性损伤和BRB的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