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寻求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测井替代指标是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测井曲线是地层岩石学、岩石物理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反映,具有连续性好、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为反演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松科1井作为专门为研究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重大地质事件与古气候变化而部署的一口科学探索井,具有系统的岩心资料和较完整的测井系列资料。文中在对松科1井南孔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论证了钍/钾比(Th/K)可以作为指示气候变化良好替代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时期的气候干湿变化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从泉头组3段—嫩江组2段沉积时期气候总体表现为从潮湿向半干旱转化的趋势,垂向上可划分为3个完整的干湿变化旋回。这一研究结论与前人在松辽盆地南部采用古生物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表明根据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统计得出的Th/K值可以作为反演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

  • 标签: 古气候变化 松辽盆地 晚白垩世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年10月出版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年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类、地质学类和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和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Ⅰ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与实测孔隙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 标签: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 简介:中国具备良好的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中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和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和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的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的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寺剖面烃源岩的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古氧相 微量元素 综合替代指标 评价体系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典型古土壤一风成砂剖面的释光(OSL)年代测定和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析,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年尺的气候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除Co、Rb、Sr和Ba以外的12种微量元素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较显著,其含量变化曲线上的峰值段对应于古土壤层而谷值段对应于风成砂层,这一现象可作为气候暖湿、冷干波动的标志;区域金新世气候变化可分为以下阶段:11.8—10.0ka气候寒冷干燥,10.0~9.2ka气候逐渐趋于暖湿,9.2~4.6ka气候相对冷干,4.6~0.7ka气候相对暖湿,0.7ka以来气候明显寒冷干燥;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中存在8次寒冷事件,与青藏高原和北大西洋揭示的寒冷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共和盆地千年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 标签: 共和盆地 风成沉积 微量元素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 简介:系统地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以我国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进行了多点统计学随机建模的实例分析.多点地质统计学为储层随机建模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该方法综合了基于象元的方法易忠实条件数据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易再现目标几何形态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的基于变差函数的二点统计学不能表达复杂空间结构和再现目标几何形态的不足.通过理论与实例研究,分析了目前多点统计学尚存在的问题(包括训练图像平稳性问题、目标连续性问题以及综合软信息的问题等)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几何形态 明化镇组 随机建模 储层 新近系
  • 简介:团簇同位素指的是含有2个及2个以上的重同位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同位素体。团簇同位素的数值定义为同位素体的相对丰偏离随机分布状态的程度。测量该相对丰较低的同位素体需要高精度的质谱仪,难点在于利用同位素组成已知的参考气体和不同同位素组成的加热气体,以获得绝对参考体系下的数值。团簇同位素体的相对丰非常低,但是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碳酸盐矿物中^(13)C^(18)O^(16)O的丰对温度具有敏感性,而与矿物的全岩同位素以及矿物形成时期的流体性质无关,因此可以利用测量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来获得矿物的生长温度,再利用矿物的氧同位素(δ~(18)O),根据传统的氧同位素温度计原理,可以进一步获得矿物的生长流体(水)的氧同位素。目前,团簇同位素温度计已经在古气候(温度)重建、古高度恢复、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以及甲烷的成因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评估深埋高温过程引起的C-O化学键重置对碳酸盐团簇同位素的影响、测试仪器产生对团簇同位素的非线性误差校正、以及其他丰更低的团簇同位素体或大分子的团簇同位素的测量,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团簇同位素 同位素体 碳酸盐 古温度计 甲烷
  • 简介:传统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的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的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性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的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的岩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厚度和层数的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等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性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其准确率在75%左右,可见该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三角洲 沉积亚相 岩性统计 定量判别
  • 简介: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薄片镜下观察、岩心物性分析、测井曲线交会、地震速度反演等作为手段,对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的类型、成岩储集相的地质与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优质成岩储集相的演化序列与平面分布开展了半定量—定量研究,以期深化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地质理论和指导该地区气田的高效开发。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即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微孔成岩储集相、强压实致密成岩储集相和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采用声波、密度、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交会的方法可有效识别各类成岩储集相。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物性最好,为优质成岩储集相,其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孔隙3%~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沉积因素和构造因素对其平面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 标签: 大邑构造 须家河组 成岩储集相 多尺度资料 半定量—定量研究
  • 简介: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的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本文在介绍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及旋回频率曲线的方法原理基础上,利用旋回频率曲线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的幕式聚煤作用,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聚煤作用幕。识别出了不同时期聚煤作用幕的聚煤范围。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期次的聚煤作用幕,得出了不同期聚煤作用幕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6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的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的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的变化。

  • 标签: 旋回频率曲线 幕式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二叠世 贵州 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