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穿戴题纲》的年代问题《穿戴题纲》记载的是清内廷戏剧演出时人物的穿着及装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研究清代内廷戏剧演出活动包括戏剧人物的扮相、剧目及其声腔的史料。笔者在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看到两套《穿戴题纲》,一套是齐如山先生的过录本,另一套是傅惜华先生的过录本。原本藏故宫博物院。笔者曾将这两套作了对照,内容完全相同。《穿戴题纲》共上、下两册,上册是“节令戏、开场戏、弋阳腔、(目连)大戏”,是宫廷特有的昆、弋腔节令,庆典,开团场等吉祥戏。下册是三百一十二出“昆腔杂戏”,大多为元明杂剧、传奇里的折子。
简介:在北魏至隋唐时期,仿佛音乐已发展到黄金时代,达到了鼎盛阶段。众所周知,宫廷音乐从七部音乐到十部音乐,来自佛教国家或以佛乐的模式建立起来的乐队竞达六、七之多。佛道及其音乐的兴衰都与官府的态度有极密切的关系,在文献中曾有大量记载。如《洛阳伽蓝记》描写的景云寺:“至于大斋,常设女乐,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以足尼寺,丈夫不得入,得往观者,以为至天堂。”景明寺:“梵乐法音,恬天动
简介:本文从研究生教学中普遍遇到的有关教学的授课方式、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所授的专业、学科的文化归属和导师本人的学术经历及其研究进路等5个问题切入,由外及内,层层深入,反思研究生教学.
简介: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包括戏剧改良在内的文学改良运动。梁启超、蒋观云、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依等人在《新民丛报》《新小说》《月月小说》《二十世纪大舞台》上纷纷撰文,提倡戏剧改良,鼓励运用戏剧来铸冶国民性格。
简介:扬琴作为民族音乐中的一件颇具特色的乐器,与地方戏曲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扬琴的加入,既丰富了地方戏曲音乐的美感与厚度,又将传统唱腔重新阐释与演绎,使得地方戏曲风格多变,更富于表现力。本文着重通过粤剧、越剧与蒲剧举例说明扬琴在地方戏曲音乐伴奏中的风格技巧。
简介:假面剧是朝鲜民族传统演剧之一。早在上古时期就以无意识演剧形态存在于原始先民的祭祀仪式(夫余的“迎鼓”、高句丽的“东盟”、獩的‘“舞天”和马韩春秋祭)之中。三国时期(高句丽:前37-688;百济:前18-925;新罗:前57-1392),它存在于高句丽的杂戏、百济的伎乐、新罗的假面舞中。高丽时期(918--1392),继承新罗的歌舞百戏,不但促进了规式之戏的发展,也促成了笑谑之戏的展开,使百戏之中的调戏臻于发达,孕育了朝鲜朝山台督监系列剧的形成。
简介:高甲戏柯派女丑是高甲戏主要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行当之一,在中国戏曲丑行中也是独树一帜,她以其独特的表演形态,自成一派。从舞蹈的视角看,本文对高甲戏柯派女丑表演的舞蹈形态之程式化特征、"手舞"之符号寓意、"足蹈"之形式意味、舞蹈语言形态之"动力定型"四个方面进行舞蹈形态的分析,一方面从理论上梳理和界定柯派女丑的动作语言体系,另一方面从实践上为中国戏曲"丑"行的表演提供借鉴和支持。
简介:曲牌,亦称曲牌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独特乐曲形式。本文将众多的曲牌放在传播视野中进行考释研究,通过追源溯流的探寻,力求找出各种曲牌及其变体的血缘关系。作者从一、曲牌音乐传播历史及途径;二、同宗曲牌音乐与异宗曲牌音乐;三、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多向互易移植的变体;四、曲牌音乐的千变万化与其特有的音乐创作思维;五、在“论”与“证”相结合的考释中探寻曲牌音乐的传播发展路径(结语)等五个方面,对曲牌的传播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简介: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管”而不“理”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形势。现如今,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性地开展教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纵观我国现今的平面设计,大部分设计师未意识到平面设计处于一个被动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发生在几年前的“山寨文化”趋向,殊不知,“山寨文化”的发展如果能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平面设计领域的创新,对培养良好的消费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山寨文化”现象分析了“山寨”的本性特征。并对“山寨文化”的兴起给平面设计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探讨了它的积极意义,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最后作出个人评价。
简介:<正>与中国戏曲最接近的西方艺术形式,大约可算歌剧了.难怪西方人把京剧称为“北京歌剧”(PekingOpera)或“官话歌剧”(MandarinOpera).英文Mandarin除指官活、国语即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外,主要的词义是清朝的官僚.据考证Mandarin可能是“满大人”的音译.我于是忽发奇想,也许晚清来华洋人常由花翎顶带的清朝官吏陪同观赏京戏,久而久之,他们就把京剧称为“满大人歌剧”了.是否如此,姑立此存照待考。沪剧被称为“上海歌剧”(ShanghaiOpera)越剧和粤剧同音,为区别起见,分别译为“绍兴歌剧”
简介:
简介: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西厢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这不仅因为它是“天下夺魁”的元杂剧的杰出代表,具有超时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由于它在明清两代掀起了广泛的“《西厢》热”,在文本印刷出版、舞台演出、批评和作品改编各方面,都取得了其他戏曲无法比拟的成就。然而,20世纪的《西厢记》研究是否与这一情况相适应?本文试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厘清百年《西厢记》研究的基本状况。
简介:<正>《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诗经》产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搞清它与音乐的关系,无论是对于认识当时诗歌的性质和特点,还是认识当时音乐的面貌和发展水平,进而研究中国音乐史都有一定的作用。出于《诗经》的搜集、整理以及孔子“正乐”、“删诗”等与当时的音乐发展具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因而揭示《诗经》
简介:公元274年(西晋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为正雅乐设计笛律,并宣称,依据笛律制作的十二支笛,每支都能与所对应的律吕相应,并当场制作大吕笛作了验证。荀勖"笛律"是古代一篇极为重要的笛子制作工艺文献。由于它涉及许多声学问题,故而破解荀勖"笛律"存在着不少难题。本人根据自己四十年来研究和多次制作校验的体会,对荀勖"笛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谈点体会。
简介:HistoricalEthnomusicology强调"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和观念,既是对民族音乐学仅关注"共时"性的反思,又是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完善的途径,因此受到中国音乐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提出采用"历史民族音乐学"或"历史音乐人类学"学术译名的建议,归纳HistoricalEthnomusicology理念下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发展趋势,并积极反思"历史民族音乐学"在彰显自身优势的同时所暴露的局限性,从而让"历史民族音乐学"在音乐学领域中走得更好、更远。
简介: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看待事情的方式。因此,音乐教学既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开展素质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互动是新课标对中学音乐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改变旧的灌输式教学给音乐教育所造成的种种弊病。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能够让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实现互动互学,从而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
简介:本文提出应用"软"系统方法论对声乐艺术进行研究.从声乐艺术研究的现状,系统方法论,以及"软"系统方法论对于歌唱活动研究的作用等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
简介: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俄艺术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也在愈加强烈,而油画艺术也正朝向创新发展理念过渡转变,进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冰雪油画艺术。本文主要针对中俄冰雪油画艺术存在区别及创作风格展开深入化阐述对比,进而便于充分挖掘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油画创作技巧,能够真正感受到其所带来的文化魅力,从而为中俄两国油画艺术朝向更好前景发展提供切实可行参考性价值。
简介:本文为作者所撰系列论文的第一部分。刘念劬是我国著名的中年作曲家,1987年曾任同年举行的“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所编的文化名人录均收有介绍他的专条。本文是他从一个作曲家的角度所表述的对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的看法和探求。
《穿戴题纲》的年代问题及剧目研究
道教音乐与佛教音乐的比较研究(续)
研究生教学:深陷其境的反思
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监管机制研究
扬琴地方戏曲风格演奏技巧研究
韩国河回别神祭假面戏传承研究
高甲戏柯派女丑表演的舞蹈形态研究
音乐传播视野中的曲牌考释研究(上)
新媒体背景下教务管理的创新研究
“山寨文化”视野下的平面设计研究
美国的《歌唱研究与应用声乐教学杂志》
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20世纪《西厢记》研究述评
《诗经》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荀勖“笛律”暨“泰始笛”研究
基于Histarical Ethnomucicology理念的学术研究思考
中学音乐课堂的互动教学研究
“软”系统方法论与声乐艺术研究
中俄冰雪油画艺术绘画语言比较研究
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