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根据以下三个基本前提来看待俄中经济联系问题:第一,地理、历史和地缘政治现实使我们必然与中国合作.第二,中国在与俄罗斯的交往中无疑地追求其与我不同的政治利益,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扩张是客观现实,我们应当考虑到这一点.第三,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相互依赖,双方一系列市场不能缺少另一方面独立存在.1993年阿穆尔州与中国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列数字说明:中国工人在我们这里完成了金额为55亿卢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占全部建筑安装工程的3.8%.收割了200吨大豆,占1/600.收获蔬菜700吨,占1.3%,400吨爪类作物,占24%.生产了3—4百万块砖占2%.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对全州的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简介: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海洋强国"明确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海洋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做出总体规划。在这前后,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如何落实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本质上,这也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观念与方法论问题。就此,本文在梳理与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识基础与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进而就中国"海洋强国"的哲学内涵进行概括。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意识普遍觉醒和承继传统海洋认知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和合"观念基础及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逻辑。因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在观念上以和平与合作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开放为准则,而在海上竞争层面则强调对话与规则。
简介:文化巨人鲁迅先生不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旧体诗创作中的许多篇章都堪与我国古代大诗人的作品媲美,取得很高的成就,给我国旧体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人们的盛赞。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唐代李商隐的诗对鲁迅旧体诗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追寻李商隐诗对鲁迅旧体诗影响的轨迹,即揭露弊政、讽刺丑恶,以一位现代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李商隐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美的诗风,登上自己旧体诗创作的顶峰。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古代灿烂的文学遗产,繁荣新时代的诗歌创作。
简介:Since2016,theUnitedKingdomhaschangeditspreviousstanceofnottakingsidesintheSouthChinaSeaissue,andstartedtopressureChinainhighprofile.Severalseniorofficials,includingtheprimeminister,havevoicedtheiropinionsonSouthChinaSeadisputesandthefreedomofnavigation,demandingChinaabidebytheawardoftheso-calledSouthChinaSeaarbitration.In2018,theUKsuccessivelydeployedthreewarshipstotheAsia-Pacificregion,withtheHMSAlbionevensailingintotheterritorialwatersofChina’sXishaIslands(ParacelIslands)withoutpriorpermissiononAugust31,makingittheonlycountrybesidestheUnitedStatesthatconductsfreedomofnavigationoperations(FONOPs)tochallengeChina’slegalregimeandclaimofterritorialwaters.TheseactionsindicateashiftoftheUK’sSouthChinaSeapolicy.
简介:微区域是全球化、新区域主义与跨境联系综合作用的产物,建构了以次国家层次为基本单元、以跨境联系为基础的区域互动新层次.本文通过剖解区域层次构成,厘清了微区域与区域、次区域等的关系,并将微区域主义区分为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合作两大维度.指出,当前重跨境经济合作、轻跨境安全合作的现状会致使经济合作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会导致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负相关.东盟“增长三角”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域自主与国家安全是“增长三角”产生的安全诱因;综合安全与伙伴关系是“增长三角”发展的主要安全推力;而开放治理与“搭便车”可能成为“增长三角”深化的潜在安全阻力.
简介: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的“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的转型,形成了新的同盟、准同盟和潜在同盟的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的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解构和重构需要中美找到新的战略共识,并对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