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晚年,共二十七章,皆阐发己见之作,成为苏氏《论语》学流传至今完本,体现了苏氏蜀学特色。

  • 标签: 《论语》学 拾遗 苏辙 诠释 苏氏蜀学 《春秋传》
  • 简介:"复仇"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话题。《驳复仇议》一文借实际案例传达出柳宗元对"复仇"深刻思考,且与陈子昂《复仇议》、韩愈《复仇状》遥相呼应。柳宗元深厚公羊学修养,立论高度与持论魄力,以及唐代尚侠社会氛围都是此议能够流传千古原因所在。同时《驳复仇议》一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社会关于礼、法问题热烈讨论,从中可以窥见士人法律意识普遍觉醒,以及对于如何恰当地调解礼、法冲突,构建司法原则大胆尝试,其背后文化意蕴十分丰富。

  • 标签: 复仇 柳宗元 公羊学 礼法 侠义
  • 简介:<正>由早期朴素阴阳说到战国以后哲理化了阴阳学派之间,也一个由此及彼过渡中间环节至今尚未弄清楚,那就是道家、阴阳家以及《易》学是怎样互相衔接、交汇、渗透、融合呢?是什么人完成这样一项工程呢?它们交绥点在哪里?其后又发生了哪些流变?这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我认为,稷下环渊是一个值得注意关键人物。本文将对其人、其学、其书及其后学某些问题作扼要论述、考察其渊源、流变脉胳和走向。这个尝试虽有些大胆而唐突,却值得试一试。

  • 标签: 阴阳学派 阴阳说 阴阳学说 老子 哲理化 阴阳家
  • 简介:双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语境参数,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成功以及满足条件不完善刻画。由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改进方案。首先,我们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其次,我们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主要内容。再次,我们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介绍对双时间参数理论修正方案。

  • 标签: 时间参数 时间逻辑 行事行为 2001年 语义解释 群体行动
  • 简介:唐初易学呈现出融合汉魏特色,孔颖达《周易正义》是其杰出之代表.孔疏认为易道“备包有无”,孔疏中“无”不是单纯某种实体或属性,它具有多层含义,是对汉易元气发生论和玄学易无本论融合创造,是其易学形上学;而“有”就是宇宙万有,孔疏将宇宙万有统摄于易象之中,认为易象是宇宙万有的符示涵摄者,由之提出了灵活开放易象观;以之为基础,在乾坤父母说之上将易学六十四卦系统诠释成了一个流变互通意义世界.

  • 标签: 易道 易象 乾坤
  • 简介: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意义上超越现世宗教品格.

  • 标签: 儒学 宗教功能 道德伦理 内在超越
  • 简介:张之洞与江苏近代工业兴起唐文起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为了推动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究,全面探讨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贡献和地位,吸取其历史经验教训,于1997年5月在石家庄举行了“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本人对张之洞...

  • 标签: 张之洞 近代工业 中国近代史 张謇 工业史 缫丝厂
  • 简介: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权”观念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权”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权”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权”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权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选择 孔子 孟子
  • 简介: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科学哲学及与之相关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引入,科学不再被简单地视为正确知识体系以及哲学原理例证或其新范畴来源;科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曾经使中国科学哲学在突破思想壁垒过程中较为便利地取得了旨趣合法性,但中国科学哲学家们很快把对普遍性寻求纳入到根植于本土知识与文化需求“从中国走向世界哲学长征”之中。

  • 标签: 科学社会学 活动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科学哲学家 哲学原理 知识体系
  • 简介:道德中心问题是善.在儒家文化体系里,善、仁与圣都具有这一含义.善何以可能这一道德哲学问题,在儒家思想体系里,也就演变为仁、圣何以可能问题.仁本义是爱亲人,因此,爱亲人孝自然成为儒家思想基础.而将仁爱上升为博爱众生,则为圣.因此,圣不仅是道德理想,同样也是政治理念.仁与圣实现,在孔子那里,依靠忠恕,推己及人;在孟子那里,则为推恩.以自我情感为基础发生情感转移,休谟称之为同情.因此,聚合理念与生理因素同情是孔、孟善何以可能基础.同时,这也揭示了道德发生机制.

  • 标签: 儒家 同情
  • 简介:《孙子》对周朝兵学批判与继承刘庆周朝兵学是《孙子》问世之前长期统治华夏战争舞台主导性军事学说,也是到目前为止所知中国古代最早比较成熟兵学理论。据史籍载,周朝建立后,曾设有处理日常军事事务专职武官“司马”,同时形成了规定如何行军打仗“司马之...

  • 标签: 《孙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学 周朝 《司马法》 诸侯国
  • 简介:在孔子思想中,诚信作为一项重要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每一个人而言,它是人自身安身立命、成就事业基础和条件;就人们之间关系而言,它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重要纽带;就经济和商业活动而言,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障其健康有序运行前提;就社会政治领域而言,它是基本立国立民之道,是一个社会文明繁荣、稳定发展重要保证。今天,在诸多生活领域出现所谓“信用危机”情况下,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孔子诚信思想,深入挖掘传统诚信资源,确立诚信观念,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对于克服经济活动、人际交往和政府行为中信用危机和失信现象,对于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都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 标签: 孔子 儒家 诚信 道德规范
  • 简介:一走出“轴心文明”20世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具有很强解释力原创概念:“轴心时代”,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副产品:“轴心文明”与“轴心意识形态”。

  • 标签: 哲学对话 道德形态 人类文明史 精神 伦理 雅斯贝尔斯
  • 简介:<正>“认识你自己”,这是西方哲学对人第一要求。相对于此,东方儒家哲学则以“成就你自己”为首要关注之点。从先秦开始,儒家哲学思考便指向了成人(人格完善)。作为宋明时期新儒学,理学同样受到了这一思维传统制约。当然,较之先秦儒学,理学对人格考察无疑更为深入。

  • 标签: 人格境界 理学家 儒家哲学 朱熹 成人 价值理性
  • 简介:道德究竟根源于我们理性还是情感?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主流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一直主张前者。当代著名美德伦理学家斯洛特(MichaelSlote)则主张后者。他认为人类天生移情能力或移情反应,而不是理性或外部世界某种原因(如幸福或效果),才是我们理解道德、辩护道德和解释道德语义最终依据。他将这种理论称之为“道德情感主义”。

  • 标签: 情感主义 斯洛特 道德 理性主义 哲学传统 伦理学家
  • 简介: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角度解释基层社会情绪政治化现象。文章阐述了社会成员组成关系变化,特别是他们和公共组织连接通道中断时产生影响。上世纪50年代,工作单位成为遍地存在“代理政府”,它们实际上承担着代表、应责、协调和连接职能。但随着这一角色收缩和广泛社会流动发生,社会应责和协调机制式微,个体和公共连接关系不再,越来越多社会成员面临没有组织向自己负责局面。在基层社会,发挥上述作用社会机制衰退程度,可以解释社会情绪政治性转化。

  • 标签: 个体与公共 社会治理 情绪政治化
  • 简介:有一对夫妻因为双方性格不和而离了婚,夫妻双方都想要孩子,结果法院还是把不到十岁儿子就判给了父亲;为此,母亲感到非常生气,觉得父亲不配教育孩子,搞不好还会把孩子引向邪路.

  • 标签: 再婚家庭 亲子关系 经济费用 爱心
  • 简介:<正>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以谈心学自然联想到中国文化前途。但这个题目很大,限于篇幅,只讲述一个提要。一、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大陆流行中国哲学史研究专书,均把陆(象山)王(阳明)哲学称为“心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辞海、辞源也都把“心学”等同于“陆王哲学”。这虽只是一种称名,但也是一种理解和概括,原来颇为不妥。因为心学本不专属于陆王,正像气学不专属于王充、张载一样。陆象山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象山全集·叙》)他这样说,决不是为了故意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人 决定作用 思维方式 思维偏向 社会行为
  • 简介:明清易代之际,经世之学逐渐兴起。当反清复明希望逐渐破灭之时,顾炎武还能矢志以求,就是返归儒家经典与以经世致用为方向重建道统。通过实地考察与大量研读经史方志之后,顾炎武开创了经世实学。顾炎武认为,通经可以明道,经术可以经世,倡导君子为学以明道救世。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治音韵学,为是以音通经和以音明史,然后经史并重,以修己和治人救世,因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被赞颂为“通儒”,其学问被称颂为“通儒之学”。

  • 标签: 经世致用 通经致用 明道救世 通儒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