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

  • 标签: 古琴 表现内容 思想 情感
  • 简介:社区是人类社会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重要板块。现阶段主流话语中有一种把社区仅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把社区化约为小区倾向,这对于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相当不利。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社区进行还原,弄清楚社区理论渊源、多维面向和组成要素,对于进一步理解社区治理意义和目标以及增强社区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科学性大有裨益。

  • 标签: 社区 理论渊源 多维面向 组成要素 社区治理
  • 简介:<正>《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一句“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对“兴”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诗可以兴”“兴”义,采取朱熹

  • 标签: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 简介:唐代,《老子》、《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五部道家著作被诏封为道教“真经”,享受很高地位。柳宗元站在儒家立场之上本着“经世”原则对这五部“真经”作了理性地考证与评价,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对道家、道教理解与态度。

  • 标签: 柳宗元 道教 真经
  • 简介:隐喻理解重要机制是“范畴推理”,它兼顾隐喻理解台前和幕后,其指导原则是寻求关联。稳定性概念是人们进行范畴归纳、运用结合策略等幕后推理过程基础。词汇激活稳定性概念由存在模型和行为模型构成,而它们分别又由基本认知模型和第二层级认知模型构成。范畴推理是在台前认知基础上,运用范畴归纳和结合策略来确定未知事物特征幕后推理过程。在范畴归纳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采用多范畴和单范畴两种不同策略。隐喻理解倾向使用单范畴策略。人们首先使用范畴层面知识进行推理,当单纯依靠范畴层面知识不能完成推理情况下,将借助结合策略,运用已有的范畴或概念特征来说明目标概念特征。

  • 标签: 推理过程 隐喻理解 认知模型 认知基础 事物特征 稳定性
  • 简介:《周易》体现是周代哲学意识,它基本精神方向是以人承天,强调实在本身未完成性以及人对于实在参与性.《周易》对于实在理解完全建立在阴阳观念上.阴阳在《周易》主要不是两种气体,而是隐显或幽明.在《周易》体系中,阴阳构成了实在根本特征,以阴阳为中心世界观具有不可测度、未决定性特征,实在显现总是具有新奇面相,不断自我更新是实在本性;而且,实在显现具有时间性特点.《周易》对于实在理解不是建立在主体—客体模式上,而是以人与实在交互参与、彼此渗透为基础,实在通过人参与而成为实在,人也通过参与实在而将自身提升到人性水平,随时智慧正是人参与实在基本途径。

  • 标签: 周易 阴阳 实在
  • 简介:一这实在是一本最好中国哲学史,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精彩,为别的中国哲学史所不能及。如说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书中是空前,实非过甚其词。这实在是近年来出版一本极有价值巨著,的确能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之发展演变,作一个最清楚最精审最有系统最有条理叙述。读了这本书便可以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之发展演变,有一种整个明确了解。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思想 读法 内容 发展演变
  • 简介:一、杨文会其人其学中国有三教融通传统,不分哪一教派,其中高人大德,对于其他教派一些重要典籍,都会积极主动地加以研习,从中吸取智慧。对于道家经典,大家也不例外,历代都有儒家和佛家的人士对之研习和解说。这种三教融通传统,使得人们对于各家重要典籍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

  • 标签: 杨文会 老庄 佛学 积极主动 道家经典 传统
  • 简介: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论证了社会是人与自然完成了本质统一,阐述了“现实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实践活动物质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 个人全面发展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特点,这个问题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诸教育内容之间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角度揭示其内在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根本性转变。哲学“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控制论思想倾向与排他性价值取向,“高贵野蛮”构成其深层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已然成为现当代哲学重大趋势。

  • 标签: 哲学精神 民主化 维度 现代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 简介:岭南殊异地理环境适合道教生长和发展.一方面,岭南秀异山川,为道教长生成仙提供了理想乐园;另一方面,岭南瑰奇物产,满足道教炼服仙药实践需要.汉晋之际,道教得以传人岭南,其地理环境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岭南地理 道教南传
  • 简介:本文通过对朱熹《易学启蒙》分析.考察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基础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由此进一步研究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共同基础“理”意味。朱熹易学不是在象数和义理哪一个立场上对两种易学综合.而是试图确立易学基础,进而把对理意味系统解释和说明作为最终目标。

  • 标签: 朱熹 先天易 后天易
  • 简介:《吕氏春秋》之《上农》四篇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农学著作。《上农》篇集中论述了先秦农家重农治国主张,《任地》《辩土》《审时》-篇主要总结了先秦农业生产经验。对《任地》《辩土》《审时》三篇内容体系问题农史学界有争议。本文认为《任地》《辩土》《审时》三篇既不像夏纬瑛所说具有完整逻辑体系,也不像许富宏所说“没有逻辑必然联系”。

  • 标签: 《吕氏春秋》 《上农》四篇 农家
  • 简介:当今学术界对程朱易学存在截然不同观点,一言朱熹易学继承程颐学风而形成,一言程朱二者是敌派。对程朱易学关系,尽管学术界看法相距甚远,然而对其间具体异与同,似乎至今尚缺专论。笔者以为。两贤对《周易》其书性质理解各有不同,因而治易方法及其体例自然相异。伊川认为《周易》是明道之书,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其解说;朱熹则以《易》为卜筮之书,而以之解说《周易》之本义。但伊川也不曾否定《易》有卜筮之用,朱熹亦未尝言《易》中毫无义理。简言之.两贤易观中宾主相反而已。

  • 标签: 周易 程颐 朱熹 义理 象数 卜筮
  • 简介:无论是在纯粹学术还是在公共政策层面,关于宗教价值评估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隐含"判教"内幕,容易诱发群体性观点分歧。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主义与神秘主义、世俗主义与信仰主义,固然会针锋相对,各有立场,坚信本身立场符合甚至代表着真理,就是信徒们,也因其皈依各不相同,对于宗教价值内涵,也更容易接受符合自身宗教特点解释。

  • 标签: 礼乐文明 隆礼 教理 邦国 公共政策 价值评估
  • 简介:后现代政治哲学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国人对它理解至今还主要停留在后现代主义一般性理论层面上,政治哲学领域独特性往往被忽视或淹没。事实上,无论从与传统政治哲学在研究起点、内容、方法、旨趣等方面的不同所规约出理论视阈,还是从理性反思、合法性论证及日常生活强调等研究路径所反映出理论取向,都鲜明地彰显着后现代政治哲学独特魅力和启示。

  • 标签: 现代性 后现代 政治哲学 后理性
  •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哲学基础,实践创新、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最终动力.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结论科学态度,努力培养"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良好学风,坚持人民群众实践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标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 科学技术 实践观
  • 简介:《论语·学而》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传统意义上将"慎终追远"限定于对父母、族类、祖先祭拜之礼,将"民德归厚"诠释为一种上行下效教化方式。本文通过多维考察,认为"慎终追远"不限于丧葬礼仪,"民德归厚"亦不仅仅是上行下效教化方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分别与"孝"、"忠"有着紧密关涉,"慎终追远"(孝)是"民德归厚"(忠)基础,"民德归厚"是"慎终追远"要求和结果。

  • 标签: 《论语》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 简介:10月18—19日在奥地利格拉茨召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委员会主办,奥地利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承办。来自近30个国家200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以一种批判方式对待在文化、教育、社会正义和机遇平等等方面由全球化引起一系列挑战,加深人们对这样一种立场认识:只有当人们对文化多样性持同情态度并表明对人权信念时,开放和成功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儿童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主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