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将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样本范围内,所有样本均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接受相关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组,即三联治疗组和四联治疗组,每组均为38例;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后的嗳气、腹痛、腹胀症状改善的时间。结果:四联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其腹痛、腹胀、嗳气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低于三联治疗组患者,该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联疗法,采取四联药物治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其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骨折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筛选了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所有样本的治疗时间均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内,且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常规护理组与快速康复组,每组各40例样本。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组间干预前的WHOQOL-HIV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相较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快速康复组患者的WHOQOL-HIV评分明显提高,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取快速康复理念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性。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目前,腹腔镜外科手术已逐渐成为AEG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因肿瘤解剖位置特殊、离断食管位置较高以及纵隔区域空间狭小而致腹腔镜下吻合存在吻合难度大、吻合位置高等特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风险较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其吻合口漏的处理,本文从基本原理、内镜治疗和外科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早期识别吻合口漏,并通过多种手段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覆膜支架及负压闭合治疗等内镜手段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吻合口漏的治疗效果。外科手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也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因而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HCCA)手术治疗效果及HCCA患者手术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64.2±10.6)岁。总结手术(肝切除、局部胆管切除、姑息引流)、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3.8%),58例(55.2%)发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32例(30.5%)、胆漏12例(11.4%)。获得随访的85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1%、27.0%、24.8%。其中R0切除(59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4%、36.2%、27.4%,明显优于R1/2切除(20例)患者的49.4%、12.3%、0和姑息性引流患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HR=2.158,95%CI:1.175~3.96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1 015 U/ml(HR=1.981,95%CI:1.009~3.894)、切缘类型(HR=2.587,95%CI:1.371~4.881)、淋巴结转移(HR=2.308,95%CI:1.167~4.567)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0切除是延长H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年龄、术前CA19-9水平、切缘类型、淋巴结转移与HCCA患者手术后生存预后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肝切除组(57例)和围肝门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肝门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肝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肝门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肝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肝门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肝门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肝门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简介:摘要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因为骺板尚未闭合,ACL重建在这个年龄段独具特点。但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在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诊疗上还缺乏统一的规范,规范化的ACL损伤诊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5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推荐条目1~6为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预防和诊断,条目7~17为手术指征、时机、方法选择、操作要领及手术效果,条目18~22为合并损伤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条目23~25为保守和手术治疗后康复、重返运动标准及防护支具使用相关问题。指南制订旨在提高儿童及青少年ACL损伤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原主任、编审,《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3、4届编委诸永康先生,因病于2022年10月23日逝世,享年86岁。